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甄
【摘要】《流浪者之歌》是西班牙作曲家萨拉萨蒂所创作的小提琴独奏作品,又名《吉普赛之歌》,这首乐曲是萨拉萨蒂所有作品中最为世人所知晓的名作,是小提琴学习者在学习与演奏中必须学习的曲目,也是全世界小提琴家争相演奏的曲目之一。本文以曲为例,从表达内容和演奏风格方面深入分析如何使用小提琴技巧演绎这首荡气回肠的曲目。在此基础上,提升对曲目的把握和诠释能力,了解这首曲目的民族性和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
【关键词】流浪者之歌;萨拉萨蒂;吉普赛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作曲家帕布罗·德·萨拉萨蒂出生在西班牙,因为父亲也是一位音乐家,所以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小提琴。8岁时开了自己的第一场音乐会,成为了当时炙手可热的“神童”。1856年被派到去巴黎音乐学院深造,在此期间,萨拉萨蒂不只是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小提琴演奏水平,更是大量地学习积累音乐理论及音乐其他课程,为日后作曲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所以才呈现出后来我们所见到的为众人皆知的好作品,如《流浪者之歌》《卡门主题幻想曲》等。17岁开始在各国开办自己的演奏会,被人们美誉为“帕格尼尼再世”,以他独特的演奏风格开创了小提琴演奏新时代。他曾把自己的演奏录成唱片,成为第一个录制唱片的演奏家。同时代的许多演奏家纷纷为他谱曲,争先恐后的想让萨拉萨蒂演绎他们写的作品。
二、吉普赛民族对作品的影响
萨拉萨蒂非常喜欢创作带有吉普赛民族和西班牙舞曲元素的作品,《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顾名思义写的是吉普赛民族的故事。是萨拉萨蒂在西班牙旅行时,运用当地的吉普赛民谣创作的这首《流浪者之歌》,使人们聆听时眼前都浮现出生动的的画面,令人充满无限遐想。
吉普赛其实是一些居无定所的流浪居民,源于印度。他们没有固定的职业,但却很有艺术才能,很多靠卖艺为生,生活的非常艰苦,他们擅长歌舞,也极为迷信。萨拉萨蒂从小就喜欢吉普赛音乐,了解这个民族后,非常同情他们的遭遇,于是创作了这首旋律与技巧完美结合的曲子。这首曲子最大的魔力在于,即使之前没有了解过吉普赛民族,也会在荡气回肠的作品中惊叹悲伤:即使完全不懂小提琴演奏,也会在技巧与旋律之间看到作者的情感表达,这首作品的魅力使无数演奏家心驰神往。
三、《流浪者之歌》的结构组成及各段分析
(一)结构组成
全曲分为四个部分,分为引子、缓板、慢板、快板,总的来说先抑后扬,前面三个部分的悲伤在为最后的激动昂扬酝酿,从而可以使最后的主题更能给人以震撼。
1.第一部分:引子
第一部分:c小调,引子引出主题,先由管弦乐队整齐有力的引出狂放而悲凉的主题,紧接着如泣如诉的小提琴独奏在G弦上饱满的加花重复,带着悲愤的曲调席卷而来,使一开始就布满不安的紧张状态,悲怆凄楚,忧伤一层层展开,露出悲愤之下哀婉、缠绵的心事。这段散板自由而奔放,加入萨拉萨蒂独特的装饰音,显得独特和新颖。演奏时要特别注意里面的小二度和增二度,在这里,音准尤为重要。
“谱例1”是采用一弓拉22个音的上行音阶,一方面在技巧上表现小提琴音域的宽广,从G弦的一把位快速跑到E弦的高把位,最后落回到开始的最低音,另一方面在情感上表达出吉普赛人呐喊着想要冲破枷锁,最后梦想终于幻灭,落差巨大,表现出无比的悲凉,为下一段基调奠定基础。
