“夸夸群”里的“彩虹屁”,我该听吗?

2019-07-16 18:59郁喆隽
中学生天地(B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徐公说谎者夸赞

郁喆隽: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集专业深度与大众普及于一身的“哲学小王子”。

前段时间,许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个神奇的群——“夸夸群”刷屏了。这是一个无论你说了什么,群内所有成员都会送上各种鼓励和夸张的“彩虹屁”的聊天群。比如有人说“今天起晚了,求夸”,就会有人回复“说明你睡眠充足,身体健康,夸!”“说明你上升空间很大,前途无量。”甚至还有电商平台推出了“夸人服务”,花费50—100元进群后,群里的人就会从各方面夸赞购买服务的人。

渴望赏识的心理人皆有之,发自内心的夸赞无可非议。但是你是否思考过,当一个群里的每一句话都是夸赞时,算不算真的夸赞?如果你明知道这只是谎言,你还愿意听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和语言有关的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个思想实验,“说谎者悖论”。

传说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克里特岛上住着一位叫埃匹门尼德(Epimenides)的人。当他幼年时,有一天,他跑到一座荒凉的小山丘上玩耍。玩累了,就跑到一个山洞休息。不料,他在山洞里睡着了,一睡竟睡了57年。醒来后,他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一位大学者,谙熟哲学和医学,并能预知将来要发生的种种事件。于是,岛上的人就称他为“先知”。一天,在和别人讨论关于克里特人是否诚实的问题时,埃匹门尼德断言:“克里特岛上的人都是说谎者。”“先知”的这句话给克里特岛上的居民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为他们发现,要确定这句话的真假几乎是不可能的。

郁教授的第1问

埃匹门尼德的那句断言究竟会导致什么问题?为什么居民没法判断那句话的真假?

戴佳怡:埃匹门尼德的话自相矛盾,陷入了一种无法解开的死循环。若“克里特岛上的人都是说谎者”,那他也是其中之一,他也在说谎话,“克里特岛的人都是说谎者”这句话就不成立。

楼亿:如果说克里特岛上的人都是说谎者,居民之间就不可能相信对方,它们之间的探讨其实是不成立的。这句话在他们的讨论中大概永远没办法找到答案。

郁教授:有同学很敏锐地抓住了说谎者悖论当中可能导出的矛盾。其实说谎者悖论的核心是“自我指涉”——一个句子所描述的情况指向了这句话或者说话的人本身。打个比方,就像是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想把自己吞下去,于是就出现了死循环。

郁教授的第2问

“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谎言”本身是谎言吗?

林楠:这句话和“先知”的话一样是悖论。倘若是谎言,则“我”说的每句话不一定都是谎言;倘若是真话,那这句话就是个例外,很难辨别。

林筠:可能我们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人存在,可我最近看了一本叫《知更鸟女孩》的书,主人公就是个说谎成性的女孩,基本上她说的每句话都是谎言。对于这种人来说,“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谎言”就不是谎言。

何腾鑫:我现在特别想查一下谎言的定义是什么。它是对于客观事实的否认吗?我感觉每个人对谎言的定义可能是不一样的。

郁教授:谎言是一种特殊的假命题。假命题就是它所描述的情况和事实不符——例如,我说我有12根手指,而其實我只有10根手指。但是在更多情况下,人因为无知或者认知的错误,会说出一些假命题。例如,我看到了一只风筝,却误以为那是一只飞在天上的老鹰。谎言就是当你明明知道这句话是错的,但还是这样说,也就是以欺骗为目的。说谎者悖论会导致矛盾,但并不是以欺骗为目的,因此它不是一个谎言。

郁教授的第3问

一句话是谁说的,在什么场合和语境中说的,会改变它的“意义”吗?

钟紫璇:会!比如我们班一个同学,他得到了全国物理竞赛的一等奖,我说“你真牛呀!”那就意味着我在夸这位同学,觉得他非常厉害。但是有时候他可能做了一件非常傻的事情,比如把笔盖盖在他自己的头上,这时候我说“你真牛呀!”就不是这句话原本的意思了。

路喜:我们以前学过一篇文言文,讲的是邹忌和徐公比美。邹忌的老婆、小妾、客人都说是他更美,但当他真正看到徐公时,才发现自己与徐公相比差得很远。不同的人因为情感和利益所作的夸奖,意义并不一样。

林楠:举个例子,“校方宣布,后天春游”和“我宣布,后天春游”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主体不一样,产生的权威性就不同。再谈场合和语境,语言因为主体的个人行为带上了强烈的主观色彩。好比我在生气时说出“我再也不理你了”,但当转换情境时就会改变想法。语言本身是被主体掌控的,它的意义也随着使用方式改变。

郁教授:邹忌比美、夸奖别人和宣布春游的例子都很有意思。以往人们认为,一句话的意义只取决于句子的结构和当中词语所指向的对象。但是后来发现情况没有那么简单。句子当中的某些词语的含义取决于使用它的环境,还有说话人的身份、立场。例如,一个句子当中的指示代词——这、那,还有人称代词——我、你等,如果只看这个句子本身,它们的含义是不清楚的,只有在清楚地知道语境之后,这些词指向的对象才会明确。

郁教授的第4问

当你知道别人是在言不由衷地夸奖你的时候,夸奖还是夸奖吗?

钟紫璇:表面上我们说“好棒,厉害”“没有,客气”,其实我和对方都心知肚明,这是言不由衷的夸奖,只是一种客套。大人之间不是经常这样吗?只要自己心里清楚就够了。

许景阳:如果你是经常被夸的人,那么夸奖是否真诚对你的影响不大。如果你是经常被骂的人,那么哪怕是虚伪的夸奖,心里面还是会觉得开心。但是如果你接受虚伪的夸奖过多,就难免会有落差。比如微信群里大家都在夸你,但到了现实生活中,却是每个人都在说你不好,那心理落差就会很大。

倪郡梓:夸夸群的火爆离不开“剧场效应”的支撑,当第一个“彩虹屁”冒出来,之后的便会接踵而至。这不禁让我联想到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他在书里阐述了“自我是依托他人而存在”的这一哲学本质。进而回到这个问题,窥其内里,渴望被夸的人大都无法逃离原生家庭批判式的鼓励,而每一个夸奖他人的人,不过是以温暖为名,对缺少赞美的社会进行了精神拷问。

郁教授:夸夸群引发了一个大的问题,除了句子本身的意义之外,其实还有真诚性的问题。有时候,一个人说出一句话是言不由衷的,也就是说他并不真诚地相信或者接受这句话所说的内容。这不见得就是简单的欺骗,也可能是虚情假意。如果是在面对面的交流当中,我们可以根据细节,例如一个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或者前后不一致,来判断他是不是虚情假意。但是在线上交流当中,我们看不见彼此,听到或者读到一句话时,就很难判别它的真诚性了。

(整理:冯 姝)

猜你喜欢
徐公说谎者夸赞
真与说谎者悖论
聪明的男人,不吝啬夸赞妻子
限量夸赞
说谎者
邹忌论美
邹忌比美
邹忌与齐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