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大力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是加快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推进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的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
2009年1月,四川省委、省政府按照“一条主线、三个加强”的藏区工作总体思路,决定率先在藏区实施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简称“9+3”计划)。即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组织藏区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到省内优质职业院校免费接受3年中等职业教育,并尽力帮助其实现就业。2014年,在总结“9+3”计划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比照藏区“9+3”教育模式和资助政策,我省又启动实施了大小凉山彝区“9+3”计划。
今年是“9+3”计划实施的第十年。十年实践中,“9+3”计划以“授之以渔”的方式,探索出一条“州内打基础,内地学技能”“一人成才、全家脱贫”的民族地区本土化人才培养和教育扶贫新路,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并纳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重大项目在全国推广。
实施范围 范围覆盖四川藏区32县和大小凉山彝区13县,即45个深度贫困县。
实施规模 (1) 先后有100多所国家示范、重点和省级重点以上的优质中职学校承担藏彝区“9+3”培养任务,十年累积招录藏彝区“9+3”学生8万多人。
(2) 90%以上的学生来自包括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内的农牧民家庭子女。
(3) 先后有8届藏区和3届彝区学生共计4万多人顺利毕业,初次就业率均在98%以上。
经费来源 “9+3”经费以公共财政为支撑,2009年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累计投入“9+3”补助资金20多亿元。
1.筑牢了民族地区长治久安的社会基础
· 增强了民族地区青年的就业创业能力
· 增强了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夯实了长治久安的社会基础
2.开启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希望之门
· 90%以上的“9+3”学生来自包括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内的农牧民家庭子女
· 历届毕业生入学时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2800元的占80.3%,三年学习后:
有41.36%的“9+3”毕业生月收入达2000-3000元;
有38.62%的毕业生月收入达3000元以上;
年总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占毕业生总数的64.39%。
3.夯实了民族地区发展的人才根基
在已毕业的4万多名“9+3”计划学生中:
· 50%左右回到了本乡本土就业
· 有5000多人通过考试充实到藏区乡镇基层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
· 有累计近2000人参军入伍
· 有1万多人考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深造
4.巩固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成果
· 自“9+3”计划实施以来,累计招收藏区“9+3”学生近5万人
· 藏区教育发展与内地差距明显缩小,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70%提高到90%左右
· 藏区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也由3︰7提高到大体相当
5.促进了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发展
· 2009级至2015级藏区“9+3”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均在98%以上
· 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由2012年的8.23%提高到2017年的32.77 %
(制圖/晏恒) (责编/陈贤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