“谱例2”是引子的最后一个乐句,有大量上下行急速奔驰的音符,这种音乐状态经常出现,是在模仿吉普赛人民快速弹奏琴弦的样子。每一弓都是从低音区拉到中音区然后迂回,音的数量也一个比一个多,表现了吉普赛民族随性的特点,也缓解了之前几句紧绷到不行的情绪。最后一个拨弦回到主音,使第一部分圆满的结束。
2.第二部分:缓板
这里相比第一部分多了许多炫技的部分,如果第一部分是汹涌澎湃席卷而来,那么這一部分就是缓慢的诉说自己的故事。第一部分更多的是手臂揉弦,这一部分则揉弦更为细腻,变为手腕揉弦,特别是双音的位置,轻轻的揉弦配着滑动的双音,仿佛是吉普赛人在叹息生活的黯淡无光。灵活的旋律与悲伤交织,是全曲难度较大的地方。
“谱例3”是左手在放松的状态下快速的半音下滑,产生“滑音”技巧,然后再半音上行。“滑音”在练习时需要先找准滑奏开始的第一个音和最后一个音,然后再找好每一个半音的位置,左手放松揉弦快速从高处滑向地处,过程中左手是用一根手指演奏,产生半音阶的效果,较好的演奏是使这些音充满颗粒性而又不断开。表现出来的效果极富吉普赛风情,吸引观众的目光。
“谱例4”这里是使用了小提琴演奏技巧中的“连顿弓”奏法,这种奏法在小提琴技巧里算难度较大的,特别是在这要连续迂回前进几十个音在一弓上。演奏时,手臂应处于紧张状态,右手食指要对弓毛稍施以压力,并使其贴于琴弦上,要减轻弓子对琴弦的压力,用手腕控制好弓子,手指施加轻微压力,使弓法看上去跳跃活泼,每演奏完一个音符,弓子都要保持弹性的跳起,每个音符的声音要一致。演奏时很重要的是必须合理划分运用弓子,以免到后面的音弓子不够用。表现了曲子的流动性和紧张感。
“谱例5”是接近这一部分的末尾乐句了,可以发现这三个乐句的开头是相似的,第一句结尾用了“泛音”技巧,后两句的结尾相比第一句丰富了很多,加了各种装饰音和技巧,左手拨弦和音符的波动极大。形容了吉普赛人生活的大起大落,生活的并不顺利,在一次次重燃的希望中跌倒再爬起,心酸的经历浮现在眼前,细致地描述吉普赛人生活的悲惨、忧郁。
在这三句中表达情感的时候,揉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句的揉弦应稍作平缓,给后面的叙述做铺垫。第二句的揉弦力度应加大,频率也跟着快一些,拨弦的同时搭配着揉弦快速进行,使听者感觉音结束但意境还未结束的感觉,使人意犹未尽。第三句的揉弦应频率放缓,力度较小,感觉吉普赛人最终在极度艰难的困境中丧失了最初的激情,已经在生活里充斥了悲伤与无助。
3.第三部分:慢板
这段慢板是整首作品中我个人最為喜欢的一部分,我觉得在这里极致的诠释了“流浪者”这三个字,是整首作品的灵魂所在,虽然旋律非常的缓慢,非常短,但听到的人早已泪流满面。
整段都需要带上小提琴弱音器演奏,旋律运用了当地著名歌谣改编,使听过的人基本都能哼唱出来,与之前的华丽相比,这一段更追求情感的诉讼。运用滑音和揉弦较多,表现饥寒交迫的吉普赛人不得不卖艺为生,像讲一个故事一样,运用手指揉弦表达出来,情感起伏较小。
“谱例6”是以第一句为例,四个乐句的节奏型是完全重复的,里面带有与之前稍有不同的后附点音符,吉普赛人的歌谣喜欢在每一句的倒数第二个音加长,这里完全尊重了他们的习惯,重音在后,显的有些特别。这样的节奏型加上缓慢的揉弦给人以深深忧伤的感觉,就像叹息中夹杂着一丝哭腔,表演者必须深深的投入,让听的人也感同身受。
4.第四部分:快板
这一部分是“华丽的快板”部分,是全曲的高潮,要求小提琴独奏与乐队配合的默契极高。形容吉普赛女郎抛去之前的悲伤,欢快而且疯狂的跳舞,与之前的慢板形成强烈的对比,抓住人们的心弦,丝丝入扣。
