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丽
摘要:建水,一座历时千年的古城,地处滇南,古称步头。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古老而灿烂的建水紫陶文化。建水紫陶产生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间。将文人的字画移于紫陶之上,以陶为纸。将匠人的审美融于紫陶之中,以陶为笔,无论飞禽走兽、花草鱼虫,还是琼楼玉宇,均栩栩如生,都给人以古色古香、高雅而不俗之感。它有着其它艺术形式无法取代的独特魅力,符合现代人回归自然的审美追求。笔者从建水紫陶制作工艺中的“窑变”进行简要分析,极力阐述这一火与土相融合的艺术原理,并对建水紫陶艺术品的审美情趣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建水紫陶;制作工艺;“窑变”审美;艺术欣赏
一、建水紫陶制作工艺中的“窑变”
陶瓷艺术品中的“窑变”,总是以飘渺而难以捉摸的神秘形象,徊旋在人们的脑海中,建水紫陶亦然。1300年以前,我国宋代的陶瓷艺术水准已达到了至高的境界,其中大部分传世的作品都出自于窑变的形式。
窑变,从专业学角度来解释,有实质和相对意义的区别。严格来说,是指陶瓷在烧制过程中,原料中的某些化学物质,经一定量的一氧化碳渗入作用,发生材质学结构上的转换而产生的一系列变化,从而呈现出丰富而特殊的状态与效果的过程。窑变的发生主要是跟泥料、窑的温度、泥料中矿物质成分含量,摆放烧制的空间等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最早的窑变,来自于偶然,因窑炉的结构、装载方式、烧窑方法、与采用能源等因素的不稳定性所成。后来,由于认识水平的提高,慢慢总结出了利用这个原理来制作出奇异陶艺的一系列经验,即人为窑变。
自然窑变和人为窑变是窑变的两种类别。其实,窑变并不稀奇,稀奇的是通过自然窑变所呈现出的多彩效果。龙窑中自然窑变所得的建水紫陶浑然天成,色彩鲜艳,过度自然,多数为上红下黑或下红上黑,一般占70%的色彩,会有预想不到的图案。窑变的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能够使人百看不厌,产生无限遐想、使得身心愉悦。窑变是必然经验与偶然发生巧妙融合的艺术。这个偶然是人为无法掌控的自然现象:包括气温、气压、空气湿度、(含氧量)、风向乃至风力等等的因素。因此,这也是一门遗憾艺术,除了需要具备综合专业的理性以外,更需要一种恬然的“心态”,这或许就是很多老艺人烧了一辈子紫陶也只有一两件窑变精品的缘故吧。
人为窑变是指对紫陶制作工艺具有较深造诣的紫陶制作艺人在烧制过程中,通过人为调整窑火的温度,从而使产品整个或局部产生相对的一些变化,出现颜色浓淡不一的状态,并有可能呈现出良好的层次过渡和不均匀的自然形状,使其与本色原料之间形成各种各样的对比反差,从而制作出形态各异的艺术品的过程。由这种方式制成的建水紫陶与自然窑变所得到的建水紫陶是不能相提并论,尤其是在审美情趣方面,可以说有天壤之别。但建水紫陶的传承与发展,无论从形式还是制作工艺方面,都应该鼓励广大建水紫陶艺人们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创新,从而使建水紫陶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建水紫陶的艺术欣赏
(一)建水紫陶的文化内涵
建水紫陶文化性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它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大自然、文化、习俗、哲學、观念,而且在于它所反映的方式。它是一种立体的民族文化载体,或者说是一种静止的民族文化舞蹈。这是由紫陶的特性决定的。一件件作品,无论题材如何,风格如何,都像一个个音符,在跳动着,在弹奏着,合成紫陶文化的旋律。这些旋律,有的激越,有的深沉,有的热情,有的理智,有的色彩缤纷,有的本色自然,粗犷而细腻,动静结合构成一部无与伦比的摄人心魄的建水紫陶文化交响乐曲。
作为建水紫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民族母体中孕育、成长、发展,凝聚着创作者的情感、带着泥土的芬芳、留存着创作者心手相应的艺术形象,融合着建水这块土地上生息着的多个民族的文化精髓。一件件紫陶艺术品仿佛像是用自己的肢体述说着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向人类展现着少数民族的特质。它记录着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描述着建水各民族的心理、精神和性格的发展与变化,伴随着建水各民族的喜与悲而前行。
(二)建水紫陶之美
建水紫陶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有着其它艺术形式无法取代的独特魅力,比较符合现代人回归自然的审美追求。建水紫陶有着浓郁的书卷气,其形色古拙而神秘。它集材质之美、造型之美、构成之美、书画之美等艺术形式于一身,使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加奈人寻味。在装饰上,采用刻划雕填手法,既有粗犷豪放、大笔大块的书法,又有写意的国画和极具民族特色的图案。画面上用笔潇洒,刀法流畅,无论刻画飞禽走兽,还是花草鱼虫,山水风景,都能给人以古色古香、高雅不俗的感觉。
建水紫陶以天然粘土烧制而成,又经特殊打磨抛光其色黑红相间,古雅而厚重,此乃其材质之美;建水紫陶造型多以简洁、大方为主,少了其他陶类的妖娆,多了几分大气于其中,此乃其造型之美;建水紫陶装饰直接用毛笔书画,其构图须随器形而变化,从而产生了它特殊的构成,此乃其构成之美。书画是建陶的灵魂,它将诗词、篆刻等融入其中,使其内涵丰富,可吟可观、耐人寻味。紫陶作品讲究格调和意境,这需要作者有扎实的传统笔墨功夫,更要有渊博的学识、人文修养及情感投入,此乃其书画之美。
建水紫陶之美来自技艺与书画的巧妙结合,不论人物、山水、花鸟首先得讲究线条质量,线条在书画艺术中造型写意的基础,有着独立的审美意境。书法与诗词结合又产生了节奏和韵律,印在其上起了款识之用,也有点睛之妙。尤其是自然窑变的建水紫陶色彩美伦美奂,无不显露出奇绝异彩,渗透着美妙意趣,令人百看不厌,在自然变化的色彩里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相结合,幽、秀、逸的风姿,瞬间变为奇幻色彩,这些变化,使你难以预想,无法揣测,呈现在你面前的总是惊奇,或许,正是这种惊奇才使得许多人对建水紫陶窑变情有独钟。建水紫陶的生命在于多种艺术形式组合而产生的意境,即艺术家的情感融入和心境表达,这才是作品的灵魂。“意”是寄情,“境”由心生,只有寄情于作品才会产生意境,有意境的作品才能引发观者的思绪和遐想,从而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