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军
摘 要:高校在校学生的“校园贷”现象层出不穷,早已不算是新闻了。那么,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加深入地剖析“校园贷”产生的社会背景及特征,对学生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教师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等,本文进行了深入论述,以期能够全面、准确、理性地看待学生的“校园贷”现象,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关键词:校园贷;高校学生
一、校园贷产生的社会背景及特征
(一)校园贷产生的社会背景
校园贷准确来说,其实是借贷这一古老的经济行为披上了信息化网络社会快速发展的外衣,并没有“校园贷”与“非校园贷”之间严格意义上的区分,只是这种新型的网络借贷平台的参与者大多数是在校学生,因而产生了“校园贷”这一新的词汇。
当社会大众身处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的洪流中时,作为时代弄潮儿的高校学生自然无法“置身事外”,新时代的大学生年轻时尚,对“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这种西方泊来的超前消费观念深以为然,至于自己是否具有相应的偿还能力,却没有进行过多的思考分析。这样就造成当以“零首付”“免息”“无需担保”“快速到帐”等为噱头的网络借贷平台出现在高校校园时,自然得到了这些事实上存在借贷需求的学生的青睐。
(二)校园贷的特征
校园贷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借贷平台,很难简单地给其扣上违法的的帽子,校园贷平台的贷款细则大多游离在法律的边缘,钻了现行法律制度不甚健全的空子,通过对现存较为知名的校园贷平台的对比分析,不难分析得出校园贷的一下几个特征:
1.借贷门槛低。除极个别借贷平台对借款人的资质有一定限制外,绝大多数平台对此并无太多要求。有调查机构对现存较为主流的11家网络借贷及分期平台调查发现,只有1家平台的其中1个项目写明需要借款人是985、211院校的本科、研究生和应届毕业生,并需要拿到相关证书。其余10家平台的申请资格基本只有一个要求:在校大学生。在年龄方面,除了两家平台注明需要年满18周岁之外,其余平台未作限制,其中某平台的要求甚至宽泛到即使已经毕业,只要曾经在平台有借款记录并且已发生还款期数超过6期,就可以以非在校大学生的身份继续借款。 提供的材料方面,身份证、学生证是基本材料,也有很多平台要求提供学信网账号,以确认是正规在校大学生身份。除此之外,大部分平台要求提供家长的手机号以及家庭住址。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借贷平台对借款人的资质要求仅仅是属于在校大学生而已,而这对高校学生而言,几乎相当于零门槛。
2.资质审核有漏洞。大部分校园贷只需提供身份证及学生信息,并且只需要通过网络申请即可获得贷款发放,因此校园贷在资质审核方面存在很大漏洞。当一名学生获取了另一名学生的身份信息,就可以很容易冒用他人的身份去贷款,而被冒用身份的无辜学生,将不得不面对信用记录遭抹黑、莫名成为追债对象等棘手问题,这在我们学校的学生中,已经发现了不止一起,并且直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有效的防范措施,只能被动地提醒学生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
3.利息计算有陷阱。校园贷在产品宣传期间,时常打出“低利率”这张王牌,但对于绝大多数平台而言,实际贷款成本并不低。想要顺利偿还校园贷借款,往往要在本息之外再扒掉几层皮:借款时就已产生的中介费、手续费、代理费、部分平台扣留的押金、逾期后高昂的罚息和管理费,名目繁多。而且,从一开始即被扣除的各项费用虽然从不曾到过学生手中,但学生依旧需要为这些并没有借到的钱支付利息。这也往往被普遍缺乏金融常识的在校大学生所忽视,从而衍生出高昂的偿还本息。
二、校园贷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一)严重影响学生正常完成学业,被迫休学甚至退学
由于在校大学生自身并无经济偿还能力,一旦出现无法按期偿还的现象,贷款学生的普遍做法是,一方面迫于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压力,不敢如实向家长跟老师反映,而采取从新的借贷平台再次贷款,来偿还之前到期的贷款,使自己名下的贷款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直至无法隐瞒,其贷款数额往往有数万甚至十多万之巨。如此大的款项,往往使普通家庭的家长手足无措,为孩子安全考虑,只能举家借债偿还贷款,使本该正常完成学业的学生不得不无奈退学,提前终止自己的大学生涯。
(二)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我在学校从事学生管理的工作经历多次证明,一旦陷入校园贷旋窝,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是巨大的。前面我们讲到,校园贷平台的贷款人资质审核存在很大漏洞,这就造成一些学生因为个人信息泄漏,莫名其妙地成了贷款人,背负巨大的债务。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很难做到拒绝同学偶尔借用手机或是不让别人知晓本人的身份证号码。而冒用他人信息贷款的事情一旦败露,不仅会使盗用信息者信誉扫地,无法在集体中继续生活学习,也会使被盗用信息的同学产生一定的焦虑感和危机感,严重者甚至情绪低落,精神恍惚,不再信任他人,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严重影响高校安全稳定
因为校园贷借贷平台在贷款人资质审核、偿还能力评估上存在的漏洞,使其在贷款回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困难,借贷平台的商业利益追求与学生几无偿还能力的矛盾必然产生激烈冲突,这就催生出了各种各样的“催款公司”。这些所谓的催款公司会将还款提醒信息依次发送给学生本人、家长、老师,甚至贷款人的朋友,给其带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迫使学生私自外出躲避甚至采取自杀等极端行為来逃避债务。这对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而言,无疑都是一个巨大的悲剧。
三、高校教师面对校园贷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坦率来讲,校园贷对于高校老师而言,也是一个近几年才产生的新事物,教师对校园贷的专业知识了解并不见得比学生多多少。教师的优势在于,相对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能更清楚地看透事物表面现象所掩盖下的本质。那么,面对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这一新的情况,老师又该如何应对,肩负起自己教育学生、保护学生、服务学生的本职责任呢。
首先,帮助学生学习一定的金融常识,了解校园贷存在的巨大隐患。要使学生明白,超前消费的理念不能简单说就是错的,但肯定是不适合目前尚无任何经济偿还能力的学生。消费要以收入为基础,以“零门槛”“免息”等为噱头的校园贷平台机构不是慈善组织,是公司就要有盈利,因此,有必要使涉世未深的高校学生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的很可能只是“陷阱”。
其次,鉴于学生的校园贷行为相当隐蔽,如若不是家长、老师、同学接到催促还款的电话,客观上说,别人是很难察觉到的。因此,高校教师平时应多与学生家长联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再次,应该针对校园贷问题的日益突出,发出高校老师自己的呐喊,呼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尽快出台针对网贷平台的政策法规,这才是治理校园贷乱像的治本之策。
最后,面对校园贷这一新兴事物,我们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思维惯性,仅仅将原因归咎为学生不合理、不成熟的消费观念。但我们冷静分析之后,自问我们所坚持的认为正确的消费观念是否得到了新时期90后,甚至00后学生的认同,消费理念在变化,多元化的社会价值理念在急速发展,我们面对校园贷,一味采取“堵”的观念是否做到了与时俱进?恐怕不是。因此,治理校园贷乱象,应采取“疏”“堵”结合的全新理念,一方面,有坚决治理校园贷存在的种种乱象,另一方面,也要合理回应新时期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与全新理念,尝试引进正规的金融机构,在家长知晓且同意的情况下,解决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诉求与资金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校园贷是新的社会发展条件下的全新产物,面对新的形势,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也必须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方法,全新的态度去面对我们的学生,陪伴一届又一届的学子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跨越。
参考文献
[1] 焦聪聪,焦雨晴,李灿,等.大学生校园贷的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J].金融视线,2019(5):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