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区特色课程探索

2019-07-15 01:43刘乐天杨槟王珊珊
中国教师 2019年7期
关键词:药用植物中草药学区

刘乐天?杨槟?王珊珊

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开始全面实施学区制改革。学区制改革是落实中央“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职能、优化服务”政策的具体举措,基本目的是使学区内优质师资、管理资源以及社会资源得到均衡、合理地配置,从而使学生享受区域内的最好教育资源。

学区管理中心在梳理青龙桥学区区域内的社会资源时发现,区域内有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园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等优质中草药资源单位,其中药用植物园近年来配合附近学校开设过一些活动课程。通过学习中草药课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中医药文化,增进民族自豪感、提高健康生活的基本技能,促进学习的综合化,形成整体知识观和生活观。

学区管理中心以此为核心,着力将区域内的社会资源转变为可为区域内学校共享的教学资源,开发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热爱中草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以及科学探索精神的区域特色课程。经与上述单位沟通,双方达成合作意向,确定开发青龙桥学区中小学中草药系列课程,并成功立项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海淀区青龙桥学区中草药系列课程的开发与实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区特色课程探索”和“青龙桥学区中小学中草药特色系列课程开发研究”。

一、课程概念界定

中草药是中医预防、治疗疾病所使用的独特药物,是中药的主要组成部分,各地使用的中草药达5000种左右。本课题所指的中草药,是北方地区自然界常见的、人们生活中常用的100种左右中草药,这些中草药是北方中医传统文化的代表。

本次课程开发设计中的“系列课程”指跨学科、跨学校、跨学段的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即学生成为中草药课程开发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既体现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又体现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课程开发以学生的知识基础、身心发展水平、认知特点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为基础。其次,课程内容、表现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等通过访谈的方式征求学生意见。最后,课程开发没有采用“研究——设计——推广”的模式,而是采用“实践——评价——开发”的模式,最初设计的课程经过一学期的试行,教师和专家通过对教学实践调查研究将学生的需求进一步细化、明确,同时学生也可直接对课程提出质疑和意见,这都成为课程开发的依据。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并不是简单地给学生提供文字资料,而是重视实践活动的设计,学生可以自主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例如,到药用植物园或实验室参观考察、参与药用植物的栽培、学生分组解决问题等。

二、课程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实施

1.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课程开发是一个不断实施和修改的过程。学区管理中心采取了“实践——评价——开发——实践——改进——再实践”的模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如学生反馈、教师反馈、专家调查等资料,依据这些资料不断完善课程。

2016年9月,仙草博士的百草园(1~3年级)、探秘仙草世界(4~6年级)、传世药香(7~9年级)三个学段的课程在学区内一所小学、两所中学(每学段30人左右混编班)中展开教学实践和研究。

课程采取“三导师”制,充分完善学区特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在教学设计上,学区组织药植所、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专家带领学区教师、学校教师和药植所授课教师共同备课、反思;在课程实施上,三者协作、配合,确保实验性的教学实践顺利进行。学区持续进行课堂观察和评价追踪,记录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和方法、实验课程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不断总结经验、优化设计、指导课程开发。到目前为止,教学实践总量已达近300学时。

2.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中草药课程主要包括单味中草药的认识与研究、参观学习、动手操作三大类。

单味中草药的认识与研究类课程,主要内容有认识药用植物,知道药用植物的特征、生存环境、产地,了解药用植物加工成中药饮片的过程,知道中草药的功效和简单炮制过程,知道中药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同时根据需要拓展中医药的相关概念知识、介绍名医和中医药典籍,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丰富学生对中草药,乃至中医知识与文化的了解。

以东北旺中心小学4~6年级学段“认识三七”为例。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七的形态特征、用药部位及产地,三七的主要功效和临床应用,三七的采收加工及食用方法,以及初步认识中药的单行和配伍。教师通过PPT展示地图,标出三七的产地,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地理、自然等知识发现三七的生长环境的特点,最后教师点评和总结。教师播放一段小视频,介绍三七的功效、采收和食用方法,并通过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含有三七成分的物品,如三七牙膏、三七粉等帮助学生理解三七粉的功用。

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的中草药课程中,教师对中药的配伍、炮制概念进行了铺垫。第二学期,在学习“柴胡”的过程中,教师将中药的炮制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在学生已牢固掌握药用部位等概念的基础上,加入炮制的概念,以及火制中炙制的方法。

参观学习类课程主要是带领学生参观药用植物园、中药厂、中药研究实验室等。通过实地观察、近距离接触药用植物活体、学习中草药饮片和中药的现代研究,学生了解了中药的原植物、中草药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丰富了认知,提升了对中草药的兴趣。根据课堂教学安排及药用植物生长周期,教师会安排药用植物园实践课程,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设计开展探索、观察、探讨、记录等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这一类课程的目的是以实践活动强化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调动、整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拓展对药用植物的认识和理解。

动手操作类课程主要包含中草药种植和药用植物标本制作。自己动手种植中草药,让学生了解了中草药种植有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等不同繁殖方式,了解了种植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后期学生还时常观察、记录药用植物的生长情况。在制作药用植物标本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植物标本的类型、标本制作的方法步骤;学生在学习标本制作技术的同时,也提升了艺术素养。

在近两年的研究、开发过程中,中草药与传统文化课程逐渐形成了以科研课题为中心,包含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教材编写、师资培训、校园文化、文化交流、教具应用和研学旅行的“1+8”课程体系。

三、课程的发展与思考

1.完善师资培训体系

“三导师制”的授课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授课效果,但此种教学组织方式并不适合该系列课程的长期发展,因为授课教师受自身专业研究及科研任务的限制,不能独立完成长期的教学任务,在实际授课中,学区承担了大量的教学组织及辅导工作,如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的审查和指导,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培训和授课方法、课堂管理技巧培训,进行课堂的听评课等。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校内教师对中草药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如何调动这部分教師的积极性,搭建一个便捷有效的交流平台,将教师们丰富的教学经验与药用植物研究所专家的专业知识融合,打造一支专业、稳定的中草药师资队伍,将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之一。

2.建立学区内课程的推广机制

学区教师通过跟踪调查发现,不管是学习主体学生,还是学校、家长,乃至资源合作单位和社会媒体,都对学区中草药课程的开展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认为该课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中草药的认识和兴趣,还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心智成长、学习态度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也从侧面证明中草药课程有扩大影响的需求。但是如何推广,采用什么样的推广机制才可以保证推广后的教学效果与目前实践相当、甚至超越目前的实践效果,将是下一步研究当中需要重点探索的问题。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一般课题“海淀区青龙桥学区中草药系列课程的开发与实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区特色课程探索”(课题编号:CDIB16246)的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学区管理中心)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药用植物中草药学区
紫花高乌头的种植研究进展
13城整顿学区房炒作
学区房还能买吗
浅谈中草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当归早期抽薹研究进展
脑筋急转弯
脑筋急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