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说书的传承与保护

2019-07-15 03:30周莲芝
戏剧之家 2019年17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现状

周莲芝

【摘 要】晋西说书是流传在吕梁市范围内的一种由盲人演绎的民间讲说故事的曲艺形式,主要包括:离石区、中阳县、柳林县、临县及孝义市等地。近几年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对于文化活动的追求甚为强烈,其内容之广,其形式之多样。当然,“晋西说书”这一曲艺文化也受到观众的追捧。本文针对晋西说书的保护和传承手段进行论述,从而使晋西说书在吕梁山里发扬光大,经久不衰。

【关键词】晋西说书;现状;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7-0012-02

“十年奇迹看深圳,百年发展看上海,千年文化看北京,三千年历史看陕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由此可见,山西文化的历史悠久,独树一帜。作为黄河的发源地——山西,为华夏子孙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晋西说书是流传于山西省吕梁市三川河流域的一种民间讲说故事的曲艺形式,主要包括:离市区、中阳县、柳林县、临县及孝义市等地。晋西说书产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征和乡土气息,在学习和传播过程中有一定的自发性,学习和传播的人群大多数为盲人,因此当地人亦将此称为“盲人说书”。

一、晋西说书的简介

作为晋西民间传统曲艺,“说书”融黄河魅力与黄土风情为一体,集文学性和艺术性于一身,形成了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的“晋西说书”。

说书是指讲说故事的曲艺,它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只说不唱,有的却既说又唱。晋西说书是流行于晋西三川河流域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因为它主要在晋西的离石市、中阳县、柳林县、孝义市和临县等地方传播,所以又统称为晋西说书。代表性剧目有《串枣林》《下柳林》《张元清杀妻》《摇钱记》等。传承的代表性人物有:柳林县三交镇的说书艺人张三儿、冯六兴,临县民间说书艺人张玉旺,离石说书艺人王老九,中阳的说书艺人朱书有(已故),此人能说会道、能掐会算,精通天文、地理、风水、星相,是晋西说书艺人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二、晋西说书的表演形式

晋西说书的演出程序一般为:帽子、引子、正本、过门和尾曲五个部分。这里的帽子,指的是器乐曲牌,相当于前奏。引子,是用演唱的方式向观众阐述即将开始的内容。正本,开始主要内容的表演。在此期间,有说有唱,说的时候只使用竹板击打节拍,唱的时候,所有的乐器同时使用。过门,即间奏。尾曲,就是对演出内容的一个总结。

晋西说书的演唱旋律多采用当地传唱的小调类旋律,其中较多采用“吕梁弹唱”中的旋律和音调。而在器乐曲牌方面也较多采用了晋西小调、“吕梁弹唱”的曲牌,也有的会采用“晋剧”中的器乐曲牌。晋西说书题材丰富多样,古今中外,无一不涉。内容生动活泼,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人们的故事,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

晋西说书最初的表演形式为单人表演,边奏边唱,边说边演,说唱结合,乐趣无限。在后来的表演中,逐渐演变成两人或者多人的表演,伴奏乐器的增加,使说书的音响效果更加丰满,例如:柳林三交的说书人张三儿、冯六兴的二人搭档,三弦、扬琴、竹板外加说唱,相印生辉、妙趣横生,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带给观众无限乐趣。晋西说书的伴奏乐器主要有扬琴、二胡、三弦、笛子和竹板。一般的单人演出中,只用三弦和竹板,竹板是属于打击乐器的一种,表演者将其绑在腿上,通过腿的运动从而使竹板撞击发出声音,用来打节拍。三弦属于弹弦乐器,是乐音的制造者,在整个演出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晋西说书的现状

晋西说书是根植于吕梁山脉的一朵奇葩,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曲艺形式。其地方特色的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语言性,生存环境直接决定了语言特性,它依赖于当地方言而存在,由于各地方言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个县也有多种语言,素有“十里不同音”之说,所以在语言交流上造成了较大的困难,方言的地域性直接决定了演出的局限性。

