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丰子恺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漫画家、教育家、艺术家,中国现代美育的先驱之一。他强调艺术教育的根本就是审美。本文从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思想出发,研究其艺术教育理念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为提升学生的文化修養和审美鉴赏能力提供借鉴。
关键词:丰子恺 艺术教育 当代价值
丰子恺先生是一位艺术大师,他的漫画和散文被读者广为熟知,并且他还是一位艺术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建树。他成长于东西方文化融合的20世纪初,在当时一些中小学逐渐开设艺术类课程,丰子恺直接成为受益者,且在师范就学时李叔同是他的老师,在种种缘分和机遇之下,丰子恺喜欢上绘画和音乐,从师范毕业后,他成为一名艺术教师,且写了许多与艺术教育相关的理论著作,逐渐形成他自己独特的艺术教育理念:以培养“艺术心”为宗旨。
培养“艺术心”,旨在通过艺术教育来完善学生人格、加强学生人文素养,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丰子恺在《关于学校中的艺术科——读〈教育艺术论〉》一文中写道:“教育是教人以真善美的理想,使窥见崇高广大的人世的。再从人的心理上说,真、善、美就是知、意、情。知意情,三面一齐发育造成崇高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完全的奏效。倘有一面偏废,就不是健全的教育。科学是真的、知的;道德是善的、意的;艺术是美的、情的。这是教育的三大要目。故艺术教育,就是美的教育,就是情的教育。”[1]丰子恺一直坚定地认为教育就应该是美的教育、情的教育。落实到实践层面,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进步相互联系。现代社会:一方面,高科技迅速发展,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日新月异;另一方面,很多人的人文素养并没有随之提高,人格也存在很多缺陷,这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对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艺术心”的培养
丰子恺认为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技艺的培养只是一个过程,重点是“艺术心”的培养,“艺术心”教会人们用艺术的眼光来看待生活,实现“人生的艺术化”。丰子恺认为“心为主,技为从”,学校教育中对于技术和知识的掌握不是主要目的,重点在于学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来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并用艺术的态度学会生活。
怎样才能培养出“艺术心”呢?丰子恺认为首先要有“广大的同情心”,而儿童是最富有同情心的。丰子恺在《关于儿童教育》中指出了“童心”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艺术教育就是教人这种做人的态度的,就是教人用像作画、看画的态度来对世界;换言之,就是教人绝缘的方法,就是教人学做小孩子。学做小孩子,就是培养小孩子的这点“童心”,使长大以后永不泯灭。”[2]保护“童心”是培养“艺术心”的基础。
其次“心为主,技为从”,丰子恺认为学习的关键不在乎技巧有多成熟,而首先应该修炼一颗“艺术心”。一个人如果没有“艺术心”的修养,最高也只能称之为技术人员,不能成为艺术家。
丰子恺认为艺术教育就是艺术和人生的结合,培养人的审美情趣,从而使人生艺术化、艺术人生化,让单一琐碎的生活有了诗意。
二、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丰子恺在教育实践中一直探寻艺术与人生的关系。他宣扬“爱”和“美”,不管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爱”和“美”都是人的精神追求。丰子恺作为20世纪初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教育者之一,他并没有把自己的眼界局限于学校的学科教育,而是将他拓展到全社会的各个方面。丰子恺作为一个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在艺术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传递“爱”和“美”,使艺术真正走进生活。这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商业化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学校教育也不可避免。丰子恺提出艺术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的范畴,必须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但在社会实践中,一些艺术教育工作者更多重视的是技术的培养,认为学生掌握好技术知识是最重要的,而丰子恺一再强调艺术教育最重要的是人的教育,将艺术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在教育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艺术心”,帮助人培养健全的人格。儿童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发挥自由的艺术天分,保留好自己的童心,而大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通过艺术教育学会怎么去爱人爱物,且学会用艺术的态度发现生活的美,爱生活。健全的人格还教会人学会辨别选择,不要见了庸俗的就喜欢。不健全的美就是卑俗的美,尤其一些缺少审美辨别能力的人极易被诱惑,并且传播速度之快,风靡之盛,对于这种艺术,应该警惕。
其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对于学习来说是最大的推动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主动学习。
丰子恺强调艺术教育是情的教育,他在教学的过程中从来不是高高在上,满堂灌的形式,而是把学生当做独立的个体平等相待。特别是对儿童的教育,丰子恺认为儿童具有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他充分尊重儿童,把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在旁边欣赏他们,引导他们,发挥他们自由的天性,学习如何去爱。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大人传递爱,儿童在学习中感受爱、学习爱。在愉快平等的环境下实现艺术教育,[3]这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学相长,儿童学习爱,大人学着做小孩,大人也成了受益者。
