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指引学生在想象中体验语文学习

2019-07-16 10:31陈群
青年时代 2019年16期
关键词:黄蝶语言文字想象力

陈群

摘 要: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在想象中体验。文章是文、象、道的统一体。“文”就是文章的语言文字;“象”就是指人物、事件、形象、画面、场景等等;“道”就是文章的思想感情。阅读时,读者通过语言文字,还原感受形象系统,体验领悟文章的情感意蕴。在这个过程中,想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想象,就没有体验。离开积极丰富的想象,就难以还原文章的形象,难以理解教材内容,难以体验文章的情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想象;体验

小学生是想像的大师,每个学生都具有丰富的想像力。想象是小学生创造力的萌芽。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施以巧妙的指引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小学生在想象中体验学习、提升学习能力尤为重要。

一、紧扣词句,想象体验

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的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弥补这个缺点。”词句是有概括力的,只有借助想象化抽象为形象,才能恢复其生机,焕发其情趣。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言语进行体验和理解。因此,阅读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作品所描绘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意蕴与情感。

如在《我爱故乡的杨梅》中有这样一段话:“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他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其中“杨梅树贪婪地吮吸”、“ 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等句子。如不通过想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学时,可抓住这些关键词句,通过“细雨如丝”激发学生联想丝绵的柔软与细密;由“伸展”联想摆脱束缚后的舒畅和轻松。“贪婪”可引导学生回忆口渴时吮吸冰棒的感觉,解渴之后的欢快与舒畅。整段文字可激发学生将春雨中 的杨梅想象成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在母亲轻柔的抚摸和温暖的怀抱里,吮吸甘甜的乳汁时那种迫切的动作和欢快舒畅的情绪。通过想象,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验感受到了那种在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和蓬勃生机的动人意境。

二、补白扩展,想象体验

扩展,就是要求学生根据一段文字材料,运用想象力,加以引申和补充,使之成为具体的形象丰满的立体图画和绚丽多彩的画面。教材中许多古诗内容含蓄,跳跃性大,给人留下很多的想象的余地。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它进行巧妙的扩展,引导学生在想象中体验感受古诗句的美妙。

如,教学《宿新市徐公店》第三行“儿童急走追黄蝶”时,可引导学生借助提示“那黄蝶可真调皮,好象在逗孩子……”,想象春天里黄蝶的翩翩舞姿和孩子追黄蝶时的天真、活泼、可爱的各种动作、神态等。教学第四行“飞入菜花无处寻时,”借“为什么无处寻”一问,引导学生想象菜花的艳,美、色彩,风中的姿态等。又如,教学《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两句,老师可以这样引导:

师:春光明媚,勾起诗人的游兴,你能感受到诗人此刻的喜悦心情吗?通过你的朗读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指名学生朗读,配乐朗诵)

师:在同學们美美的朗读声中,我们仿佛和诗人走在了一起,在这如诗如画的春光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小鸟躲在茂密的古树中唱着快乐的歌,婉转而又动听。

生:小河边,柔软的柳枝垂了下来,仿佛是一位秀美的姑娘正在梳洗着她那长长的发丝。

生:前面的杏花林里开满了杏花,像一片灿烂的朝霞。小草从泥土中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外面的世界。

生:绵绵的春雨飘洒下来,细如牛毛,如烟如雾,沾在衣服上,形成了一滴滴的小水珠,闪闪发亮。

……

师:瞧!我们不但读懂了大诗人志南笔下的春天,还向同学们描述了自己眼里的春天,那就让我们用笔来把这美丽的春天记录下来。

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他们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观察积累,对诗人当时所处的自然环境展开了大胆的想象,不但丰富了古诗的形象系统,也使学生对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达到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不但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也提高了学生对古诗意境的体验能力。

三、营构情境,想象体验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十分重要。

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文章,表达广大人民群众对总理的无限热爱,与深切怀念的真挚感情。我在教这篇文章时,考虑到现在的孩子在总理逝世时尚未出世,感受不深。于是,我认真安排导入谈话,播放哀乐及扣人心弦的课文录音,渲染气氛,进而引发学生的想象,溅起学生感情的浪花,使学生从整体上受到感染教育,让学生“置身”长安街,与作者、与送别的群众一起哭泣、心痛、怀念,从而更加爱戴总理。这里通过创设出一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想象,激起了他们内心的感情波澜,使之与文中人物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进而体验了语言文字的蕴含。又如《飞夺泸定桥》一课,教师截取电影中的一段资料运用多媒体播放:红军冒着枪林弹雨,攀着摇晃的铁链时的危急场面;一战士中弹后支持不住,缓缓松手,掉进滔滔的江水之中的悲壮镜头。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从而拉近文本与和学生距离,使之有切身体会,加深对语言文字的体验。

四、发散思维,想象体验

发散思维是想象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如《跳水》一课,教师可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如,孩子站在桅杆的顶端,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除了船长准备开枪逼他跳水,使他得救外,还能想出别的办法吗?在学生想出很多办法后,再让学生读课文中有关句子:“忽然人群中有人吓得大叫一声……他往脚下一望,脚底下开始摇晃起来。”然后,再启发想象,使学生明白孩子面临着危险的处境,当时只有采取船长的办法最合适。这样,学生对船长的机智果敢就心领神会,就有如临其境般的体验。

五、借助图画,想象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但其内涵丰富深邃。要想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揣摩图意发掘图画的深层内涵,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插图描绘了邱少云烈火烧身的情景。教学时,可以激发学生从邱少云动作神态想象他内心想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想?还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出现什么奇迹,邱少云就可以得救了?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依靠平时储存的表象,从图中的静止到变化,从外表到内心,从画内到画外进行创造想象,从而深刻地体验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也体验了语言文字的精妙。又如,我教《月光曲》一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思考:此时此刻,听着优美的琴声,皮鞋匠“看到”了具体的“月夜海景”,盲姑娘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的景象,那是怎样一幅景象呢?你们又“看到”怎样一幅景象呢?让学生闭目听配乐朗读,想象盲姑娘(或自己)“看到”的具体景象。这样既加深了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体验。

总之,通过想象力进行体验,是培养学生言语体验能力的重要手段。想象体验能力的形成,将使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向前迈出一大步。因此,阅读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想象体验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黄蝶语言文字想象力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墙角的花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