晋西说书的表演艺人均为盲人,他们对说书有浓厚的兴趣,无论是出于对“说书”的热爱,还是为了养家糊口,他们这种身残志坚的精神和对于民间“说书”的刻苦学习和潜心研究都值得后人学习。他们学习“说书”有一定的自发性,没有固定的班社和团体,在传承的过程中,亦没有固定的模式。由于身体的残缺,他们无法用肉眼去观察世界,只能用耳聆听用心感受,正因如此,他们更加沉着冷静,对生活有着睿智的思考。他们对于作品的学习和创作,不能用笔去记录,也没有录音工具,全靠大脑来记忆。对于器乐的演奏和学习,他们只能靠自己去琢磨,听到一段旋律,多次反复在三弦和扬琴上演奏,直到能熟练地掌握为止。

晋西说书的受众群体多为老人,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欣赏这样的“老古董”,更没人愿意学习这种民间曲艺,既而将面临无人传承的尴尬局面。在不久的将来,晋西说书将会淡出人们的视野,退出历史的舞台。所以,怎样才能使晋西说书的舞台更为广阔,博得更多人的关注,并将之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是晋西说书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晋西说书的传承与保护的建议

晋西说书发展至今,总体的发展态势不容乐观。虽然随着电子时代和电信时代的到来,这些草根文化能凭借其已有的群众根基进行一次全面的文化革新,通过音像资料的出版和发行,使喜爱说书的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观看和欣赏到高水平、高质量的演出。但是现今的晋西说书的受观众的追捧度不是很高,受众群体也逐年呈现负增长,年轻人对于这种草根文化并不热衷。晋西说书作为一种民间的曲艺形式,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无人传承、无人保护,针对晋西说书的种种弊端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和实施措施。

(一)电视剧《都挺好》中大力宣传“苏州评弹”,不仅片头曲中是苏州评弹的音乐,剧情中也有好多苏州评弹的演出片段,甚至有的情节的配音都采用了苏州评弹的音乐,使苏州评弹得到了很好的传播。所以通过电视、电影等新媒体宣传民间艺术是一个很好的手段,晋西说书也应该借助新媒体来大力宣传,从而让更多人了解它。

(二)文化部门和残疾人联合强强联手,大力宣传民间说书这一曲艺形式,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已经过时,媒体的宣传更加深入人心,受众群体也颇为广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多组织说书民间曲艺赛事,加大奖赏力度,鼓励原创作品,提高艺人的创作及演出的积极性,也使更多艺人和观众参与其中,并借媒体的力量进行宣传。

(三)去过成都的游客都被宽窄巷子里众多的戏院所吸引,在这里不仅仅可以听戏、看川剧变脸,也可以给观众化戏妆、拍照,吸引众多的川剧爱好者毫不犹豫进去听戏,也吸引了部分对画脸谱颇有兴趣的年轻游客,去了解川剧,感受川剧的独特魅力。晋西说书也可以借鉴和学习这一手段,通过商业化的模式吸引外来游客,从而让其了解传统的音乐文化,能更好地传承晋西说书。

(四)对“晋西说书”本身进行改革,大胆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和姊妹艺术当中的优点,“闭门造车”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张开双臂去拥抱新鲜事物,才会有创新。晋西说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迎合群众的审美,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精神。

(五)对晋西说书艺人进行经济上和物质上的保护和扶持,使他们的进一步创作得到更好的保障,比如,一些电子设备的补给,让他们能足不出户欣赏到不同地域曲艺文化和不同种类的艺术形式,从而更好地吸收和借鉴。

(六)积极培养新人,不能让晋西说书的传承出现断层现象。鼓励新人学习和从事本土文化的相关职业,转变年轻人的思想,不是民间的就是低俗的,上不了台面的。就像灰姑娘能变成白雪公主一样,下里巴人也可以成为阳春白雪,一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国家大力号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吕梁市积极响应这一号召,相继将中阳剪纸、孝义皮影戏、柳林盘子会和柳林弹唱等列入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晋西说书仍然没有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中,但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地方性特色,加之其流传久远,有一定的历史性。所以,晋西说书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指日可待,相信晋西说书的前途将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吕青,宋亚萍 .《历史与文化》(陕北说书艺术的文化变迁探析). 2012.9(总第377期).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现状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