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力米热·努尔麦麦提
摘要:汉语是我国文化中的一项关键内容,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有利于信息的共享与文化意识的传播。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加,汉语在国际语言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使用汉语的人数也不断增多,这要求我们注重对汉语语法的研究,尤其是深入探讨语序上的问题,对于传播汉语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概述了汉语语法中语序的分类与基本原则,并对汉语语法中的语序问题进行分析。
關键词:汉语;语法;语序
语序作为汉语语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是缺乏了正确语序结构,那么一句话就会显得不够完整。当然不管世界上哪种语言,语序都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内容,汉语也不一样,随着在语法与形态上变化很少,但是语法上一般借助语序或部分虚词作出表达,掌握了语序的内容,对于使用汉语有着很大作用。在汉语语法中只有正确使用语序,才能更好的表达观点,书法思想情感,也让文章主次划分更为显著。
一、汉语语法中语序的分类
(一)静态语序
汉语句子表述形式较多,且表达内容上有着隐含性和潜在性的特点,相比于实际状况差异比较明显,无论是表达的内容还是形式,均缺乏具体思想、信息、情感等内容,这类句子也就是静态句子。静态句子在前后联系不够紧密,在语法、语序等结构上均为独立的内容,自身比较完整,同时也要反映出汉语句子所独有的语义和语言运用规律。站在汉语语法角度来说,静态句子具备一维线性结构的特征,在语序上是整个结构的显层线性。
语言和语义是句子语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和汉语句子语序形成平行关系,不仅相互之间联系非常密切,同时也表现出较大差异。若是将句子语序作为句子基础部分,按照既定语义和语言上作出研究,在静态句子上作出简单论述。在语义、语言和句法等角度研究的过程中,在侧重点上均不一样,对语义方面来说,关注的是汉语句子的结构,研究内容包括核心动词、论元之间的语义关系等[1]。在语言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将句子信息和表述形式等放在重要位置,而在句法研究中应该以词语结构关系为主。对语义、语言和句法来说,即使有着一体化关系,然而在三个层次上并非完全对应。由此可见,静态句子在语序上有着固定的特点,在构成部分上为相互对应的。
(二)动态语序
动态语序和静态句子不一样,两者之间对比非常鲜明。动态语序和现实联系非常密切,主要是全面的表述现实中的内容,将作者思想情感体现出来,包括具体的表述内容和表达语气。对一篇文章来说,动态语序可以融入到具体语言表述之内,同时和上下文有着紧密联系,对此也将受到上下文制约,应该和上下文有一定关联。在动态语序中,其语法结构和静态句子有着很多异同点,这里面语序成分、规则和静态句子一定的内容,我们叫做基本语序。
但是在动态句子内的语序结构中,有一类特殊句法语序,这点和静态句子一样,不过语义语序上有很大差异。该语序受到的制约因素较多,包括语义、语言和句法等,在句子语义语序出现改变以后,但是句法语序却没有变化,这样语义和句法在语序上将不存在对应性。对汉语语法中的语序来说,通过应用这种语序,能够将这部分全面主题化,并移动至主语前,是整个句子的主题部分。
二、汉语语法中语序的基本原则
(一)时空象似原则
语言结构部分排列很多时候是现实中时间和空间顺序的镜像,也就是话语成分语序反映了一定时空原则。若是两个逻辑成分在时空概念上比较相近,则语言表达的语义关系上通常表现出邻近的特点[2]。站在时间角度来说,事件范畴逻辑序列与语言成分线性序列一般表现出相似的特点,包括条件复句、因果复句和顺承复句等。其实对事件范畴中的逻辑序列与语言成分中的线性序列来说,均为前一分句表达在前的事件,后一份表达在后的事件。
在多项补语的语序上说,可以将事物发展过程与人类认知顺序一致性特点反映出来。如在“昏倒在家里”“病死了两个月”中,动词“昏”“病”为最先动作,语序在前;动词“倒”“死”为后出现结果,语序居中;“在家里”为“倒”的地点,“两个月”为“死”后持续的时间语序在后。从这里能够看出,事件先后顺序与叠合式多项补语语义结构次序相同。
站在空间角度来说,属于一种生成机制,空间概念也具备语序认知理据。如在“李四跳过一堵墙”中,“跳”是动作,“过”是结果,“跳”与“过”可以反映出动作空间的变化与动作时间的先后,“一堵墙”为李四空间移动“跳”与“过”的标志物。
(二)信息传递原则
