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隐喻角度考察汉字“苗”的语义发展

2019-07-15 03:30王晓明
北方文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种痘牛痘相似性

王晓明

摘要:“苗”的本义是“初生的植物”,基于概念隐喻的相似性原则,“苗”由源域——植物域分别映射到了目标域——动物域、表人的领域和医学领域;其语义进一步发展,“苗”借助具体事物获得了抽象比喻义。本文从语言与社会两方面分析了“苗”语义扩大的原因:概念隐喻是词义演变的根源,同时词义引申会受到民族社会文化的影响,产生与社会发展的共变运动。

关键词:“苗”;概念隐喻;词义引申

一、“苗”语义的认知隐喻映射

《汉语大字典》中“苗”的本义是“谷类作物幼小(尚未开花)的植株”,也泛指“初生的植物”,如“树苗”,有时专指某些蔬菜可食用的嫩茎或嫩叶部分,如“蒜苗”“韭菜苗”。由尚未开花的幼小谷类作物到一般意义上初生的植物,“苗”的概念外延扩大了,但仍未超出植物这一概念域;随着语义发展,“鱼/猪/鸡/鸭/苗”等词出现,“苗”开始用来指“初生的动物”。“苗”由植物域投射到了动物域,这种语义的扩展是概念隐喻的结果,产生基础是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相似性,即初生的动植物都有“初生,幼小”的特征。

但是也有一些词不能和“苗”组合表示初生的植物或动物,比如“草苗”的接受程度就很低。笔者认为可以从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考察这个问题。我国古代是农耕社会,以种田为生,“草”多了会影响田地收成,所以人们心理上对田里的“草”持抵触与排斥态度,非但不种草,反而会想尽办法除草。笔者在北京大学CCL语料库(1)中检索“草苗”,仅得到6个符合条件的句子。其中有两例为:

①村办公楼大院绿化,海原草坪绿化公司的老着工人,带来草苗,铺种草坪6000平方米。(文件名:\当代\报刊\人民日报\1996年人民日报\6月份.txt)(2)

②前几天,村干部开上5辆小四轮,带着40多名村民到江苏丰县学习种饲草,搞养殖。现在,村里已种出了50亩油绿闪亮的优质鲁梅克斯草苗,引进了肥硕高大的山羊新品种。(文件名:\当代\报刊\人民日报\2000年人民日报.txt)

上述两例中“草苗”都是人主动种植的,句①是铺种草坪,句②是种植饲草,由此可见“苗”用在植物领域除了有[+幼小、初生]的含义,还有[+人主动种植]的语义特征。虽然“草”在田里属于不受欢迎的植物,但在“铺种草坪”和“种植饲草”的活动中,“草”却是人种植的对象,“种草苗”有了一种专门的目的性,因而在少数一些语境中,“草苗”的说法可以成立。

“苗”的语义继续扩展,由植物域到动物域,并逐渐出现在了指“人”的领域。比如:

③从事杂技艺术30多年的高老师,得知有这么棵好苗子,立即同老吴来到黎托乡粟塘村,把只有3岁10个月的彬彬带回省杂技团训练,并让其吃住在自己家里。(文件名:\当代\报刊\1994年报刊精选\06.txt)

④晚生晚育想过,今生不要孩子?要知道,他是刘家的独苗!(文件名:\当代\报刊\作家文摘\1994\1994A.TXT)

句③中“好苗子”指的是“将来可能培养成人才的、具有天分的人”。指人的“苗子”與指植物的“苗子”同有“幼小,培育,长成”这一成长过程上的相似性,由此“苗”从植物域映射到了表人的领域。句④中“苗”指的是“后裔,子孙”。成熟植株由初生幼苗成长而来,就像大家族由子孙后代繁衍而来一样,“植物”与“人”在我们的认知框架里形成了联系,植物认知域激活了表人的认知域,“苗”表“后代”的意义变得更加生动、易于理解。