艺术教育的方法应该多种多样。“趣味教养、美术讲话、图画展览会、教师的制作研究、美感的设备等,皆在无形中给学生以影响力的暗示,其效果或大于教室中的上课。”丰子恺上课时并不拘泥于教室,兴之所至他会跑到教室外听学生的发音效果,然后回到课堂一一纠正。介绍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自己现场演奏。20世纪初国民的思想还极其保守,绘画大多以临摹完成,丰子恺在其老师李叔同的影响下,提倡写生,写生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眼观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在今天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上课玩手机,低头族越来越多,玩游戏、看各种视频、网络小说,作为教育者应该好好反思这类现象。丰子恺无疑带给我们一些正面的积极的思考。
三、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于当代的反思
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立人。即使在战争年代,丰子恺认为教育的重點在于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有人文素养的人。
首先,中国教育体制长久以来都以应试教育为主,在这个框架下,传授知识、背诵知识成了学校教育的一个模式,从而忽视了关于做人的教育。“分分分,学生的法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个口号听上去不禁让人心生寒意,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而忽视了他们首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丰子恺从教以来,一直重视学生人格精神的培养。纵观丰子恺的教书生涯,都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养成健全人格为主要目的进行教育活动。一个人的人文素养是其健康成长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素养是衡量社会文明发展的尺度。我们今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其核心在于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以及民族的文化教养,这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必须。
其次,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引领者,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很大程度上教师潜移默化影响的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然而一些学校认为教师只要教出能考出高分数的学生就是好教师,这是认识上的严重错误。如果一个教师将分数作为自己职业的最大标尺,那么他教出来的学生必然就像一个机器所生产出来的物品,缺少自我个性特色。
丰子恺一直推崇艺术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格健全,因而他在做教师的时候,一直重视艺术教育,希望通过艺术教育熏陶学生的情操,培养出具有良好素养和人格的人,当他们走上教师岗位的时候,能将这种精神继续影响他们的学生。
再次,随着政治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现代社会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功利主义、追求物质享受越来越扩展到年轻群体中。有研究现状表明:30%多至70%多的学生做不到或有时可以做到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民族习惯的宗教信仰,关心集体,帮助同学,拾金不昧等等。比例之大,让人瞠目结合,也给教育者带来反思:人文素质教育刻不容缓,必须全面贯彻到学生的教育中。
以人文精神来反思今天的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功利主义。现在的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就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孩子长大后教育他们必须考一个好高中,这样才能考上重点大学,以后就业才能找到好工作,对于课外辅导班学习更多是以高考为标准,这样的学习态度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宗旨。丰子恺主张“绝缘说”,即以非功利的心态来看待万事万物,超越功利,才能回归到事物的本质上。
丰子恺艺术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实现“人生艺术化”、“艺术人生”,这不仅仅是丰子恺教育的根本,更应该是一个国家、学校、教师在教育上的基本之道。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思考清楚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们该怎么教育学生?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思想理念也不断启迪我们:艺术教育是一种最高境界的教育,教会我们认识自我,发现自我。
参考文献:
[1]丰陈宝,丰一吟.丰子恺文集(艺术卷二)[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225.
[2]丰陈宝,丰一吟.丰子恺文集(艺术卷二)[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253.
[3]丰子恺.中等学校的图画教育[J].教育杂志,1925,(09).
(项目来源: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丰子恺‘以人为本的艺术教育思想研究”(课题编号:16C08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姜琳,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讲师,湖南师范大学文艺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