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丽丽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而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基础学科,更是要严格把握教学质量,除了保证学生对课内知识的获取,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是社会的要求,更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对素质教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引导式的教学,让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素质能力都能稳步提升。
关键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事业的不断发展与综合实力的显著增强,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及运用能力,还要具备必备的品格与综合素养。语文作为小学课程教学中的核心学科,具有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化修养、情感态度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立足于学科特点,适当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对他们的价值、情感态度、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核心素养”的具备成为可能。
1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
1.1 语言艺术及应用
语文即语言文学,我们进行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生活中能够进行良好的交流。因此,掌握语言的艺术,真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主观意愿,就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1.2 思维发展与品质
人的思维是非常复杂的,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灵活性、抽象性、批判性等,而汉语本身是充满内涵的、综合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优秀思维品质的形成,就显得尤为重要。
1.3 文化感知和传承
我国有五十多个民族,在五千年的风雨洗礼中,民族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结合,所以和其他语种相比,汉语有着独特的魅力,其中包含的很多内容,都带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只有感知和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在此基础上获得长远的发展。
1.4 审美鉴赏和创新
美,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追求,是一种精神意识上的需求,人类的审美和品味是差异和统一的,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对于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个人创造力。
2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2.1 文化传承及理解的培育。
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教育,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传承我国文化内涵的重要渠道。所以,为了有效的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就需要采用文化传承及理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育。在文化传承及理解的培育中,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让传统价值观与现代取向的高度统一。为避免出现因过渡的民族情节,导致不理性的极端现象发生,在小学语文学科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还需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将传统与现代文化完美的结合、联系在一起,从而让我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民族文化及思想融为一体。此外,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当中,教师更是需要尊重文化差异,以及每个学生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并提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效率。
2.2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调动学习积极性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就需要教师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授课。例如:在讲授《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如果采用照本宣读的方法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学习,虽然学生可以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掌握,但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不会得到发展。对于此,教师要摆脱教材的束缚,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进行授课: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与青蛙有关的知识,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待熟读后与小组成员进行分角色朗读,并佩戴教师提供的小蝌蚪、青蛙等与课文有关的头饰;最后,通过提问问题的方式活跃学生的思维,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在这种轻松愉悦,充满乐趣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核心素养”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2.3 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学习能力
自主性学习是深度学习的前提,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才会更为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通过问题导人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可以先向学生提问这篇课文的标题“不懂就要问”的含义,让学生展开热烈讨论。随后,学生会对这篇文章提出许多疑问,如“谁不懂?”“不懂什么?”“问谁?”“为什么要问?”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对这篇课文产生好奇心,不用教师提醒,他们也会积极自主地阅读课文。因此,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2.4 注重鍛炼学生写作,培养文字运用能力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优秀的写作锻炼和指导,能够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提高其对文字的运用能力。在进行小学生写作训练的时候,首先要保证题目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年龄较低,阅历不足,思想认知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选题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可以由最开始的时候指导学生进行命题作文的写作,逐渐过渡到半命题及开放命题的写作。在选题内容上,可以包括学生在学校发生的趣事、在校外的所见所闻、在家里和家人的相处,家里的成员、宠物、花草等,这是小学生的基本写作方向。在素材积累上,要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生活,在日常的事物中发现有趣的事物,并获得独特的体会。例如,在以“我爱我家”为话题写作文时,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定位,在平时多积累词汇,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5 加强学习和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在当前阶段,教师队伍的主力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他们在语文专业知识上能力比较突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但是普遍没有教学经验,在面对小学生的时候缺乏必要的耐心,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而且对于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再加上其刚刚开始工作,容易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产生厌烦、退却的思想。素质教育的学习主体是学生,但引导者是教师,因此我们要加强教师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让语文教师不仅能够深刻地理解语文的核心素养内容,更能够认同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启发和引导为主,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增加一些课堂互动环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挖掘各种有用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这样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形成良好的互动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作芳.“四力”: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外在表现[J].湖北教,教育教学,2017,(1),43-45.
[2]孟丽.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6,(1),32-33.
[3]许敏玲.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7(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