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薇
摘 要:日本浮世绘是日本颇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众所周知,浮世绘的起源与发展和中国息息相关,但其不是单纯的复制,而是不断的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从而发展为一种颇具日本特色的代表性艺术。本文从浮世绘中蕴含的民族特色为切入点,从而经一步分析日本人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关键词:浮世绘 民族性 拿来
总所周知,许多文化的起源并不是本土产物,但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却成为了本民族的代表特色,而大和民族就将这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若在其中谈及日本的艺术形式,浮世绘就是典型的例子。
一、浮世绘简介
浮世绘是日本文化中灿烂同时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它是在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民族特色的艺术奇葩,也可以称之为锦绘,其题材丰富多彩,有演剧,古典文学,和歌,风俗,地狱传说,肖像,景物,风景,文明开化,皇室,宗教等。
浮世一词源于佛教用语,本意指的是人的生死轮回和人世的虚无飘渺,即忧世或尘世。但其也有当代风俗的意思。所以浮世绘是一种用于描绘当代社会风俗的风俗画,它汲取了唐画和大和绘画派的精髓,同时也借鉴了西欧艺术作品的色彩,是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艺术种类。他被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绘画样式保留下来的的同时,主要以描绘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风景为主。
浮世绘常会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但实际上浮世绘也包含了手绘的内容,其初期就以肉笔浮世绘为主。除此之外,广告画,灯笼画,风筝画等等都属于浮世绘的范畴。浮世绘画的印刷技巧最初为单纯的摹拓本,以后发展有丹绘和漆绘,用彩笔添入,而后才形成真正的套色版锦绘。
二、浮世绘中蕴含的日本民族性
浮世绘虽被誉为最能代表日本民族风的绘画,但他并非纯粹的日本国粹,他其实是个混血儿。日本绘画的主流来自中国,而浮世绘也不例外。其实,无论在材料,形式还是画法上来看,浮世绘都明显的受到中国画的影响,尤其从唐代一直盛行至清末的工笔兼小写意的仕女画影响。脱胎于唐画的日本浮世绘用了中国工笔画的渲染和平涂等手法。但浮世绘所描绘的对象,无论是内容还是精神上,都能体现鲜明的日本特征。
首先,浮世绘中的民族性体现在其画作内容和题材上。
浮世绘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其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愿望。它产生于江户时代,当时封建等级制度相当森严,严格按照士农工商进行排序。为了展现自己的实力,,商人们用大把的钱财极尽奢华之能。再加上当时商人和武士的冲突不可避免,一不小心就有性命之虞,这更加重了他们及时享乐的观念。再者,武士来到和平时代而变得无所事事,大多将目光投向了欢乐场所。这使江户地区的娱乐业急速发展,浮世绘是在这种情况下的产物。浮世绘包含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面描绘了江户时代的庶民生活状况。因此早期浮世绘的作品内容多以花枝柳巷为主。描绘对象多以绝色貌美的艺妓,能歌善舞的庶民演员以及日本武术的生活形态等为主,这都与日本当时的社会状况息息相关。
其次,浮世绘受日本传统美学影响,其民族性在作品传达的思想感情上也有体现。
以日本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的作品为例,他的作品中多保留着一种含蓄,清淡,质朴,哀伤的东方意境美,从而造就了一种特殊的日本美。这种美源于日本在到过的自然风土熏陶下培养出的哀伤,优玄,风雅的气质。其代表作《神奈川冲浪》就将摇荡的波浪与远景中静止的富士山形成对比,动中寓静,自然产生一种崇拜感,生动的体现了物哀之美。
日本民族对自然物有着强烈的亲和感,所以在作品中可以常常看到传统的日式温情和内敛的抒情审美文化及樱花,晴川,白雪等传统意象。将自然之美融入到浮世绘的画作中,达到一种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再者,在其所采用的绘画手法也具有强烈的日本民族特色。从浮世绘绘画手法上看也一样,他虽用线和设色上吸收了中国工笔画的技巧,但其对日本传统特色艺术的吸收以及创新才是浮世绘得以深受人们喜爱并且流传至今的关键。
从传统的绘画手法上来看,大和绘画派对浮世绘影响深远,它追求更能体现日本民情的装饰风格,注重线条,空间切割,以及绚丽的色彩,它为华贵的建筑作壁画,绘制室内的障子和屏风,也一改唐绘之习,选题多为四季风景,名胜古迹,表现日本的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本土气息和厚实的写实基础,为以后浮世绘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先路。
而且,从日本浮世绘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线条造型的力度和主导性,感受到平面构成的丰富表现力和灵活优美的装饰性,感受到原色铺设金和平面色块分布的强烈刺激和直率明快的效果。这就是日本浮世绘画家独创的民族的东西。
三、浮世绘的影响
日本是一个善于引进外来文化的民族,但它之所以可以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和流派,是因为这些拿来是建立在民族艺术的基础上的。浮世绘从开始的绘画发展到后来的红绘,漆绘,与当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色彩丰富的艺术作品以及中国彩印版画有密切联系,但与此同时,正因为其作品透漏出强烈的日本民族性和独创性,它对整个世界的艺术流派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受浮世绘影响最深的人莫过于梵高。自从第一次接触浮世绘作品,便对他情有独钟并且进行深入研究。他临摹过多幅浮世绘,并将浮世绘的元素融入他之后的作品中,例如名作《星空》中漩涡图案即被认为参考了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
此外,无影平涂的色彩价值,取材于日常生活的艺术态度,自由而机智的构图,对瞬息万变的自然地敏感把握,浮世绘对西欧艺术流派的影响不仅推动着印象主义到后印象主义的绘画运动,而且在西方向现代主义文化的发展发挥着广泛的影响。
四、从浮世绘看中国现代艺术
日本浮世绘艺术是本民族的文化基础上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我们不难发现,日本民族文化的特性不是冲淡了,而是被加强了。反观当代中国,以绘画为例,年轻一代为首的艺术家的创作风格越来越偏向西方国家或者日本漫画风格,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現出的中国传统民族性的元素少之又少。按照这趋势发展下去是极为危险的。因此,我们要向日本浮世绘文化学习,用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来对本民族艺术进行补充,而不是照搬。
近代中国,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后经历了洋务运动以及戊戌维新时期等,有技术到思想,自从被列强强制打开了国门之后,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日益深刻,吸收外来文化并非不好,它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提供新兴的技术,甚至可以对我们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使得艺术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但在研究外国艺术的同时,必须引起重视的一点就是,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必须是在以体现中国民族的艺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并且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应充分发挥扬弃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可以很好的将外来文化的精神与本民族的艺术相联系相融合,进而创造出属于我们的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
用所谓的画龙点睛的原理来说,外来文化对于中国艺术应该起到点睛的作用,而不能把画龙的主动权也交出,这样才能保证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内涵不会再拿来的过程中丧失。从而使这条龙的形象更加生动。
日本民族深谙拿来之道,就像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里说的那样,在引进外来文化和继承民族文化的时候,要有选择的进行扬弃,将拿来的东西与本民族相融,就能开创自己的另一番天地,希望中国的艺术的将来也能同日本浮世绘一般,注意在借鉴其他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保存并且完善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将不同文化符合本民族审美需求的艺术形式与审美元素和谐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本土艺术,创造出更为意蕴深远的,有中华民族代表性的艺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