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移动学习逐步进入教学课堂。笔者探索了移动学习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以微信为例介绍了这种移动学习方式的优势,平台的设计,课堂模式的设计,教学效果评价等,发现这种移动学习的方式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移动学习;微信;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5-0210-02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深入到了各行各业。在教育教学中也出现了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其中移动学习作为其中一种重要代表,给教育教学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活力。
高职教育是培养知识型工人人才的重要途径,而目前的高职学生主要还是通过课堂来获取知识,但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也不能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经过笔者经过系列的调查和研究,发现使用微信公众号等移动学习手段能够有效地改善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本文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对移动学习在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1.移动学习的理论支撑
1.1概念
1994年,随着美国加州大学的人机交互研究室在2000年启动了“Mobile Education”项目后,教育行业就开始掀起对M-Learning的研究热。移动学习是指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1.2特点
(1) 学习内容碎片化。移动学习中把学习的内容和时间都分割成很小的部分,让学生能够利用零碎的时间去随时随地学习。
(2) 学习无场地限制,可以在任何地点进行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习模式。
(3)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移动学习中,可以通过图、文、声、动、视等多样化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消除沟通障碍。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敢直面与老师沟通,移动学习就可以避免这种问题,让学生可以轻松学习和沟通,提高学习效率。
1.3理论依据——认知负荷理论[1]
认知负荷是指加工一定数量信息要求的心理能量的水平。认知负荷理论认为随着接收的信息量的增加,认知负荷也在不断增加,而人的认知负荷承载力是有限的。基于此理论,移动学习的特点就能很好地降低人的认知负荷,让学生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积少成多。
2 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教学研究
2.1微信的优势
(1) 微信软件受众较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與人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通过网络能让相隔万里的两人进行联系。即时通讯软件应运而生,微信软件的出现让社交变得更容易。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更是微信软件的坚定拥护者。调查显示,学生的业余时间很多都花在微信聊天,发朋友圈上。基于此调查,将微信引入到课堂中,既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要,也贴合学生需求。
(2) 使用门槛比较低。微信的安装对手机的配置要求很低,只要拥有一台手机,并且联网,就可以使用微信进行学习。这样就把零碎的时间也能很好的应用起来,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由于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学生能够在课前根据自己的情况学习老师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中的教学资源,而且在自己比较舒服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既能提高学习效率,也能提高自学能力。
(3) 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传统的课堂,教师讲授演示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将微信学习的方式引入课堂,一方面让学生使用喜爱并熟知的工具进行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课堂上的时间就可以跟老师进行充分的互动,在互动中产生碰撞,激发灵感,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真正实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精神。
(4) 微信平台的开放性。微信是一个比较公众的平台,所有人都可以申请公众号,并在上面通过各种媒体方式进行推送,而目前用户对微信公众号的认可度也比较高,这就决定了这个平台的适用性是很强的。
(5) 降低了教学成本。使用微信平台来发送信息代替了通过打电话或发短信来进行沟通,节约了成本,而且微信的各种特色功能也不是电话能够比拟的,可以收到更显著的效果。
2.2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1) 学习内容的推送功能。定时推送学生想要学习的学习内容,注意内容要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小知识模块,[3]确保学生能利用零碎时间完成学习,再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完成一个完整知识模块的学习。
(2) 互动功能。互动功能需要分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就是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向老师进行提问,老师及时进行解答;生生互动就是把问题提出来,由会的学生进行解答,具体可以通过微信群的方式实现。
(3) 分享学习功能。学生可以把学习内容通过朋友圈、微信群、好友等方式分享出去,扩大学习平台的影响力,[2]也可以吸收到更多的学习者,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4) 上传资料的功能。老师和学生能够把一些资源通过平台
2.3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课堂模式设计
(1) 课前阶段。课前阶段主要是教师通过公众号发布下次课的教学资源,并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提前明确学习内容,自主预习,并通过预习作业发现问题。[2]
(2) 课中阶段。老师首先提出问题进一步全面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再根据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老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3) 课后阶段。老师在微信公众号中将课堂内容发布,让学生对没有完全接收和消化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4) 评价手段。微信提供了很多可以作为检验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的评价手段。比如可以使用微信的签到小程序功能,进行考勤;可以利用微信的投票程序功能进行课程效果调查,方便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以便加以改进;老师还可以把学生在微信公众号的表现进行统计,如提问次数,阅读频率等,进行过程性评价。
2.4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教学成果评价分析
(1) 从学生考试结果角度分析。笔者同时担任两个高职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任务,在学期末参加了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使用基于微信移动学习的班级,总体成绩要优于未使用的班级,平均分高出7.65分,及格率达100%,优分率超过20%。该数据表明使用微信这种移动学习手段,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 从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对使用的高职班45名同学进行微信移动学习手段满意度调查,95%以上的同学表示更愿意接受这种学习方式,满分5分的满意度调查,最后获得了4.45的平均满意度。从结果来看,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还是比较满意的。
3 总结
移动学习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但我们要清楚这只是学习的一种手段,并非万能,在教学时还要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将移动学习有效结合到现有教学体系中来,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养成,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辛自强. 认知负荷与认知技能和图式获得的关系及其教学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0(4):55-60.
[2] 曹琼.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3] 王萍.微信移动学习平台建设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5):88-95.
【通联编辑: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