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山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9-07-16 07:13吴红梅马优优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困境

吴红梅 马优优

摘要:在贵州省全域旅游发展的进程中,随着花溪区的旅游景区及区域环境不断改善,涌现出了众多优秀旅游景区如天河潭景区、青岩古镇景区等,而花溪区的镇山村旅游景区却鲜有人问津。对镇山村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分析得出了阻碍镇山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原因:一是镇山村地处花溪区水库水源保护地,盲目开发会造成水源污染;二是景区经营产品单一、基础设施不健全,影响镇山村游客的旅游体验。基于以上考量,我们认为镇山村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应在考虑水源保护地的现实要求下,走区域合作、农业产业与旅游业有机合及组织农户积极参与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乡村旅游;困境;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383(2019)02-0074-04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Guizhou Province,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regional environment in Huaxi Region, many excellent tourist attractions have emerged, such asTianHeTan, QingYan ancient town and so on. However,the ZhenShan Village Scenic Area in Huaxi Region has rarely been visited.A field investigation on Zhenshan Village was made in this paper and through the analysis,the reasons for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Zhenshan Village were found. First, Zhenshan Village is located on the protection area of water source reservoir in Huaxi Region. There is a high risk of polluting the water source by blind empolder. Second, the tourist experience of visitors is affected by the single product and the imperfect infrastructure. Based on the above considera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ZhenShan Village should take the model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the measure of combining agricultural industry and tourism, and the development way of organizing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farmers in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actual requirements of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Keywords:rural tourism;dilemma;resolvent

鄉村旅游扶贫的发展是西部地区脱贫的有效手段之一。而西部地区由于地域环境、社会文化、历史沿革、经济水平等不同,各地旅游发展的困境也千差万别。同时,旅游资源发展不仅是对各种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发展,还将带动当地相关行业的发展。然而乡村旅游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我国旅游业在热火朝天地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将阻碍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解决旅游资源发展的困境成为我国目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1]。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大幅度提高,旅游业兴旺的同时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旅游资源发展行为的道德失范现象异常突出,要解决旅游资源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就要构建一套适应旅游资源发展活动需要的伦理规范,保证旅游资源发展的顺利进行[2]。旅游资源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将资源转化为产品的系统综合技术,更是伦理实践问题。而旅游扶贫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既涉及经济效益,又涉及社会的公平正义,更涉及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等多层面,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与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实践证明,农户在旅游发展中参与度不高、贫困问题民主治理机制难以建立,是中国农村发展面临的深层次困境[3]。本文对镇山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困境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镇山村乡村旅游发展做出贡献。

1 镇山村概况

镇山村位于花溪风景区和天河潭风景区之间,是一个三面临水一面向山的村寨,分为上下两寨,下寨是1958年修建花溪水库时搬迁而来,上寨是古屯堡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明代戍边军队的一个屯军要塞。为平南蛮扰乱,李仁宇将军为防战火而用石质材料修建而成,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全村现村民171户,总人口约550人,其中70%为布依族,分为5个小组,主要以班姓和李姓为主。整个村子像一座石头城堡,内有石头城楼、城墙、石墙、石板路等,其中明朝万历年间保存下来的屯墙,长700余m,高约5~10 m,基宽约3~4 m;现存武庙为明朝万历年间李仁宇将军为保佑子嗣绵延后世而修建,现保存正殿,面阔五间。

镇山村于1993年8月23日被贵州省政府批准为“贵州镇山民族文化保护村”,1994年11月17日贵州省政府建立了“贵州镇山露天民俗博物馆”,2001年中国、挪威合作国际生态文化项目落户镇山村,在村内建成了“贵州花溪布依族生态博物馆”。镇山村布依族生态博物馆原封不动地把整座村寨连同其中居民的习俗展示出来,是没有围墙的“活体博物馆”,保护和保存了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是一个少数民族社会的活标本,对于研究我国西南区域少数民族文化历史及演变,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由于李氏先祖在镇山村与布依族班氏女子联姻,形成了现在以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落,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二、三月初三、四月初八、六月初六等都是镇山村人最为隆重的民俗节日;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二还将在镇山村举行“跳花场”活动,届时镇山村附近的布依族和苗族同胞都会赶来参加,活动现场将举行吹芦笙、跳舞、斗雀等民俗节目。同时,村里还会组织“秧苗会”,以祈求本村田里的秧苗无病无灾,风调雨顺迎丰收。总体上看,镇山村历旅游资源丰富,是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于一体的典型布依族村寨。

2 镇山村旅游发展存在的困境

2.1 周围景区林立,竞争激烈

贵阳市花溪区正在建设旅游示范区,花溪区的其他景区都在旅游示范区的带动下如火如荼的快速发展。作为花溪区旅游重要骨架的青岩古镇,大力发展智慧旅游,2014年仅在青岩古镇的建设就投资了50亿元;2008年天河潭通過了4A级景区的审核评定后,以创建国家级5A风景区为目标,投资了8亿元对其提升改造;花溪区还投入了6亿元对镇山村等7个村寨进行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如表1所示,由于镇山村现有的旅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旅游的需求,团队旅游人数较少,旅游业发展不理想,与附近的青岩古镇、天河潭相比旅游人数相差较大。

