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赟
(南京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继续制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发展群众健身休闲活动,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1]。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到2030年,实现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名。
201 4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到要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让群众不仅能参与锻炼,还能获得专业性的体育指导和帮助,指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在推动全民健身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呈稳定上升的趋势。在 2000年底我国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8万左右,2004年32万人左右,2008年约43万人,2011年约65万人[2]。从人数上增加速度很快,从2004年到2011年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体人数增加了30多万。目前我国总人口约为13亿,则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约达到1:0.0005(每千人拥有指导员0.5人)。距离2030年实现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 2.3名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国家的重视、政策的颁布、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的急缺,推动着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加深扩大。
普通高校具有人力、物力等资源的优势,对于人才培养具有义不容辞的职责。体育院校作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无论是在师资、科研,还是在设施场地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方面义不容辞[3]。
南京体育学院作为江苏省主要培训基地,在教学科研方面有体育人文社会、运动人体科学、体育健身方法等方面的体育专家梯队;在场地设施上,有专门的标准体育场馆和功能先进多媒体教室,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多年承担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工作,并主动肩负起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考核体系的强大使命[4]。
通过前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体相关概念,等级培训等,从课程设置、考核机制、师资场地供给三个方面来研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情况,并针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相关意见,以期为该中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南京体育学院培训中心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
1.2.1 文献资料法
查找图书馆、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优秀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库,整理归纳与“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相关的文献资料,阅读相关的书籍、报刊查阅相关的政策法规。登录国家体育总局、江苏省体育局、以及各体育组织网站,查找有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内容,阅读和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2.2 录像观察法
对南京体育学院培训中心 8期培训工作视频影像资料进行查阅,分析课程设置、考核机制以及师资及场地供给配备,为本研究提供真实准确的资料。
1.2.3 问卷调查法
设计并制作调查问卷,向参加南京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的8期学员发放450份问卷,回收443份,回收率98.4%,其中有效问卷443份,有效率100%。
1.2.4 访谈法
走访南京体育学院培训中心相关管理人员,就基本情况、课程设置、考核机制、师资及场地供给等方面理解情况;对培训班学员进行面谈,了解他们对该中心培训工作开展的意见和建议。
1.2.5 数理统计法
对所回收问卷运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
根据问卷调查,整理汇总社会指导员性别、年龄、学历、参加次数的基本数据。
抽取的 443位参加南京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的学员中有女性332人,男性111人,女男比例为约3:1,男女比例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由此可知指导员队伍以女性居多,男性极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可能是男性在指导员的理解以及指导工作的不了解,男性可能认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就是跳广场舞等,导致他们不愿意参加指导员培训工作。也可能是他们认为他们可以做更好的工作,认为这些工作是女性的而不是他们的,这就是男性的男女观念比较陈旧,而导致了更多人也是这样认为,从而使得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中,女性比例远高于男性。
学员年龄普遍偏高,以青壮年和老年人居多。学员年龄大多集中在41-50岁,占45.82%;其次是31-40岁,占28.44%;51岁及以上,占10.84%。青壮年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主要力量,并且社会指导员年龄有老龄化趋势,队伍年龄结构偏高。根据南京体育学院培训中心的培训制度,年龄超过50岁的指导员,必须签订健康协议书,确保自己的身体健康能够继续参加再培训,也是对老年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一种关爱和保护。经调查和访谈,还有8位60岁以上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退休在家后主动响应社区的组织,坚持体育锻炼,从事太极拳和八段锦等的指导工作,坚守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责任,为全民健身献出微薄之力。30岁以下的只有66人,只占了1.81%,比重最少的。这也使得社会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产生一定的误解,认为只有年纪大的人才从事该工作。年轻人虽理解知识往往更快,记忆更好,身体也更灵活,但常常忙于工作,并没有时间专门指导社区或社团的健身方式及行为,无法更好地投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中来,这也是年轻人较少的原因。但随着国家的重视和号召,社会上将更多的年轻体育老师和爱好者也纷纷进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来,充分发挥自己所长,为社会全民健身出一份力。
