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冀东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主义哲学作为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延续了毛主席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同志的理论学说、江泽民同志的理论成果、胡锦涛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体系,现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是我国目前党的指导方针,一方面既是带有批判性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承。一方面又是习近平总书记理论成果具有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深厚内涵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种思想理论,并构建出庞大的、系统的中国化思想成果,加快了中国社会主义脚步前进的步伐。
关键词:社会主义 马克思 理论成果 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最重大的理论成果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是近几十年来最贴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理论创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战略部署的重心就放在全面从严治党上面。习近平总书記在十九大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必须严格遵守这一前提。新时期思想:必须遵循“八个明确、十四项坚持”作为基本原则。坚持和发展全面现代化。报告点明:“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我们需要进行顽强地抗争,中国社会在矛盾运动中要不断前行,勇往直前,只要有矛盾就要进行斗争。我们党也要带领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应对挑战、抵抗挫折、克服阻力、解决所有矛盾,发展社会主义,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一、新时代思想背景
(一)马克思同志的理论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思想的关系
时代的理论思维,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历史产物。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在新中国的无数的理论实践,铸就了现如今中国的社会主义进程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诠释世界,而问题往往在于改变世界”[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明确指出唯物历史价值观更加注重改变世界,在真实世界的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强调批判性和革命性,改变世界就是马克思主义对现实世界批判性和革命性的体现。马克思主义从本质上揭露了资本主义的丑陋本质,因此成为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理论武器和阶级纲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的无数实践理论成果所造就的,中共指导思想和行动方针,新时代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又一体系化的理论成果。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开拓创新,不但在本质上的批判性和革命性,而且开拓了新的视野,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理论体系,为中国在国际化舞台站稳脚跟奠定基础。
(二)新时代思想体现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地变化,是新时代思想的初始原动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新时代思想讲究坚持解放每个人的思想、做到实事求是,不能被传统封建迷信所蒙蔽,求真务实,求同存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根据时代背景,开拓自己的视野,发散思想,改革创新,从严治党。
二、我国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个“变”与“不变”的概念。“变”就是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现阶段社会生产力与人们需求不协调;同样也指出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日渐强大,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的经济基础没有变化。而不变则是:我国近年来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人均问题仍然导致我国没有摆脱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这是另一点没有变化的。近几十年,我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逐渐走线全面小康社会,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为了达到顶尖发达国家的高度,需要先进的理论指导,不仅要适合中国,还要融入世界,走向国际。所以,便有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期思想。
(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征表现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在展示了制度优越性,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遵循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全面小康”和“百年建设”两个上世纪伟大决策的历史交汇,推动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3]。
3.缩小贫富差距,逐渐实现先富带后富,摆脱了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固有印象,为实现共同富裕做斗争,贯彻落实以民为本的深刻内涵。
三、新时期思想的核心内容
(一)新时期思想的中心含义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展开和内涵逻辑,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和高度,系统地、全面地诠释了我国在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同时也揭示着现阶段的任务和目标,纠正了我国的主要矛盾变化等等一系列根本性基础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党政建设、军事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工作紧密相连,具有理论高度的同时也包含实践价值,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践行和[4]。
(二)思想与群众的联系
中国现阶段正进行人类历史上宏大而独特的理论成果创新和社会实践革命,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既是其中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在世界上著名的民意调查中心皮尤研究中心,曾对中国民众对政府的满意程度做过调查,其数据显示,民众对于政府的满意程度高于全世界其他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清华大学学院教授戴木才先生说过,“人民对于美好生活所向往,就是最终的奋斗目标”新时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必须得把党中央为民和为党理念融入执政目标、执政方略、执政方式,汇集群众基层的凝聚力,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