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肝肾阴虚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

2019-07-16 02:23段生艳赵云龙陈广超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压痛阴虚肝肾

段生艳,赵云龙,陈广超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保山 678000)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外周小关节受累引起的关节疼痛、僵硬、肿胀、畸形及功能受限是其主要病理特征[1]。我国RA患病率约0.4%,以中年女性为多见,且患者一旦发病,通常是终身罹患,RA对关节的破坏极强,具有致残性,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中医认为,RA与先天之本渐亏密切相关,且辨证多以肝肾阴虚型为多,治疗应以补肝益肾、疏通全身气血为主,以达到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作用。研究指出,电针有镇痛、抗炎的作用,且可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及软骨细胞凋亡,进而保护患者关节[2-3]。本研究重点探讨电针对肝肾阴虚型RA的疗效,并分析其对关节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肾阴虚型RA患者134例,按入院序号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7例。实验组男27例,女40例;平均年龄(57.8±4.3)岁;平均病程(8.4±2.3)年;病变部位:膝关节24例,肩关节17例,肘关节9例,腕关节11例,其他6例。对照组男32例,女35例;平均年龄(58.5±3.7)岁;平均病程(8.2±2.5)年;病变部位:膝关节20例,肩关节19例,肘关节11例,腕关节8例,其他9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可比。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RA诊断标准:①对称性关节肿胀(≥6周),即身体两侧相同关节同时或先后发病;②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受累(≥6周);③晨僵≥30 min;④有类风湿皮下结节;⑤腕、掌指和近端指间关节肿胀(≥6周);⑥X线片显示手或腕关节软骨面呈糜烂样或关节周围骨质稀疏改变;⑦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满足以上7条中的4条或多于4条者可确诊为RA患者。

1.2.2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实用中医内科学》[4]中RA诊断标准,且辨证属肝肾阴虚型:主症: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屈曲不利、畸形;次症:目眩头晕、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咽干、潮热,苔少质红,脉沉细弦;主症及次症中均至少符合2项,且舌脉吻合。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40~75岁者;②辨证属肝肾阴虚型者;③28处关节活动指数(DAS28)>2.6;④可耐受点针治疗者;⑤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风湿或类风湿性疾病如膝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者;②过敏性体质者;③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④严重精神疾病患者;⑤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者;⑥孕期和哺乳期妇女等。

1.5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钙剂、维生素D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并联合超短波理疗,甲氨蝶呤片(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2674,2.5 mg)口服,10 mg/次,1次/周;来氟米特片(江苏亚邦爱普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20,10 mg)口服,20 mg/次,1次/天,连续服用8周,之后将剂量调整为10 mg/次,1次/天;关节疼痛部位给予超短波理疗,30 min/次,特定电磁波谱(TDP)照射20 min/次,1次/周。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电针治疗,选取双侧肾俞、肝俞、足三里、悬钟、合谷及太冲等穴位,常规消毒,将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0.25 mm×50 mm)迅速斜刺入肾俞、肝俞穴,刺入皮下15~30 mm,以患者有强烈酸胀感为宜,其余穴位直刺进针,刺入皮下15~30 mm,得气后接通电针治疗仪,选取疏密波形,设置频率为4 Hz/20 Hz,以针身有轻微跳动,且患者无不适感觉为度,留针30 min,3次/周。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月。

1.6 观察指标

①依据《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5]评估两组患者肝肾阴虚型证候评分,0分为无症状,1分、2分、3分分别表示轻、中、重度,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证候评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证候评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证候评分减少≥30%;无效:未达上述标准者;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主要记录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数及关节肿胀指数。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AS28变化情况,DAS28>5.1说明疾病处于高度活动状态,3.2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中医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临床痊愈28例,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52%;对照组分别为16例、27例、14例和10例,总有效率为85.07%,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关节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数以及关节肿胀指数无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晨僵时间均明显缩短,关节压痛数、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数及肿胀指数均明显减少或降低,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AS28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DAS28分别为(3.34±0.62)、(3.53±0.57),治疗后分别为(2.23±1.04)、(2.84±1.18);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DAS28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关节不稳定感、疼痛、肿胀、上楼、下蹲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不稳定感、疼痛、肿胀、上楼、下蹲功能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RA相关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RP、RF及ESR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RF及ESR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组别例数时间晨僵时间(min)关节压痛数(个)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数(个)关节肿胀指数实验组67治疗前75.56±8.6920.49±6.3829.48±4.4017.77±4.5920.58±4.30治疗后37.67±5.56①②②7.47±2.53①②②14.22±3.16①②②6.15±2.27①②10.44±2.93①②②对照组67治疗前74.42±9.1321.12±6.1630.16±5.2718.10±4.2821.14±5.16治疗后46.30±6.16①9.86±2.20①17.50±4.39①7.10±2.19①13.26±2.64①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②②P<0.01。

