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璇
摘要: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不仅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也缓解了国家的就业压力。然而,中小企业平均生存寿命只有3年半。中小企业管理水平落后是制约其长期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管理水平落后很大程度上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失有关。因此,中小企业建设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小企业建设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原因进行描述和分析;最后提出中小企业建设内部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一、中小企业建设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我国目前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要求企业建设内部控制应符合以下目标: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维护资产的安全性、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小企业的战略目标无非就是上述内部控制目标中的一条或几条。另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一套规范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操作标准和操作流程。其最基本的作用是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经营风险和保障资产安全;更高层次的作用是可以减少发生舞弊的机会、进而防范舞弊风险的发生和减少各种经济犯罪。所以,从内部控制目标和作用两方面来看,中小企业具备建设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二)我国目前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要求比较高。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五要素之一,是其他四要素的基础,企业的控制环境决定着企业的控制基调,直接影响企业的控制意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包括: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独立的内部审计工作、有利的人力资源政策、健全的企业文化框架等等。大多数中小企业似乎并不具备这些条件,要想建设内部控制似乎并不具备可行性。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一方面,治理结构简单,公司最高管理层是唯一的决策机构,管理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相关利益冲突比较少,建设内部控制遇到的阻力相应也会比较小。另一方面,人才资源缺乏,企业文化不健全,恰恰需要有一套完善且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加强和促进彼此的共同进步和发展。因此,虽然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并不符合现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但是中小企业具有上述的特殊性,只要中小企业最高领导层认可和同意,公司就具备了最好的控制环境。所以,从内部控制环境来看,中小企业具备建设内部控制的可行性。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现阶段中小企业普遍使用的是传统的信任控制制度和会计控制制度,普遍欠缺相对完善并且形成书面文件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原因分析如下
1.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长期处于政策无引导,参照无标准的环境中。2008年6月,在美国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财政部会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和审计署制定并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几部委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至此,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但是,无论是2008年发布的基本规范还是2010年发布的配套指引,都是强调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虽然2007年12月深交所出台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对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作了详细规定。也依然是针对上市的中小企业,还有众多没上市的中小企业始终被排除在适用范围之外。直到2017年6月我国才正式出台针对小企业的《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于2018年1月1日试运行。
2.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欠缺公司领导层的重视。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简单、经营规模较小、业务范围单一,其领导人不仅相信能控制整个经营过程正常有序的开展,而且也相信能用人正确,对信任控制制度过度自信。其实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企业管理出现漏洞或资产遭受损失,不单是故意舞弊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无意或偶然的错误造成的。如果能有一套健全的适合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就能更进一步的减少发生舞弊和错误的概率。
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欠缺公司人力资源的支撑。中小企业从领导到员工人员素质较低,而且知识结构陈旧缺少更新,中小企业即使想通过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来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中小企业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小企业筹建过程定会遇到诸多困难和障碍。针对中小企业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提出如下建议:
(一)国家层面。国家财政部应积极从政策导向上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建设内部控制制度。国家财政部2006年完成会计准则修订之后才着手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研究工作,起步比较晚,另外相继出台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从内容环境到施行范围都是为大中型及上市公司设计的。导致有些中小企业误认为自己不需要建立内部控制,有些中小企业想要建立内部控制也找不到适合自身的规范和指引。虽然2017年6月出台了《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但还处于试运行阶段,也没有出台配套的应用指引。因此,建议国家财政部继续修订和完善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并加紧出台配套的应用指引。一要让广大中小企业知道需要建设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来提升管理水平,二要让广大中小企业在建设和执行的过程当中能找到适合自己并可利用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
(二)中小企业自身层面。1.中小企业应该要从观念上做出调整。对于管理和监督能力,一不能盲目自信,二不能心存侥幸。虽然中小企业管理层对公司的经营情况很重视,但是一方面存在认知偏差,认为中小企业规模小,数据量小,单凭管理者的记忆力以及已有的控制也能管理好企业的正常运营。另一方面是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企业即便发生管理失误也不会是企业不能承受的大失误。2.中小企业建设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选择如下两种方式。方式一:中小企业可以选择自己来设计完成。选择自己设计完成也可以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偏好选择两种不同的模式来完成。一种模式可以选择在较短的时间内一次性从头到尾正向完成这个工作。另一种模式可以选择在一个会计年度内,逆向的边发现问题边堵漏洞的方式,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第一种模式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有难度,对人员素质要求高,设计不好会导致后期运行困难。所以,如果选择第一种模式,首先要求领导人要有决心,企业需要先设计一套强有力的执行措施来保证设计工作的完成。其次要先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必要的知识培训。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第二种模式会是更好的选择。由于中小企业的人员素质不高,要想一次性设计和完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简单说就是即便想做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另外,中小企业往往也是在不断的管理失误阵痛中得到提升和发展的。所以只要企业树立好观念,每一个问题的发生,每一次阵痛的出现,都能反映出之前的管理漏洞,对每一个管理漏洞进行分析和总结,不断的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也是很好的模式。方式二:中小企业可以聘请外部第三方机构来设计和完成。外部第三方机构专业能力强,实践案例多,设计的标准化程度高,可以大大缩短企业从建立到运行的时间周期。然后发现问题立马调整,也能缩短试运行到实际运行的时间周期。不仅能避免中小企业因为困难而半途而废的情况,也能让中小企业比较快的看见运行成效。
(三)具体建设层面。1.可以借鉴但不可以生搬硬套。中小企业在参照现有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时,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建立,而不能把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当成现代企业管理的时髦方法,仓促地生搬硬套地借鉴成功企业案例;2.可以参照现有较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指引,但不可受其约束。当翻开规范和指引感到无从下手时,不用按照规范和指引一项一项依次建立,可以先抛开对中小企业比较薄弱又比较抽象的企业层面事项,可以结合企业特点选择企业认为最重要也最为关心的业务层面具体事项入手,由点到面扩散开来逐步完成;3.全员参与,明确分工,细化工作。根据公司的各职能业务进行分工,采用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由企业各职能部门全体员工共同来设立各自部门的控制制度,公司最高管理层负责设立企业层面的控制制度,并负责汇总和审批其他职能部门提交的控制制度。
四、结论
中小企业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虽然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问题,但是中小企业具备建设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政府应该为中小企业建设内部控制创造条件,中小企业应该努力实现建设内部控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级会计资格考试辅导教材.高级会计实务第六章企业内部控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
[2]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第七章内部控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
[3]财政部.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试行)[J].财会[2017]21号,2017.6.29.
[4]管明萍.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南京审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5]張海.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探析[J].经管空间,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