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正改变着人们生活和学习的方式。以独立学院为例,本文描述了翻转教学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后,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上的实践应用。借由“教”与“学”互通原则,将教师从知识讲解者的角色变成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将学生的角色从被动学习者变成了主动探究者,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要求制定学习计划,选取学习案例,融合多元化要素,探索出一种更高效、更智能化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因材施教;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5-0129-02
Abstract: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plus" era is changing the way people live and learn. Taking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flip teaching and teaching according to aptitude in the basic computer courses of universities. By means of the principl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working, the role of teachers has changed from a traditional knowledge interpreter to a guide, and the role of students has changed from a passive learner to an active inquirer, Combining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various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s, learning plans are formulated, learning cases are selected, and diversified elements are integrated to explore a more efficient and intelligent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teaching according to one's aptitude; flipping class; micro class; teaching mode
隨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人们的学习方式与生活方式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是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一年级的必修课程,是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的入门课程。近几年,大一新生多数认为自己的计算机使用能力较强,教师看到的却是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和理论基础几乎为零的现状;教务部门认为本课程学时过多,学时面临缩减,教师却总感觉课时不够用;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断提出新要求,教师也意识到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因材施教、服务于专业学习的紧迫性。面对这些问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翻转课堂的可行性
翻转课堂源自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自然学科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尝试与思考[2]。正如两位教师所说,“如果正在考虑你的翻转课堂,我希望你这样做的原动力是合理的;在这个过程中,最难的事情就是将学习的控制权交给学生;对于很多教育工作者而言,放手非常困难;但只有学习掌握在学生手中,而不是老师手中,才是应有的学习态势[1]。”因此,翻转教学的重点在于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利用课前任务书、微视频等学习资料的辅助,实现知识的部分内化,带着问题和疑惑进入课堂,能够促进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形成。课堂上老师更重要的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准则,帮助学生形成更科学合理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价值观和学习的责任意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孩子主动学习,是他们心中认知内驱力的要求。一旦孩子自身认同一件事,那么对这件事的兴趣就会随之增强,就会去主动学习了。
2 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因材施教原则旨在“以人为本”,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3]。圣人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各自的专长。宋代朱熹把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这就是“因材施教”的来源[5]。
因材施教要体现在培养目标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计多采用理论与实践相交替、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对计算机这一信息处理工具的使用能力、硬件维护技巧、软件使用能力、程序设计能力、网络检索技巧等,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顺利取得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因材施教是个系统工程,只有正确科学地制定课程培养目标,结合实际生源,服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的定位,才是实际应用的基本依据和着眼点[5]。
因材施教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中。计算机基础课程分为《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针对不同大类专业,我们对教学内容的选取也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科学的分析。例如文科类专业,我们重点培养学生对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能力;如理工类专业,我们会在程序设计中算法设计与分析章节多预留一些课时;如动漫与影视专业,会把多媒体技术章节设置为教学重点。
因材施教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情感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成功的基石,我们要把握学生心理动态,情感化教学。教师应立德树人,在学生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精心引导和栽培。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因材施教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著名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专家谭浩强教授就说过,“不同专业中的计算机教学,无论就目的、内容、教学体系、教材、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计算机的应用是分层次的,同样,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也是分层次的[4]。”
3 构建翻转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学习并分析了翻转教学的可行性和因材施教的必要性,我们尝试了翻转课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教学设计。首先将以专业为开课单位的大班化课堂改成以自然班级为单位的小班化教学,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前做预习准备,先行了解所学知识体系,甚至大致掌握学习要点,只剩下难点和串联知识点环节需要在课堂上解决,实现先学后教,避免了被动学习,有效改进了教学方式并提升了学习效果。
(1)知识传授和内化过程的翻转
[教学模式 要素 知识传授过程 知识内化过程 传统课堂 学习主体 教师+学生 学生 学习环境 课堂上 课后 学习开展方式 教师讲解 作业和考试 翻转课堂 学习主体 学生 学生+教师 学习环境 课前和课后 课堂上 学习开展方式 观看微视频、教材、讲义、课前指导书等 互动交流、讨论、作业、答疑、探究等 ]
(2)师生角色翻转与学习“素材”整合
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成为实际学习的掌控者。如《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其中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等内容偏理论,大纲中要求较低,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就能基本弄懂。例如这样的知识点,就适合采用翻转教学,既节约了课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再到课堂上进行“学习效果”的检阅,学生之间就会有比较,从而增强了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其中计算机中数的表示、进制转换、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高级语言、计算机网络等内容,大纲中要求较高,理解起来有难度,甚至需要多次讲解,反复练习。例如这样的知识点,就不适合采用翻转教学,需要将传统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与翻转教学相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众所周知,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推动课程建设,辅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有效地整合学习资源是关键的环节。除了常规的教学资料素材,教师还需要制作出适合翻转教学所用的微视频、教材、讲义、课前指导书、课件等教学材料,对知识点进行及时汇总和浓缩,更加贴近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大大缩短学习时间。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学习资料的暂停回放,使每一个疑问教学环节都可以无限制进行循环播放,通过重复性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成绩。这样的教学模式既帮助了学习中的学困生,也丰富了学生的个性化学習。同时,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要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对于头脑灵活但学习习惯差的多鞭策多关心,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成绩一般且性格内向的要经常谈话给予鼓励,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可度;对于基础薄弱且学习困难的要多关注多帮助,灵活利用学生之间存在能力差距的现状,形成“一对一”互助小组,团结了同学关系,锻炼了优异生的水平,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5]。图1给出了具体的执行计划。
(3)案例化教学改进
改良后的课堂,尝试运用项目案例开展研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根据学生不同专业需要,选择具有综合性、设计性与创新性的案例,重点传授计算机知识在不同学科的应用思想和基本方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逐渐融合,绝大部分课堂学时在计算机机房完成,通过上机操作,可以强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问题求解过程中逐步养成计算思维能力。教育部公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意识与能力”,这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值。
针对程序设计类,如VB课程,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尝试。教师习惯性按照数据类型、运算符、选择结构、循环结构、输入输出、模块调用、数据结构等顺序教学并举例说明[7]。这样的教学过程周期很长,而且实验环节不容易合理安排。这样不合理的教学安排与教学节奏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于是,我们尝试采用比较有创新意义的做法。比如,在教授语法之前直接使用应用案例,向学生展示程序设计的魅力所在,先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再层次分明地讲解各类语法结构和语句,通过编辑调试和运行后的数据测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程序的乐趣,从而意识到学习程序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困难。这种教学方法把原来的面向语法为中心的程序设计转变成为面向问题的程序设计教学,这需要学生在课前积极认真的预习,课堂上积极参与,把“翻转课堂”的精髓的融入课程教学设计中。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良好的案例展示,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理解程序结构形成的过程,并将程序的形态与问题的求解一起构成知识记忆关联,而不再是一个个离散的程序设计语言语法知识点[7]。
4 总结
通过将翻转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在调查问卷中显示,学生对改革后的教学模式认可度很高。
参考文献:
[1] 乔纳森, 博格曼, 亚伦﹒萨姆.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M].宋伟,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1):157.
[2] 戴宁,曹辉.翻转课堂的冷思考:价值与限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6):13-18.
[3] 王威.莫让“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成为“空中楼阁”[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5):109-113.
[4] 陈涛.浅谈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7 (22):228-231.
[5] 袁鸿燕,李湘.探索因材施教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5):3634-3637.
[6] 赖晓燕,林娟,程铃钫.MOOC下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J].计算机时代,2015(11):84-86.
[7] 程向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如何与专业相结合[J].计算机教育,2012(1):100-104.
【通联编辑: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