由于天河潭景区于2017年7月中旬关闭维修,因此2017年数据不全,便取2016—2018年第一季度接待人数进行对比。由表1可看出,镇山村由于受到周边景区的影响,每年的旅游接待人数在不断减少,再加上镇山村的旅游项目少、体验性差,留不住游客。虽然镇山村拥有布依族生态博物馆,但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目前镇山村40岁以下的年轻人都不懂本民族的语言,民族文化严重缺失,游客难以体验到民俗风情;镇山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旅游资源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保护政策的限制,导致旅游项目的开发限制繁多,招商引资困难,阻碍了旅游业发展。

2.2 环保要求,开发受限

镇山村的花溪水库是贵阳市南明河的上游,作为贵阳重要的水源保护中心,对村子周边的环境要求比较严格。2018年8月花溪区人民政府对镇山村的花溪水库保护范围及农户行为做了具体规定:花溪水库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总面积为9.2 km2;禁止设置装卸垃圾、粪便、油漆和有毒物品的码头,禁止经营有污染排放的餐饮、住宿和娱乐场所等。并对镇山村现有的农家乐烧烤商户和水库的游船项目进行规范管理和不定期的检查。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镇山村的许多农户选择外出打工或从事旅游业,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生活水平,不少农户为了改善生活条件,盲目开发旅游资源,修建了一批现代化建筑,从而打破了原有的布依族村寨风貌;同时,许多农户的思想行为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淡化了原有文化的特征。镇山村的旅游开发缺乏科学的规划,而民族文化缺失导致了旅游活动缺乏体验性。民族文化内涵的欠缺,再加上资金不足,武庙、生态博物馆均无法正常运转,难以对外开放经营,民族节庆表演也随之暂停。景区内农户的经济范围只局限于农家乐烧烤和经营游船,在短期利益的诱惑下,非法经营的游船项目和农家乐屡禁不止,造成了镇山村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困境。

2.3 景区基础设施不健全,影响游客

镇山村距离花溪区11 km,距离贵阳市21 km,是贵阳市本地游客的休闲之所。镇山村的区位刚好处于贵阳市环城游憩带,良好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吸引了城市散客的一日游,而环城游憩带的建设好坏与否,将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目前散客游客到镇山村旅游,只能在花溪车站坐从花溪开往天河潭景区的交通大巴,车费5元/人,而大巴只停在村外的交叉路口,并不经过镇山村村内,游客下车后需要步行1.6 km才能到达景区。同时,在村外交叉路口及1.6 km的步道上没有任何景区标识牌,散客游客往往只能通过寻人问路才能到达景区。景区内虽然共有9条道分布着武庙、屯墙、历史人物墓、布依族生态博物馆等景点,但景区内缺乏标识牌系统,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游览质量。而在景区内只有一个卫生间,建在河边,每人收取1元的如厕费用。经过笔者走访调查,发现该卫生间实际为一家农户的经营项目。综上,镇山村景区内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景区的发展。

2.4 农家乐经营分散,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镇山村分为上寨和下寨,下寨农家乐多集中于河边,上寨农家乐多集中于路边。农家乐的建设风格迥异,与景区内古城墙,石头城堡的形象相差甚远,严重影响了景区协调性及美观度。农家乐的经营产品雷同,大多数以烧烤为主,位于下寨的农家乐,由于靠近水边,风景较好,多以经营烧烤为主,游客较多,而上寨远离河边游客较少,导致上下寨经营利益的不协调。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农家乐个体经营户个人素质、经营经验等的不同,产品质量没有统一的标准,价格各异,游客在选择上比较困难。而如果农家乐菜品或服务质量有问题,将会影响到景区的整体质量。分散式的经营,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不利于景区的长久经营发展。

3 镇山村旅游资源发展的路径

3.1 寻求合作、区域联动

青岩古镇和天河潭风景区是深受贵州人民喜爱的周末游目的地,也是旅游团队常去的景区。而镇山村正好处花溪风景区和天河潭风景区之间,风景各有不同,资源优势互补,可以通过青岩古镇和天河潭景区带动其发展。镇山村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应借力造势,利用青岩古镇的及天河潭景区的吸引力及已有的销售渠道,把当地布依族文化推广出去。前提条件是镇山村的旅游产品可以找准两者发展的缝隙,主打民族风情旅游产品,利用各自的有利资源与天河潭景区、青岩古镇优势互补,吸引不同类型的游客。在区域旅游线路设计上统筹规划,将3个景区有效串联,不仅能延长旅游者的停留时间,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将丰富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内容,提高游客满意度。在旅游产品宣传上,利用青岩古镇客源和知名度为镇山村旅游打广告,并设计合理的配套类旅游产品,这样一来镇山村的知名度将会大幅度提升,同时也不会与青岩古镇原有的客源形成冲突。如门票进行优惠组合销售,让更多游客知道镇山村,同时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旅游需求。现代人都离不开手机,加上自媒体传播速度非常快,所以可以运用自媒体进行宣传营销,如微信、微博等;政府加大宣传的支持,做好对外宣传和营销工作。其次,发展新的思路,产品内容和营销要突出民族特色,充分利用镇山村特色和美食小吃,吸引游客前往。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困境
跟踪导练(三)
跟踪导练(一)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神奇的设计师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