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朴
“老兵你好!向你致敬!”初春三月,在冀东北大山深处的一个偏僻小村里,两个老战士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这两人,一个是65岁的河北省承德县老促会会长刘广明,在部队当过兵;另一个是承德县三家镇杨树沟村93岁的村民于俊德,一位经历过战争洗礼的老兵。刘广明是专程来看望于俊德的,自他担任县老促会会长以来,县内年龄较大的“老革命”他几乎都看望慰问过。
2012年,刘广明从承德县政协主席岗位退下来,担任县老促会会长。这位当过10年兵以正营职军官退伍的老战士,以军人的干劲和作风,风风火火地投入到老区建设工作中。
上任伊始,刘广明就把老区宣传作为老促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张旗鼓抓宣传。他说:“宣传是老促会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只有积极宣传革命老区的光荣历史,宣传党和政府关心支持革命老区建设的方针政策,才能在全县营造热爱老区、支持老区的舆论环境,形成高看厚爱革命老区的社会氛围。”
在县领导的支持下,刘广明调整了县老促会组织机构,增补了理事,成立了老区宣传领导小组,通过召开会议、创办简报、赠送《中国老区建设》杂志等途径,大张旗鼓地宣传革命老区的贡献,弘扬老区精神,促进老区建设。他主持编写了《关注老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的论述摘编》小册子,编辑了《各级党委政府关于老区建设工作的系列文件》一书,发放到老区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
经刘广明协调,县广播电台和县报开辟了老区专栏,老区宣传工作实现了“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刊有文”。
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时,刘广明协调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县妇联、县广播电视台等单位,与县老促会联合开展了慰问抗战老兵和“老区革命母亲”活动。刘广明带着慰问金,驱车近千里,逐一慰问本县抗战老兵和8位在世的“老区革命母亲”。”此次活动拍摄的《致敬革命母亲》《敬礼抗战老兵》两个电视专题片,后来在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承德电视台播出,引起强烈反响。
县里安排统一制作村标时,刘广明感到这是宣传老区的又一个好机会。在他的建议下,全县105个老区村在制作村标时,都加上了“革命老区”4个字。如今当地群众都知道自己的家乡是老区村,外来办事的人也对那醒目的标识充满敬意。
2018年,刘广明荣获“全国老区宣传工作特别贡献奖”。
承德县地处燕山北麓,抗日战争期间属于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当年发生过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留下了一些革命遗址遗迹。刘广明注重利用这些红色遗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大营子乡幸福村原名獐子沟村。1942年,承德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在此成立,党支部书记王占荣将这个党支部命名为幸福村党支部。1944年,王占荣在对敌斗争中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党委政府为了纪念本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和缅怀王占荣烈士,将獐子沟村更名为幸福村。
刘广明担任县老促会会长后,了解到坐落在偏僻大山里的王占荣烈士墓年久失修,决定将烈士墓迁建。他先找到乡、村干部协调了新的墓地,然后找到县领导申请了专项资金,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完成了王占荣烈士墓地的迁建。
王占荣烈士墓地迁建后,刘广明产生了利用幸福村的红色历史资源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想法。他多次向县分管领导建议、汇报,向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在他的积极争取下,县有关部门筹集资金在幸福村复原了承德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建设了红色纪念园、“第一个党支部”纪念广场、红色历史展示园、“第一个党支部”展览馆。
五道河乡建厂沟村抗战时期是承(德)平(泉)宁(城)联合县县政府所在地。自小就听老人们讲述抗战故事的当地农民李铜,2012年计划自费建立抗战纪念馆。刚刚当选县老促会会长的刘广明得知此事,立即带人前去现场调研。在县老促会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刘广明千方百计分三次筹措了8万元资金,作为对李铜建立抗战纪念馆的补贴。
磴上镇乱石窖村是原承北县政府的秘密驻地。为了修复这一革命遗址,刘广明于2014年11月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关于保护维修原承北县政府旧址的建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县委书记、县长都作了批示。县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对这一革命旧址进行维修,并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承德县105个老区村,绝大部分是地处偏僻、山多田少、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的贫困村。刘广明多次到这些老区村调研,千方百计为老区村办实事。
在刘广明的积极争取下,县交通部门先后修通了八家乡东窝铺村与宽城县、三家镇后营子村与内蒙古宁城县之间的道路,为这两个老区村打通了县际交通瓶颈,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
2016年,刘广明在大营子乡幸福村调研时,与村干部和群众研究制定了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思路。刘广明多次找到县直有关部门,采取项目联动的办法,为幸福村争取到农业开发项目资金270万元,修建扬水上山工程,解决了3000亩果园和农田的灌溉问题。
2018年年底,承德县老促会召开换届选举会议,刘广明再次当选承德县老促会会长。他说:“套又拉上了,咱还得绷紧了往前跑!”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