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积学
摘要:中国现在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新的时代对于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对于各大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不仅代表着学生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也几乎决定着各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以及学生们的成长轨迹。新时代的来临,给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发展带来了绝佳的机会,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高校的学生们来说也是一柄双刃剑,如何在新时代,新媒体的环境下确定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以及更好发展的对策,也成为本文要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挑战及对策
主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直在做的一项长远性工作,高校作为培养主流意识形态的第一阵地,肩负重大的使命和责任:宣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邓小平思想,弘扬中国特色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人才,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输送力量。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社会变得新潮的同时也变得纷杂,新时代的思想侵入几乎全来自于网络,诸多网络舆论和消极激进的思想都通过网络奔涌而来,给高校学生的思想带来不小的冲击,也影响着学生们主流意识形态的培养。
一、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性
(一)关系高校人才培养方向
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能够直接掌控高校的舆论控制权和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客观和主观的角度阐述,即在社会主义的引导下,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高校的办学之路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坚持毛泽东和邓小平思想的领导,确立其在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继而确定高校要对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坚持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成长轨迹,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优秀的继承人而努力[1]。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从社会环境和现实环境中总结而来的,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才能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领导[2]。
(二)关系社会和国家安定
意识形态作为观念的集合,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文化的前进和发展方向。在我国,我党一直对意识形态工作万分重视,从毛泽东和邓小平等老一代领导人身上,都可窥出端倪,毛泽东曾发表言论:“在中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各派政治力量与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这一场斗争是曲折的、漫长的,甚至是激烈的,需要用正确的、发展的思想理论与之战斗。”邓小平也曾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来巩固意识形态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四项基本原则是当代立国、治国之本,也是非常强大的思想武器,这也侧面印证意识形态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对于高校的意识形态话语权而言,如果没有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就像1970年代出现的“否定文化”和“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潮”等现象,不仅会影响高校的稳定和发展,也进一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3-5]。因此,人们从历史和现实中总结出,高校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不仅能影响到高校本身的和谐稳定,也能直接影响到社会和国家的安定发展。
(三)关系高校学生的成长
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和产出基地,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培养的第一阵地,对于学生们来说不仅仅是具有引导作用,更是一个培养学生们全面成长的重要阵地。高校的学生们正处于一个吸收知识、接受经验的时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都还没有完全我国也正需要具有积极思想和走上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优秀人才,所以高校意识形态的教育不能出现任何偏差[6-8]。
二、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挑战
(一)西方意识形态和思想的侵入
西方的意识形态入侵可追溯到清末民初,清朝灭亡后,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建立殖民地,许多西方的思想也趁机流传进中国,那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高峰期,许多先进的知识青年和学生纷纷举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标牌,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思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意识形态的渗透一直在缓慢进行着,国内也一直接受着先进、民主的思想,直到美苏冷战时期,意识形态成为一种思想攻击的手段,且一直保留到今日。而这种意识形态的侵入手段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西方国家借助优越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技实力对国内输出具有西方文化色彩和价值观念的文化和文化产品,如文娱影音类和其附属文化产品等,极易吸引学生们的视线进而引其着迷,价值观和道德观等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二:西方国家的各种思想理论大肆涌入国内,如“社会主义失败论”“普世价值论”等一系列对社会主义价值观有贬低的思想,十分容易动摇学生们还未完全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三:西方国家经常在一些影视作品或者电视节目上,丑化、侮辱我国的民族英雄或者传统文化,将我国社会转型中的矛盾或意外无限夸大,使得高校学生们对政府和党以及社会主义现实产生质疑[9]。
(二)网络信息多元化发展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也带动网络技术的大肆发展,进入千禧年后,全球的网络信息技术迎来大范围的更新和发展,现代社会已然成为一个网络信息化社会,更多的信息和知识都会通过网络这个渠道进行传播,而在新时代媒体的背景下,网络信息的传播又分为二大类,一是通过微博、贴吧、论坛等平台发表大量自媒体创作,二是近两年较火的直播平台,通过这两大类传播方式可自由发表言论且会得到青少年广泛关注,一些有心之人就会利用平台所属特点在平台上发表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与正确思维导向的言论,高校学生对于新媒体平台大多抱有强烈的好奇心,稍不注意就会被这些言论冲昏头脑,继而冲击到其未成形的三观和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的信仰。
(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吸引力度较低
