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07-15 08:43孔平平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脑梗塞阿司匹林

【摘 要】目的:探讨脑梗塞在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总有效率及预后改善情况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脑梗塞患者104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单独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n=52)与加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n=52)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面积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脑梗塞治疗总有效率经评估为96.2%,高于对照组76.9%(P<0.05);两组治疗前,ESS评分无差异(P>0.05),用药治疗后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经评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梗死面积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经测定小于对照组(P<0.05);组间不良反应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梗塞在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取氯吡格雷加用,可提高总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缩小脑梗死积,且安全性居较高水平,具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关键词】脑梗塞;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面积;不良反应率

神经内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类型中,脑梗塞占较高病发比例。由脑缺血后神经功能发生障碍导致,是独立诱导中老年人残疾和死亡的高危因素。依据本病病机,临床现阶段多采用溶栓及抗小血板方案治疗,但因溶栓治疗局限性较为明显,针对不具溶栓条件的病例,抗血小板聚集为主要应对手段[1]。阿司匹林为常用抗小血板制剂,但单用作用有限,联合氯吡格雷,可起到协同增效作用[2-3]。本次研究选取相关病例,在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效果十分明显,现总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脑梗塞患者104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与《神经内科常见病诊疗精要》中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并经MRI和CT检查确诊。随机分组,观察组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36-75岁,平均(56.2±3.7)岁;病发至入科2-24h,平均(11.2±3.5)h;中等面积梗死21例,腔隙性脑梗死31例。对照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39-74岁,平均(56.6±3.1)岁;病发至入科1-24h,平均(11.5±3.0)h;中等面积梗死19例,腔隙性脑梗死33例。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納入与排除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并经影像证实;

(2)发病至入科<24h;

(3)对知情同意书自愿签署,并经伦理组织批准。

排除标准:

(1)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周围血管栓塞疾病者;

(2)1周内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服用史者。

1.3 方法

对照组:本组病例取阿司匹林单用。即阿司匹林每次100mg,每日1次,口服;观察组:本组病例阿司匹林应用同上,同时取氯吡格雷加用,每次75mg,每日1次,口服。两组均以10d为1疗程。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脑梗塞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2)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即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评估,此量表含面瘫、意识、凝视、语言等14项评估内容,总分100分,评估值越高,提示功能恢复越理想;

(3)对比两组梗死面积,即采用MRI测定,并按着Pullitono公式完成计算。阳性层数×长×宽=面积;

(4)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率,包括恶心呕吐、头痛等。

1.5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肌力及神经功能均呈正常恢复;有效;肌力有所增强,神细功能障碍明显改善;无效:肌力、神经功能变化均不明显。

1.6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均在SPSS22.0中输入开展统计工作,总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率采用(%)表示,予以X2检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面积采用(x±s)表示,予以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

观察组脑梗塞治疗总有效率经评估为96.2%,高于对照组76.9%(P<0.05)。见表1。

2.2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两组治疗前,ESS评分无差异(P>0.05),用药治疗后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经评测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梗死面积

两组治疗前,梗死面积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经测定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率

观察组恶心呕吐1例,头痛2例,不良反应率为5.8%,对照组恶心呕吐、头痛各1例,不良反应率为3.8%,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阿司匹林为临床重要抗血小板制剂,可经抑制环氧化酶,使血栓素A2的合成受到不可逆性抑制,进而发挥对梗死病情延缓的作用,但单用此药时,部分病例有初期药物抵抗现象存在,故整体效果不佳[4]。氯吡格雷属噻吩并吡啶类重要衍生物,为血小板高聚集新型抑制剂,可非竞争性对二磷酸腺苷产生抑制,通过与二磷酸腺苷受体不可逆性结合,进而抑制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活化,最终起到抗小板成效[5-6]。此外,氯吡格雷还具抑制CD4-CD40L系统作用,可促使动脉硬化显著改善,进而对局部炎症加以控制,同阿司匹林联用,可有力保护缺血脑组织,并经所具有的抗血小板凝聚机制,调节机体血糖、血脂代谢,使颅内压显著降低,进而达到缩小梗死面积的目的,使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显著改善[7-8]。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脑梗塞治疗总有效率经评估为96.2%,高于对照组76.9%(P<0.05);两组治疗前,ESS评分无差异(P>0.05),用药治疗后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经评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梗死面积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经测定小于对照组(P<0.05);组间不良反应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在阿司匹林基础上,联用氯吡格雷,可在增强临床效果的同时,并未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具较高安全性。

综上,脑梗塞在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取氯吡格雷加用,可提高总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缩小脑梗死积,且安全性居较高水平,具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通讯作者:孔平平)

参考文献

[1]张钦荣.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6,35(29):125-126.

[2]胡永涛.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6):3653-654.

[3]吕军.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疗效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5):139-140.

[4]史瑞娜,杨宝强,李镝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200例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04):700-702.

[5]于海霞.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03):113-114.

[6]刘德翠.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0):16.

[7]黄剑,肖春蓉,詹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5,10(a1):211-212.

[8]华键,周其达,秦琳.急性脑梗死面积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关系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01):68-70.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脑梗塞阿司匹林
餐前还是餐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服用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能治病的“阿司匹林树”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的中医辨治及心理治疗
肠溶阿司匹林不能防止胃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