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
【摘 要】目的:对于患有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存在的室性心律失常在医学临床上的治疗状况和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首先,先选择在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这两年期间,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患有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100位。再根据医院给予病人的不同的治疗方式,将这些病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常规治疗组,有50位病人。另一组是康复治疗组,也有50位病人。对于常规治疗组的50位病人,使用普通的治疗手段,对于康复治疗组的50位病人,在普通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应用胺碘酮相关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常规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的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结果:常规治疗组的病人治疗有效率是72.54%,康复治疗组的病人治疗有效率是91.86%,康复治疗组的病人治疗有效率要比常规治疗组的病人高,相关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康复治疗组的病人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是3.87%,常规治疗组的病人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是27.45%,康复治疗组的病人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要比常规治疗组的病人低,相关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结论:患有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病症情况几率较高,抗心律失常的相关药物和抗心衰的相关药物之间具有互相影响的效果。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医学临床治疗
相关心血管病症,是一种病发几率高,致残几率高,病人死亡几率高的高危病症。相关心血管病症在医学临床上的诊治存在漏诊的状况,所以,对患有相关心血管病症的病人施行干预手段和预防治疗措施是十分重要的。患有心力衰竭的病人比较容易存在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病症情况,而且大多病人病症和室性心律失常一同出现,病人病症的发展较快,会对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本次研究选择在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这两年期间,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患有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100位,旨在对于患有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存在的室性心律失常在医学临床上的治疗状况和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这两年期间,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患有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100位。再根据医院给予病人的不同的治疗方式,將这些病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常规治疗组,有50位病人。另一组是康复治疗组,也有50位病人。在常规治疗组的50位病人当中,包含了33位男性病人以及17位女性病人,病人的年龄区间在45岁到84岁之间,病人年龄的平均数是59.7岁,病人的病程区间在5个月到12个月之间,病人病程的平均数是9.8个月。在康复治疗组的50位病人当中,包含了36位男性病人以及14位女性病人,病人的年龄区间在47岁到86岁之间,病人年龄的平均数是63.3岁,病人的病程区间在4个月到24个月之间,病人病程的平均数是12.1个月。常规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的病人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中,相关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大于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于常规治疗组的50位病人,施行医学临床上的普通治疗手段,具体内容如下:相关医护人员要为病人实施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测,每天一次,对病人的心率,ST段和T波等心电图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对病人的每日钠盐进食量进行调控,相关医护人员还要为病人施行低流量的吸氧工作,来改善病人的缺氧情况,病人口服洋地黄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通过静脉注射门冬氨酸钾镁以及二百五十毫升到五百毫升的5%葡萄糖,每天滴注一到两次,每次一到两瓶。对于康复治疗组的50位病人,在普通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胺碘酮相关药物进行治疗,相关医护人员将胺碘酮稀释之后,每次推注一百五十毫克到三百毫克,每次推注大约十分钟到十五分钟,每分钟泵入一毫克的胺碘酮,在泵入之后的六个小时,每分钟泵入半毫克的胺碘酮,两到三天后转为口服。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所得的所有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和处理,利用百分数(%)来表示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比较,通过t检验,P小于0.05,表示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常规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的病人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
常规治疗组的病人治疗有效率是72.54%,康复治疗组的病人治疗有效率是91.86%,康复治疗组的病人治疗有效率要比常规治疗组的病人高,相关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康复治疗组的病人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是3.87%,常规治疗组的病人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是27.45%,康复治疗组的病人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要比常规治疗组的病人低,相关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心脏是人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心脏功能的正常与否会直接关联到人体的生命安全。所以,对于患有心力衰竭的病人在医学临床上的病症表现,需要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式,由于心脏的供血功能存在障碍,致使病人的携氧能力进一步降低,造成心脏细胞相关功能的异常,对病人进行检测后表现是心电图活动的异常。通过心电图,可以对病人电生理以及心结构的相关变化进行反应。相关心血管病症,是一种病发几率高,致残几率高,病人死亡几率高的高危病症。一些研究表示,病人心电图的改变以及局部心脏的携氧能力和血流量的改变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联系。如果在心脏病中增加一些患病因素,会很有可能发展至心力衰竭。患有心力衰竭的病人的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降低,病人心脏血流量减少,相关组织灌注不良,无法保证机体代谢需要的血量,使病人出现呼吸困难以及耐力降低等相关病症情况,而心脏血流量的降低,会影响心脏回流的静脉血液,使病人存在瘀血的情况,外化表现是消化道瘀血或是下肢浮肿等情况。
医学临床上针对患有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存在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施行普通的治疗手段结合应用胺碘酮的治疗措施,能够提升病人在医学临床上的治疗效果。然而,尽管胺碘酮是可以在医学临床上用来治疗心律失常的第一药物,但是胺碘酮存在比较强的脂溶性,胺碘酮的半衰期较长,疗程较长的病人在应用胺碘酮的过程中,病人的脂肪组织和一些脏器例如心脏,肝肾,骨髓等会出现胺碘酮堆积的情况,造成心律失常的相关病症情况。针对老年病人来说,老年病人的肝肾功能降低,病人自身的免疫力低下,长时间应用胺碘酮会导致病人出现甲状腺功能降低,肺炎等相关肺部病症等,对病人的预后产生影响,严重者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由于病人存在个体差异,而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多发人群为老年人,针对长期应用胺碘酮的患有室性心律失常的老年病人而言,较为谨慎的方法便是口服应用相关药物,可以保障病人血药浓度,确保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相关不良反应的出现几率。
综上所述,患有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病症情况几率较高,抗心律失常的相关药物和抗心衰的相关药物之间具有互相影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小静,侯俊杰.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2).
[2]叶素荣,严聪吉,张德波.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5(03).
[3]袁园,齐国先.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07).
[4]柳瑞梅,李德增,慕守满.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21).
[5]崔丽娜.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