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分析了邓小平社会主义优势论,社會主义的优势包括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经济优势、文化优势和社会优势等。并且强调了社会主义优势要落实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对人类有更多的贡献上。继承与发展邓小平社会主义优势论,有利于坚定“四个自信”,建设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键词】 邓小平;社会主义优势;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的优势是什么?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势,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伴随邓小平革命生涯、尤其是领导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中始终一贯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问题。在此过程中,邓小平展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度自信与政治定力,是新时代坚定“四个自信”的源头活水,也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启迪。
一、社会主义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优势
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历史上一项崭新的社会形态,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辩证否定与扬弃,是在批判继承与超越资本主义的基础上的更为高级的社会,因而社会主义有着资本主义无可比拟的优势。具体而言,社会主义优势包括社会主义的经济优势、政治优势、文化优势、社会优势等。
1、社会主义政治优势
社会主义政治优势主要是指社会主义政治具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激发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优势。这既体现在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上,也体现在发扬人民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等具体制度中。首先,从宏观的政治制度看,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将它作为根本政治制度。对于这一根本政治制度,邓小平认为,不同于美国三权鼎立那一套,实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很大,很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扯” 。[1]除了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外,我国还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强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挥民主党派的独特作用,实行多党合作。它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邓小平认为,这一制度是由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2]其次,从具体制度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持和发扬人民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民主和集中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形成一种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因此,邓小平说:“民主集中制也是我们的优越性。这种制度更利于团结人民,比西方的民主好得多”。[3]
2、社会主义经济优势
社会主义的经济优势主要是指能够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优势。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这要表现在许多方面,但首先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果方面。”[4]“社会主义国家要把生产力搞上去,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5]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使生产力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工作的重心,也成为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的重要思想动力。同时,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所包含的内容,还有更深层次的要求。这就是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即坚持公有制占主体、坚持共同富裕。对于前者,邓小平指出,我们搞改革、开放、搞活,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因此,允许个体经济、中外合资经营、外资独营的发展,但是,搞这些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动摇,相反,必须强调要“始终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6]对于后者,邓小平多次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7]邓小平认为,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从而带动其他人、其他地区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反映。
3、社会主义的文化优势
社会主义的文化优势主要是指能够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在广泛凝聚共识的基础上,构建全社会共同的精神家园的优势。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好于资本主义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从思想文化、道德理想的角度看,社会主义制度比弱肉强食、损人利己的资本主义制度好得多。资本主义不能摆脱百万富翁的超级利润,不能摆脱剥削和掠夺,不能摆脱经济危机,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在资本主义国家,人们没有也不可能有共同的理想,而“我国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8]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永远不可能有的。正是因为有共同的理想,才使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克服物质条件匮乏的障碍,向着理想迈进。邓小平十分重视精神信念的作用,认为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强调理想信念、强调精神文明的作用。他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9]发挥这个优势,就要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构筑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并且要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效,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
4、社会主义社会优势
社会主义的社会优势主要是指社会主义能够整合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动员与组织各种社会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的优势,还包括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优势。1990 年 7 月 3 日,邓小平在视察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场馆时,感慨于亚运工程能够在短时间集中力量,完成亚运会众多建筑的建设,他说:“搞得这么好,证明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什么困难的事都能搞成。”[10]1991 年 2 月 13 日,邓小平视察上海航天局新中华机器厂,了解了运载火箭、气象卫星等的研制和生产情况后,对陪同视察的上海航天局负责人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一旦国家需要就会集中力量来保证你们,这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11]可以说,新中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短时间内能够取得的巨大成就,尤其是在短时间内快速集聚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大的工程活动、以及动员人民战胜自然灾害方面,社会主义制度都彰显了其他制度无可比拟的优势。为此,“我们要保持这个优势,保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12]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又强调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13]此外,社会主义社会优势还体现在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优势上。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同时,中国又是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大国。因而,在民族关系、社会关系上均面临着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问题,实现民族团结和繁荣发展,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是各民族、全体人民的共同心愿,而只有团结在社会主义的旗帜下,这个共同心愿才能达成。对此,邓小平曾指出,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各民族早已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在实现四个现代化进程中,各民族的社会主义一致性将更加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将更加巩固”。[14]1990年9月15日,邓小平在会见马来西亚郭氏兄弟集团董事长郭鹤年谈话时又指出:“中国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没有大的民族纠纷”。[15]
二、社会主义优势要落实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对人类有更多的贡献上
社会主义优势的发挥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历史的过程,又是一个客观的过程,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最终要落实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对人类有更大的贡献上。
首先,社会主义优势的自信不仅仅是一种信念与信心,而且还体现在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马克思主义指出,社会意识、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毛泽东曾经讲过:“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看得见的物质福利。”[16]这就是说,社会主义应该把给人民带来更好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作为首要任务,要让人民在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中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对此,邓小平有充分地认识,他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一定要、也一定能拿今后的大量事实来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17]为此,邓小平鲜明地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18]社会主义不是空中楼阁,只有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之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并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才能使人信服社会主义。反之,如果生产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人民生活处于贫穷的境地,这样的社会主义是不可持续的,也得不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其次,社会主义优势的发挥既要体现在实现人民利益上,也要有更宽广的视野,这就是要对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作为一种美好而理想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一直是人类先进人士几百年来努力追求的目标,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建立更加公正、更加富裕的社会,也一直是共产党人追求的理想与目标。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服务于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也要体现在对世界上其他民族与国家有所贡献上。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谈到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个目标,就是为了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不但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也要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能够恢复符合自己情况的地位,对人类作出比较多一点的贡献。”[19]1986年4月4日,邓小平在会见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主席团主席弗拉伊科维奇时,谈到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不搞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后要坚持和平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否则,如果中国搞了资本主义、霸权主义,那将是历史的倒退、是世界的灾难。邓小平认为,十亿人的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和平政策,做到这两条,“我们的路就走对了,就可能对人类有比较大的贡献。”[20]
1987年4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理什特劳加尔时,详细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目标和发展的意义。邓小平指出:“从一九八一年开始到本世纪末,花二十年的时间,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就是年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八百到一千美元。在这个基础上,再花五十年的时间,再翻两番,达到人均四千美元。那意味着什么?……人均达到四千美元,年国民生产总值就达到六万亿美元,属于世界前列。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21]
三、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一讲话精神体现出对邓小平社会主义优势论的继承、发展与深化,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社会主义优势将有更多的展现与丰富。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220.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205.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257.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251.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255.
[6]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10.
[7]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23.
[8]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167.
[9]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14.
[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317.
[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327.
[1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240.
[1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377.
[1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186.
[1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362.
[16]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67.
[17]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251.
[18]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64.
[19]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237.
[20]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58.
[2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224-225.
【作者简介】
侯文莉(1969—)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博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邓小平理论、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