从小学到大学,学校都会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培养学生们从小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观念。而实际情况却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上,学生不专注于课程,而专注于手机已经成为常态,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几近边缘化。原因在多方面,大多数原因是在任课教师身上,比如教师本身业务水平较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不够;教师教学方法老旧,不能以学生为主体实行现实化、生活化教育;教师本人思想政治素质较低,课堂上出现不尊重党和政府的言论,甚至有崇洋媚外、侮辱国家历史的行为出现,都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本身就缺乏严谨性,比如课程后的论文小结教师审查没有用心,对质量没有仔细查阅,测试只是走个形式,对学生而言,只会助长其急功近利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习没有丝毫帮助。
(四)社会评价体系利益化
当今社会,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意识的转变,高校也被卷入利益的浪潮中。受到利益的驱使,教育大众化和利益化逐渐明显,高校教育改革也更倾向职业化教育改革,即社会效益或者未来工作利润化较高的专业和课程会更受欢迎。而思想政治类即马克思主义类课程因为在社会市场中较为冷门,再加上高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合作,使得思想政治类课程和专业备受冷落。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评级晋升都是与利益相挂钩的,即与论文和著书数量直接关联,且许多高校会更重视科研成果并给予奖励,而不是教学成果。如此一来,许多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会忽视教学质量,只进行传统教学模式即灌输式教学模式,会使对学生的教学效果收效甚微,使得学生们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更加没有关心的兴趣,也不利于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培养。
三、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对策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加强思想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10]。高校作为思想传播、文化引领、学术创新等各类思潮传播的发源地、集聚地,其多元化传播发展对当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形成冲击和挑战,使得高校必须要不断探索运用新方法、新手段来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管理权和领导权,从根本上发挥高校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高校构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需要对党政方针进行贯彻落实,并对马克思主义的主流地位进行明确,在当前新时期开展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向为引导,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思想为原则,巩固“四个自信”和“四个意识”的地位[11],全面深入的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入到办学中,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和思想基础。
(二)建立并完善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在高校中,必须要建立并完善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根据话语规律,批判性地继承以往的话语体系,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将话语体系创新,增强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对高校中出现的各种意识形态现象调查研究,将师生关注的重大问题和现实问题作为讨论主题,规范和高校相符的话语体系。优化话语流传渠道,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等传统渠道和微博、论坛等新媒体平台都进行优化的规范,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改进话语形式,让每个人都能更浅显的了解主流意识形态并深入学习。
(三)建立掌握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队伍
意识形态工作本身就是集合观念的工作,从人性、人心出发,相比较国家的意识形态工作,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因此,高校可以组织建立一支宣传思想的专业型人才队伍,对人才的要求要达到信念坚定、能力优秀、业务水平高超、作风强硬,为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工作承担大部分工作量。同时,针对新时代的网络信息多元化,还要建立一支网络专业性队伍,针对性的收集高校内师生重点关注的问题,主动且正面的引导,掌握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动权。
(四)加强培养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
对于引导学生们培养主流意识形态的教师们,应该主动加强教师队伍的道德、思想政治和素质的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教师们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和学习,全面提升高校教师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继而正确引导学生们培养正确的主流意识形态。
(五)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对于现今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社会上已经流行起学習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良好风气,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步骤。因此,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已经是必然的要求。而两者融入不是一挥而就的,这是无限漫长的融入和发展的过程,学校要提供切实的融入工作,思想政治理论学者也要创新理论和实践,让学生们有兴趣的去学习,主动培养主流的意识形态。
参考文献:
[1]刘绪平,叶进.机遇、挑战、对策:牢牢把握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02):24-26+43.
[2]张一,吴倩倩.民办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当代境遇及提升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 (21):27-29.
[3]钟乐海.新时代提升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必要性与实践路径研究——以网络空间话语权为视角[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31 (04):54-58.
[4]史明艳.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问题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 (17):92-94.
[5]阳作林,张波.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困境及其破解[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 (13):64-66.
[6]李帅卫.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探析[J].高教论坛,2018 (06):5-8+13.
[7]谭德红,张燕华.大数据视域下高校主流媒体话语权提升策略[J].新闻知识,2018 (06):65-68.
[8]邵丽盛.新时期行政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 (02):186.
[9]曹丹.探析新时期行政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 (45):51-52.
[10].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 为大数据监管提供有力支撑[J].计算机与网络,2017,43 (18):4.
[11]杨振英.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 (15):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