组别例数时间不稳定感疼痛肿胀上楼下蹲实验组67治疗前14.42±2.9511.06±2.444.78±1.844.22±1.433.95±1.18治疗后22.75±3.26①②22.53±3.18①②7.69±2.03①②8.60±1.51①②7.96±1.53①②对照组67治疗前14.85±3.1511.74±2.174.39±2.114.19±1.634.22±1.45治疗后20.10±3.33①19.59±3.58①6.31±1.94①6.70±1.11①6.04±1.04①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比较,②P<0.01。

组别例数时间CRP(mg/L)RF(IU/mL)ESR(mm/h)实验组67治疗前6.78±2.24225.38±18.5693.20±9.47治疗后2.84±1.05①②67.60±12.17①②37.75±6.04①②对照组67治疗前6.62±1.83223.06±17.0492.84±9.74治疗后4.43±1.77①94.39±13.55①52.05±8.52①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比较,②P<0.01。

2.6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期间,实验组出现针刺部位红肿3例,针刺后皮下轻微血肿1例,无其他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7%;对照组出现头晕头痛2例,食欲减退3例,咽部梗阻感2例,胃肠道不适4例,肌肉疼痛1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1%;实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RA发生机制主要是遗传因素或自发反应激活固有免疫系统,导致机体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滑膜成纤维细胞等发生系列变化,激活适应性免疫系统,反应性T细胞分化、表达失衡,形成滑膜炎性反应,最终导致骨破坏[6-7]。西医通常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慢作用抗风湿药如来氟米特、甲氨蝶呤等治疗,虽可缓解患者疼痛反应,但对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且胃肠道刺激较为明显,副作用较大,患者不易长期服用[8]。近些年,采用中医药治疗RA逐渐凸显出其优势[9]。

中医认为,RA属“痹症”范畴,素体亏虚,风、寒、湿、热外邪乘虚入侵,入肾入骨,阻滞经络,患者气血不畅,关节闭涩,筋骨失养,外邪长期留注关节所致,肝肾阴虚是常见辨证类型[10]。基于补肾益髓理论和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采用电针治疗RA可更明显地控制疾病进展,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受累关节症状,拮抗药物不良反应,其优势也逐渐被广大医师所关注。周殷等[11]研究显示,电针可抑制滑膜组织炎症反应,延缓关节软骨溶解破坏,改善关节功能,还可降低T淋巴细胞转化率,抑制机体免疫反应,解除患者多处关节如肘关节、膝关节、腕关节等的风湿病变。本研究选取双侧肾俞、肝俞、足三里、悬钟、合谷、太冲等穴位,肾俞、肝俞分别是肾和肝的背俞穴,二者结合可滋阴养血、补益肝肾;足三里养血益气,为治下肢痿痹之要穴,悬钟为八会穴交汇,二穴合用,益气养血、填精生髓;合谷、太冲合称“四关穴”有通经活络、祛痹止痛之功[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压痛、肿胀等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DAS28均明显降低,Lysholm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且两组间差异显著;推测原因是因为针刺上述穴位,调和了机体阴阳及全身气血,补益肝肾,填精生髓,通经活络且通而不痛,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进而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压痛、肿胀等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方面,实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提示联合电针治疗后,更能明显改善肝肾阴虚型RA患者晨僵、关节压痛、肿胀等症状,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RA患者机体大量炎症因子被激活释放入血,长时间的炎症状态会导致CRP及ESR水平急剧上升,加重病情,如此形成恶性循环;RF是RA的特异性因子,在RA患者体内呈高水平表达,可预测RA病情的发展趋势。冯艳琴等[13]研究指出,电针有助于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降低患者RF水平。本研究中,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RF及ESR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电针可明显降低肝肾阴虚型RA患者血清RA相关因子水平,或许与电针抑制了滑膜组织炎症反应,延缓了关节软骨溶解破坏速度有关。

综上,电针更能明显改善肝肾阴虚型RA患者临床症状,降低RA相关因子水平及疾病活动度,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有效,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压痛阴虚肝肾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阴虚体质的人炎夏要会调理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两种全口义齿修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2型糖尿病阴虚体质者的中医症状临床研究
两腿一分补肝肾
老年糖尿病阴虚类证候与垂体一甲状腺轴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