站在信息论层面上讲,语言符号在传递人类信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语序排列来说,应该关注信息传递是否与流畅与便利[3]。人类在认知处理上一般采取先易后难的方法,可见语言结构的语序能够将信息处理“先易后难”的理念体现出来。在汉语中句子结构主要包括“话题”与“说明”、“主位”与“述位”等部门,能够将由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传递的理念反映出来。话语上一般为主题、主语对已知信息进行反映,述题、谓语也能反映出未知信息,句子后一般是信息中心或语意中心。基于此主语——谓语为话语比较固定的常规语序,主要脱离于该规律,如主语将未知信息体现出来,则将引起语序出现变化。
(三)语用功能原则
语言符号排列应该符合语用功能要求,对句子信息编排来说,通常将根据从旧到新的规律开展,因此常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不过很多时候要想达到清晰原则与简练原则,将用到非常规句,非常规句功能应该达到强化焦点信息的规定。
三、汉语语法中的语序问题分析
(一)语序不同,侧重点不同
语序不一样,在语义侧重点上也有很大差异。现在我们在街上经常看见有各种广告标语,如“食在成都”,其语句顺序一般为“在成都食”,不过按照这种方法会显得非常普通,不能将“成都”这个地域重点凸现出来。基于此要想让消费者对成都产生一种美食之城的概念,从而对语序进行调换,突出要吃美食应该去成都,从而获得了显著的效果。又如某矿泉水广告词为“口服,心服”,对本来的“心服口服”的成语顺序进行了颠倒,然而对两者的位置进行了调整,能够满足人们的认知过程,即喝水过程中先入口感觉好喝,这样才会形成心理认同。使用这种广告词,不仅朗朗上口,也可以将喝完矿泉水后内心的感受凸现出来,实现了宣传效果的提升。
(二)语序不同,风格不同
语序不一样,将出现各种各种的作品风格,如比较常见的例子为上文中提到的多用常式句的公文语体与多用变式句的文艺语体,在在风格上差異比较明显。不过对于同一语体内部来说,也能够将各种创作风格体现出来。如在小说《药》里面,作者在其中进行了如下的描写:“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捍一捍,转身去了。”通过使用知摸出、抖抖的、接、嚷、抢”等动词,将华老栓的惶恐不安与黑衣人的粗鲁蛮横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三)语序不同,修辞效果不同
语序不一样,其带来的修辞效果也有很大的差异。这点在古代诗歌,尤其是格律诗创作上体现的尤为显著,这是由于格律诗在诗句结构、宇数、行数、平仄和轻重音、用韵都有方面存在较大限制,同时诗人往往强调诗歌某种具体内涵上的考量,通常会做出一定的语序调整[4]。以“排律之祖”杜子关为例,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又如王维的《山居秋螟》,其中有两句“竹喧归烷女,莲动下渔舟”,如果从汉语语法中的语序来说,应该是“烷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不过作者若是通过这种方法进行创作,除了在句式上不能够满足律诗在二、四、六、八的尾宇上押平声韵的特点,同时中间也能达到换韵的要求,无法将“静中取动”的艺术美感体现出来。就是有了这样的考虑,作者才通过一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方式,描写了竹林中的喧闹声与荷叶哗哗作响的声音,可以让读者更加关注,将悬念设置好以后,能够将迷局解开,让读者产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感觉。
四、结语
总之,对汉语语法中的语序来说,一般反映在词组短语等排列顺序上。对汉语语法结构来说,语序有着广义性等特征,主要体现在语义语序、语用语序和句法语义上,我们要进一步加深研究,了解语序在汉语语法中的应用,从而达到语序概念下的层层细化目的。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整体上了解语序与汉语语法的内在联系,并更加深入的理解汉语的语法体系。
参考文献:
[1]唐美华.格语法视域下的汉语语序与语义角色关系探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04):54-59.
[2]梁馨月.语序在汉语语法中的作用[J].文学教育(下),2018 (09):19-21.
[3]赵新义.语言学视角下的现代汉语语序研究[J].汉字文化,2018 (01):3-4.
[4]王碧霞.浅谈汉语语法形式之语序[J].戏剧之家,2014 (17):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