与第二部分相同,这里也运用了大量的炫技技巧,甚至每一乐句都是不同的技巧,表现出吉普赛民族能歌善舞的特点。开头先有管弦乐队激烈的点出主题,然后小提琴马上演奏出欢乐的主题,后面篇幅大部分都是各种技巧的十六分音符,最基本的是快速跳弓,由于演奏很快,而且十六分音符全部带有“·”表示实际演奏谱面音符时值的一半。这里的自然跳弓练起来很困难,必须从慢到快依次练习。右手的快速拨奏与高音区的滑奏配合,并时不时重复,充满了欢愉感。然后更具技巧性的拨奏再现在后面,逐渐走向曲子的最高潮,最后像闪电般迅速结束在两个拨弦上,非常干净利落,演奏起来具有无限魅力。
“谱例7”里面大量使用“泛音”演奏法,使音色大为不同,这里使用的是人工泛音,难度稍大,左手两个手指同时按上面手指实按,下面手指虚按,手指摁弦的位置要准确,“泛音”最好靠近琴码演奏,演奏速度要快。充分体现了吉普赛人狂野激烈的性格,灵活的跳跃在琴上。
“谱例8”里面大量使用左手拨弦,难度也非常高,每一个音符上带“+”符号的都要灵活的拨响,拉弦与拨弦穿插,速度要求很快。拨弦时可适当调整左手角度,加大对琴弦的压力并快速往斜后方拨奏,好的拨弦声音会清脆明亮。
(二)作品意义
《流浪者之歌》里的演奏方法至今对弦乐技术的研究有深远的影响,至少在多年以前,这些技巧就对当时的小提琴演奏有很大的冲击。这首作品的灿烂还在于,萨拉萨蒂经常把一堆复杂的情感写在短短的一段乐段中,不可想象的连接在一起,历历在目的呈现出来。作为学院派的萨拉萨蒂来说,他想通过这种带有即兴和深厚民族特色的旋律来谱写曲目,用已经建立起来的结构来记录再现一下民间的歌曲,把这首乐曲变成小提琴宝库里精彩难得的作品。
四、分析原版音频的演奏及对小提琴历史进程的影响
(一)萨拉萨蒂演奏特点
左手游动非常灵活、轻快,虽然萨拉萨蒂的手比较小,但完全不逊色于手大的演奏家,他的左手速度非常快,按弦非常准确,精致的色彩充满在音乐里。
揉弦幅度大。大幅度的揉弦使强烈的感情更加深入人心,音色动听,婉转震撼,代表新时代崛起的小提琴演奏家。
动作非常迅速但却能长时间保持颤音。只有技巧非常的高超才能做到这点,使曲子散发出无法抗拒的魅力去打动听众。
运功无杂音,只有运弓正确了才能发出理想的声音,才能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作品,萨拉萨蒂弓子的接触点总是落到琴马和直板中间最中央的点上。有一种“飞跃顿弓”萨拉萨蒂特别喜欢使用,这种顿弓不是很快,但很精致,虽然他的手很小,但演奏得却很优美没有什么缺点。
(二)对小提琴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奥尔曾经对萨拉萨蒂有过真实的评价,他的独具一格又非常适合公开演奏的乐曲,非常鲜明地表现出他对西班牙充满如火一般的热情。《流浪者之歌》既表现了高难度的技巧,又充满带有西班牙色彩的民族浪漫情怀,到现在都是小提琴演奏家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的曲目。
参考文献
[1]董莹.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的演奏特点及技巧[J]. 黄河之声,2013,16(97).
[2]林晓明.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中的揉弦技巧和情感表现[J].艺术评鉴,2016(2).
[3]崔楠楠.浅析萨拉萨蒂小提琴独奏《流浪者之歌》的音乐形象及演奏技巧[J].音乐时空,2014(18).
[4]杨平.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谈萨拉萨蒂和他的《流浪者之歌》[J].音乐生活,2005(5).
[5]左原.萨拉萨蒂与《流浪者之歌》[J].民族音乐,201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