培训班学员主要学历偏低。学员学历主要集中在专科学历,占36.12%,其次是本科,占32.73%,本科和硕士及以上所占最少,学历层次略偏低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还要具备一定的传授和管理能力,高学历指导员更具备这样的能力,年龄普遍偏高也是学历偏低的一个相关因素,另外个人对自己的学历不重视,国家也没有设定相关门槛,也是导致学员学历偏低的原因。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重视,相信以后这种情况一定会有改善的。同时除了学历,相应的素质和修养也会越来越高。
通过访谈,了解到培训班学员有许多都不止一次来南京体育学院参加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甚至有2位学员反映每年都会前来参加培训,据了解,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培训名额分配上存在重复,是对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说明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培训名额分配方面存在管理问题。
根据《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以下简称《制度》)中社会体育指导员集中培训内容与时数比例(%)(详见附录2)的相关规定,南京体育学院设置了丰富的培训课程,覆盖几乎所有《制度》中设定的所有课程,如:运动处方及其运用、运动营养与健康、国内外社会体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及指导、健身活动中运动创伤的防护和急救、现代健身休闲运动项目的拓展与实践等等。共计14门课程[5]。
经调查得知,在课程的授课形式方面,有约一半的人认为形式一般,过于简单单一,17.38%的学员认为授课形式不好,其余 12.64%的学员认为授课形式非常好,23.02%的学员认为授课形似适度尚可,经过访谈了解,现南京体育学院培训中心总共有三种授课形式:理论基础教授、实践技能教授和实地考察,但考虑到学员的安全问题,实地考察常常取消。实践技能课也只有唯一一节,共3小时。见表1。
表1 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课程表
在课程的内容设置方面,培训学员们对课程内容设置上约一半人认为课程比较好,说明在课程设置上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有152人认为课程一般,占34.31%,课程设置上,每一期学员都是固定课程,略有微调,有一些来过2-3次的学员可能会觉得老生常谈,这也是一个主要因素。对于初次来参加培训的学员大多数则认为课程内容丰富全新,只有极少数人认为课程不好,枯燥无用。通过录像观察发现,在课堂上,学员们认真听讲,记笔记,呈现出对知识的渴求,学习氛围浓厚,课堂氛围活跃,虽有学员在年龄体力上略吃力,但总体对课程的内容较感兴趣。
表2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方式与比例分配
在课程的时间设置方面,约一半的学员认为比较好,29.12%的学员勉强接受,18.74%的学员十分满意,还有6.1%的学员认为课程的时间设置不合理。通过访谈,我了解到社会体育指导员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统一考试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集中培训面授教学的时数,国家级不少于50学时,约占其培训总学时数的70%;一级不少于40学时,约占其培训总学时的50%;二级不少于30学时,约占其培训总学时数的30%;三级不少于20学时,约占其培训总学时数的15%(见表2)。
为了节约培训时间,方便学员,南京体育学院培训中心将课程尽量安排在一周之内完成,其中首日报到,5天全天上课,最后一天考核展示幷离会,上课期间每天约3-4节课,每节课1.5-3小时,培训课程在时间安排上比较紧凑,学员们普遍反映比较辛苦,尤其是对年纪大的学员来说,课程量大,体力和精力不济。
根据《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国家级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采用考查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查形式有:作业、专题报告等;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其中考查占40%,考试占60%。总成绩评定和考查、考试成绩均采用百分制。
目前南京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结业考核主要是采用闭卷的形式。经访谈,大多数学员认为是合理有效的。约 22.80%的学员认为一般,理由如下:(1)题量多,面较广,耗时长,对于年龄大些的学员来说有一定的难度;(2)考核仅限于一张纸质试卷,考核内容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员的真实水平,考核方式还需完善。
有近半数学员认为比较容易通过结业考核,有 37.47%的学员认为不易通过考核,据调查实际通过率为98%。
表3 师资及场地供给情况学员反馈(人数/百分比)
根据《制度》任课教师应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还可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体育行政部门领导担任。据调查,南京体育学院培训中心14位授课教师均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面谈学员时,学员们普遍反映老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对他们的帮助良多,课堂课后与老师们的讨论分享经验,能有助于更好地结合实际指导工作,帮助学员们开展社会指导和管理工作,受益匪浅。
在场地供给上,南京体育学院培训中心主动申请了曾举办亚青会、青奥会等知名赛事的羽毛球馆给学员们用作学习展示和经验交流;提供专门的田径武术馆和室外体育场来给学生上实践教学课。
总体来说,学员们一致认为南京体育学院培训中心安排的师资及场地均能满足他们的上课需求。
3.2.1 社会体育指导员学员男女比例不均衡,年龄偏大,学历偏低,重复培训率高。这不利于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3.2.2 培训课程内容和形式上略有单一,缺乏知识课程的更新;培训课程的时间上过于紧凑。培训课程的内容应反映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实际需求,但目前形式上缺少实践课、答疑课、交流课等形式。
3.2.3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指定的培训标准和考核机制,国家级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采用考查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但南京体育学院培训中心考核方式仅限于笔试,形式单一,并且试卷内容重复率高,知识的考查缺乏实效性,重笔试而轻考查,考查也没有制定准确规范的考查内容和标准。
4.1 建议南京体育学院培训中心设置学籍档案,明确记录每期培训班的学员基本资料和考核结果,对年龄较大的学员和重复参与培训较多的学员予以备注,并上报有关部门。建议有关部门选拔参培人员时多加筛选,确保名额的有效性。
4.2 建议南京体育学院培训中心在课程设置时多加些实践课程,保留实地考察课程,或结合学员自身实际情况,增设如网上授课,组织观看教学录像、录播回看等形式,灵活多样;还可有增加经验交流课、答疑课等形式,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
4.3 建议南京体育学院培训中心制定考核和考查两种考核方式,并详细规范考核标准,组织专家建立试题库,试卷根据当期授课内容及时调整,确保试卷的有效性和时代性;设立培训优秀学员奖励机制,增加技能展示会,经验交流分享会等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