“疫苗”一词的形成有其历史渊源。《汉语大字典》对“疫苗”的解释是:能使机体产生免疫力的微生物制剂。中国古代有所谓“种痘之术”,清·吴谦《医宗金鉴·幼科种痘心法要旨·种痘要旨》云:“尝考种痘之法,有谓取痘粒之浆而种之者;有谓服痘儿之衣而种之者……”“种痘之法”即指从牛痘患者身上提取痘粒浆液接种到天花患者身上,种痘的地方会长出痘疱;因为牛痘与天花存在交叉免疫关系,所以人体在抵抗牛痘病毒时产生的永久性抗体可以同时消灭天花病毒。“将牛痘浆液接种到患者身上生出痘疱”这一过程与“撒下种子长出禾苗”的过程相似,由此两者之间发生结构隐喻映射,农业领域的“播种”映射到医学领域,通过牛痘来获得对天花病毒免疫力的这一过程叫做“种牛痘”。源域里“生长的禾苗”对应目标域“长出的痘疱”,因此“长出的痘疱”也叫“痘苗”。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古代医学中专指“天花”的“痘”不再适应时代需要,人们将有“流行的急性传染病”含义的“疫”与“苗”结合另造了“疫苗”这一免疫学术语,专指“能使机体产生免疫力的微生物制剂”,“卡介苗”等由是得名。

“苗”的语义从植物域映射到动物域,再映射到表人的领域、医学领域,始终指的是具体事物;其语义进一步演变,“苗头”这样的词语出现,借助具体事物“苗”开始有了抽象比喻义。《汉语大字典》对这一义项的解释是“开端,事物的初生迹象”。如:

⑤明清时期,传统天文历法虽然在个别领域仍有所发展,在个别时期也曾有复兴的苗头,但从整体上看,它经历了长期停滞,渐趋衰落……(文件名:\当代\应用文\社会科学\中国古代文化史.TXT)

句⑤中“复兴的苗头”指的是“复兴的迹象”,证明“苗”开始具有了抽象比喻义。事物的初生形态与事物发展的初步阶段具有相似性,“苗”由具体的植物领域映射到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或阶段这一抽象领域,语义进一步扩充。

由此我们可以用图1表示“苗”的语义引申情况:

该图表明了“苗”发生认知隐喻的一般过程:基于相似性,“苗”由植物领域分别映射到了动物领域、表人的领域和医学领域,这些都是具体的实物范畴;而“苗”借助具体事物有了抽象比喻义后,又从植物领域映射到了抽象的事物发展领域。

二、“苗”语义扩大的语言和社会层面的原因

“苗”语义的扩大是语言和社会两方面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语言方面,概念隐喻是词义演变的重要理据,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由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正是基于不同域之间的相似性。这是语言演变的内在机制在起作用。

社会方面,词义的引申与扩大符合“语言与社会共变”的规律。造字之初,人们主要依赖农业耕作生活,“苗”字“初生的植物”的本义反映的正是这样的社会现实。随着生产力发展,人们为了经济目的等开始饲养家畜,“苗”的意义扩大化,用来表示“饲养的、初生的动物”。后来“苗”的意义引申到了表“人”的领域,出现了“苗裔”“好苗子”等词,“苗”具有了“后代”和“可能培养成人才的具有天分的人”的新义项,这些词汇使用频率较高,在汉语系统中出现较早,成为常用词汇;随着科技发展,11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用牛痘治疗天花的方法,当时汉语里没有合适的词来表示这一疗法,就基于“种牛痘”与“种禾苗”的相似性,将“苗”的原有意义扩大化,种出的“牛痘”称为“痘苗”,从此“苗”在中医领域获得了新的引申义;疫苗发明之后,中医领域的“苗”被借用为现代免疫学术语,表示“能使机体产生免疫力的微生物制剂”,从而在自然科学领域扎下了根基。

通过对“苗”语义发展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词义引申是一种基于认知隐喻而产生的词义发展现象,是由语言演变的内在机制推动的有规律的词义运动。同时词义引申会受到民族社会文化的影响,产生与社会发展的共变运动。

注释:

詹卫东、郭锐、谌贻荣,2003,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规模:7亿字;时间:公元前11世纪-当代),网址: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

本文所引例句出处标记依据语料库原始样态。

参考文献: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尹海良.“紧箍咒”与“金箍咒”词形词义考察[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11):72-76.

[3]闵敏.从语言与社会发展看二者的共变[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

猜你喜欢
种痘牛痘相似性
一类上三角算子矩阵的相似性与酉相似性
广州普种牛痘的城市记忆
浅析当代中西方绘画的相似性
天花助康熙当上皇帝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北方城市对天花的预防
——以保定市为例
起源时间与传说流变:种痘术早期发展史二题
低渗透黏土中氯离子弥散作用离心模拟相似性
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观察
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效果及对血清IL-2、TNF-α的影响
牛痘疫苗兔皮致炎免疫提取物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