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

2019-07-15 03:30张旭凌,赵刚
戏剧之家 2019年17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少数民族发展

张旭凌,赵刚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在物质生活满足的前提下开始了对精神文化的不断追求,同时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使得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逐步加强并且给予了越来越多的支持。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民族、民俗、文化以及传承性,它是各民族人民世代相传且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民俗活动、手工制品、传统技能等)。它们具有保持文化稳定性、实用性、对人的行为具有规范和调整作用以及能够表现文化的合理性,对人的行为产生验证作用,使人们达成共识的具有群体同一性的约定系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发展;蒙古皮画

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7-0130-02

民族美术是民族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民族美术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工艺大多具有实用性且与当地的宗教文化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美术是自我意识形态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视觉艺术,有固定的形态,可以依存于物质实体以原貌长期并存。如:斑铜--用铜和其他金属混合再经处理出现“有斑之铜”;以乌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图案,用金或银作为镶嵌,呈现出有黑白分明或黑黄分明的装饰效果的“乌铜走银”;各种竹编的生活用品(桌子、凳子、地毯、雨帽、蓑衣等);图腾柱上的木刻图像;象征性或者写实性的男根女阴雕像;出土的青铜器的圆雕、浮雕;祭坛的泥塑神像、原始木雕以及节庆活动的饰物画牌;各式各样的少数民族服装、头饰,苗族的银饰更是十分精致华丽。从这些工艺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们对祖先的特殊感情,对繁衍后代的渴望,先民对生命力的赞美、生活的热爱,对祈福赈灾的愿望以及他们的宗教信仰等等。

随着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规划,如今少数民族分布极为广泛,受汉文化同化严重,导致现在的少数民族独特性逐步消失,工艺越来越难以区分。在经济全球化,文化渗透严重的局势下,拯救、保护和开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如何解决拯救保护与保护开发的矛盾是目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所在。

蒙古族——皮画,蒙古皮画选择使用草原天然优质的整张牛皮经过特殊处理,进行描绘、着色、层染、抛光、定形,半浮雕凹凸压制纯等一系列几十道工艺,纯手工制作完成。充分利用和展示了天然皮革所具有线条流畅,立体感强,色彩柔和等特点。皮画最早可以追溯到游牧民族,追逐水草而居时期,经过漫长的演变,如今的皮画除保持古朴韵味以外,更加融入了现代民族工艺技法,给人以全新的艺术享受,成为一种难得的馈赠佳品和高雅的室内装饰品。

皮画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色彩鲜艳,没有经过染色的真皮是淡黄色略微泛红,在上色的过程中真皮本身与颜料的融合使其色彩更加鲜明。第二,特有的浮雕效果,画面随内容需要跌宕起浮,同时与艳丽的色彩相结合,使得造型生动逼真。第三,质感突出,皮画精选上等全皮(未经过分层)制成,皮质细腻柔软,色调柔和。第四,高贵典雅,立体皮画的画中浓缩着的草原风情,使人们在欣赏时能感受到浓郁的草原气息。

如今我们时常听到:“这些东西怎么看上去那么俗气,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许多皮画与在展览上呈现的差距太大。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大多数游客对工艺品还是“看得多买的少”其主要原因在于质量太次,没有新意。那么造成少数民族工艺现状的原因是什么?我通过以下几点来分析:

一、手艺人分散谋生

虽然现在国家、政府给予了很多优惠扶持,补贴政策以及优秀的推广平台,使现在的民族工艺出现了回潮。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民间手艺人若想真正地维持生活光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很多的年轻人不再继续学习和传承传统的手艺,纷纷选择外出务工来补贴家用,留下来的只有年迈,真正热爱民间艺术的长者。由于他们大多年迈对于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往往会力不从心,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过度商业化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经济的逐渐富裕,人们对少数民族工艺品的喜爱大幅度提升,对工艺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使其不再能够依靠人工一步步地去完成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的复制。同时流行元素的随意加入也让很多的少数民族工艺的核心部分被打乱,很多少数民族的东西开始“张冠李戴”,这也造成了各少数民族特有的部分被破坏,很多方面无法准确辨认的局面。

三、创新能力不足

任何一种文化想要得到真实有效地传承和发展就离不开创新,因此少数民族工艺也不例外。文化创新是顺应全球化的前提也是各类文化生存的必要条件,但在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却是屈指可数。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核心且不可逾越的东西。传统工艺是纯手工,原生态,原汁原味的东西,倘若它的形、色一旦丢失,没有了具有潜在意义的符号那么它便变得毫无意义可言。它是含有个人喜好、情感、领悟且有生命,可以造福人类的东西,因此只有真正贴近生活才会更有意义。那么面对此时出现的危机我们又该怎么做才能挽救危机,真正地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獨特性?

第一,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应加强相应的扶持政策。以政府为主导,培养残疾人、真正热爱民间艺术的年轻人作为传承人,同时保护老一辈的传承者。对于少数民族的扶持政策应该要得到真正的落实,从根本上缓解难处,让其无后顾之忧,安心研习。让真正在传承,想要传承的人看到希望,对文化传承人做到“真正保护”。

第二,应处理好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挽救、保护、传承以及创新的关系。通过目前人们对少数民族工艺的逐步回潮,各地方政府对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很高,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重申报,轻保护”的情况。申报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但更多的利益促使很多开发商随意开发已经让很多的少数民族文化中的民俗事实受到歪曲。因此我们应该在保护民族文化的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利用,防止过度滥用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现象。

第三,处理好在落实相关政策过程中与当地宗教信仰的关系。少数民族大多都有属于自己民族的宗教信仰,因此在贯彻落实保护政策时要尊重当地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切忌在此过程中出于善良的愿望做出伤害民族团结,民族友谊的事情。要严格控制以自我的意愿制定相关政策的强加行为,避免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维护各民族之间的友好情感造成事与愿违的局面。

第四,将少数民族文化逐步引进课堂。现如今国家对高素养人才的培养越发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国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却由于西方文化的不断渗入逐渐失去了其特有的民族性、独特性和重要性。因此有计划地把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引入各高校的学习中,让学者、教授、教师做正确的引导者,让学生们真实深入地了解、学习继承少数民族文化,从而激发新一代青少年对少数民族的热爱。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不可复制且不可再生的人类历史遗产和文化记忆。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危机意识、文化产业意识、摒弃陋习弘扬优秀传统的意识,充分认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尊重,珍惜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保护我国文化“百花齐放”的面貌,从而更进一步地促进民族团结,增强社会凝聚力。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少数民族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
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