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瞄准“优医普惠”目标,坚定不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放大医改惠民成效,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控制,患者医药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医院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市人民医院通过三甲医院评审;医院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全市开展冠状动脉搭桥、院前溶栓抢救治疗等72项新技术,介入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17年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人民健康保障指标连续三年在自治区排名前列,2018年半年考核全区排名第一,日常监测前三个季度均排名第一。
守正出新 优化制度
政府主导,让改革引擎动起来。市委、政府对卫生健康事业高度重视,不折不扣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研究解决了公立医院人员总量管理、优化财政补偿、医院历史债务分担、院长全员聘任、年薪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各相关部门鼎力支持,使得各项政策协调配套,公立医院将改革政策扎实落地,实现政府决策、部门管理、医院执行三个层面的上下联动,使得公立医院改革走上快车道。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依章治院,并将公立医院党组织纳入医院治理体系,推进政府对医院的财务监管职责,落实三级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挤压水分,让药品费用降下来。探索药品议价采购模式,开展医联体带量带预算采购,建立药品价格谈判机制,药品采购价格平均降幅13.51%,药占比从改革前的38.7%下降到25.5%,为改革释放红利,为调整服务价格腾出了空间。
改变机制,让医保医药联起来。加快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执行自治区的单病种收付费标准,拓展单病种目录范围,全市单病种目录205个。制定差别化医保支付报销政策和报销起付线向基层倾斜。探索肾透析患者日间病房管理,按病种结算,患者每年个人自付费用减少7000多元。
刀刃向内、将医疗行为管起来。强化医疗行为监管,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形成医疗大数据,对医疗机构药品、处方、费用等医疗数据进行全面监管。公立医院全部实行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率先在自治区建成市级临床路径监测管理决策分析平台,实现在线电子监管。建立超常处方预警及干预制度,大处方比例逐步降低。遏制辅助性药品使用,将97种药品纳入重点监控,重点监控药品使用率从29.83%降至16.19%。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2010年到2014年(改革前),从4亿飙升至8.4亿元,2014年到2017年(改革后),医药总费用稳定保持在8.1亿元。2018年小幅增长,但也能完成控费目标。
多措并举 优化服务
改善服务,让诊疗时间短下来。建成居民诊疗“一卡通”,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和开展健康管理。通过优化服务流程,运用信息化手段减少排队次数,缩短缴费和候诊时间,“三长一短”问题得到很大改善。
互联互通,让诊疗流程顺起来。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服务体系,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为患者提供互联网门诊服务。完善公众健康管理平台,为居民提供预约挂号、转诊导诊、电子签约、咨询、随访、慢病管理等多项互联网服务。
上下互通,让专家基层连起来。建设以三级综合医院为核心,辐射全市基层医疗机构的乌海市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完成区域Liss系统建设和区域心电信息系统,面向基层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等服务,“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层级诊疗模式让患者少跑腿、更便利。
夯基垒台 优化资源
资源下沉,让医生走下去。积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组建两个医疗集团,专家定期到基层坐诊,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海勃湾区加快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医共体”建设,实行人、财、物统一调配的管理体制。
因势利导,将患者引下去。以收付费机制为纽带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定高血压、糖尿病、中医药健康个性化服务包,搭建“健康乌海APP”等家庭医生签约平台,实现家庭医生“诊前咨询+诊中治疗+诊后健康管理”一站式移动医疗服务。2018年代表自治区接受国家考核,受到国家和自治区的肯定。
满足需求,将药品放下去。给基层下放105种高血压、糖尿病的药品使用权限,实行清单式管理,确保慢性病人用药连续性。探索基本药物全额保障,为农区高血压、糖尿病及重症精神疾病患者免费提供15种基本药物。
提升能力 优质发展
全面补足民生短板,全力建设“优医普惠区”。一是打造市人民医院为区域医疗服务中心。以微创技术为品牌,重点创建胸痛中心、内镜中心、肿瘤中心等学科中心,发展急救医学。二是打造市蒙中医院为区域蒙中医药服务中心,建设乌海湖西岸蒙医沙疗和健康旅游特色品牌,与北京中医院共同开展多发高发病学科建设,设立专科专病门诊。三是市妇幼保健院通过国际JCI认证,建成自治区西部首家辅助生殖技术中心,出生试管婴儿70余例,政府出资、免费开展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四是慢病示范区建设和疾病预防工作走在了自治区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