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景
(福建海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福州 350004)
连江粗芦岛环岛公路沿线软土较发育,主要分布于冲海积平原中,主要有淤泥、淤泥质土或流-软塑粉质粘土。部分路基段落位于软土地质上,需对软基进行处理,以保证路堤边坡稳定性。同时,对不同的软基处理方案进行比选,选择最优方案[1-5]。
本项目起于连江县琯头镇粗芦岛后一村,与连江粗芦岛环岛公路塘下至后一段终点相顺接,穿过钟鼓山东南侧垭口绕过湖里洋水库后至后一村北边,经东岸村在闽江最窄处建粗芦岛二桥跨闽江、省道S201后设下岐互通实现与228国道连江下岐至东边段公路的交通快速转换,路线总长2.489119km。
本项目为二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60km/h,路线路总长约为2.5km。线路分为两段,第一段路基宽24m,里程K0+000~K1+600;第二段路基宽17m。里程K1+600~K2+500。
本项目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连江县境内琯头镇,线路段内跨越的地貌单元主要为剥蚀丘陵、残积台地、冲海积河谷及侵蚀剥蚀海岛海岸地貌,整体地势起伏大,局部丘陵地形坡度约15°~30°,多农田及养殖区分布。本项目沿线为村庄、耕地的主要密集区,其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较为丰富。
冲海积地貌地形多以平原地貌出现,海拔10m以下,以海相淤泥、淤泥质粘土及海相砂、贝壳、卵石等组成。沿线软土较发育,分布于冲海积平原中,主要有淤泥、淤泥质土或流-软塑粉质粘土,厚度埋深不均,一般可达4~15m,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较低,40~60kPa,压缩性大,工程性质差,在荷载作用下将产生过量沉降滑移变形。
本文采用有限元岩土软件Geo-Studio中的Slope/W模块来进行二维有限元分析。模拟选取本项目软基段落的3个典型断面进行分析。稳定性计算方法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中的规定采用Bishop法。本项目钻探采用快剪指标,因此,根据规范,路堤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正常工况下应达到1.35[6]。
本项目共有 3段软基段落,K1+400~K1+600、K1+600~K1+690、K1+710~K1+760,分别选取每个软基段典型横断面K1+500、K1+660和K1+740进行分析,计算模型如图1~图3所示。
图1 K1+500计算模型
图2 K1+660计算模型
图3 K1+740计算模型
计算参数均采用摩尔库仑模型,土层参数根据实际工程钻探和室内资料而定,其他参数参考期刊文献[1-5],其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各土层物理力学参数
基于以上模型和参数,对三个典型断面K1+500、K1+660和K1+740进行稳定性分析,并选取合适的软基处理方案。
对初始状态下三个典型断面的路堤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结果如图4~图6所示,初始状态下路堤边坡稳定性分别为0.940、0.760和1.038,均低于规范所规定的1.30的安全系数要求,因此,需进行软基处理。
图4 K1+500路基断面稳定性
图5 K1+660路基断面稳定性
图6 K1+740路基断面稳定性
若该段落采用路基方案,需进行软基处理,软基处理分为柔性桩和刚性桩方案,柔性桩采用挤密砂桩,刚性桩采用预应力管桩(PTC)方案。分别选取路基中心填高6m、8m和10m三种工况,对砂桩、PTC桩进行稳定性分析。最后,再加入桥梁方案,对三种方案进行经济性比选。
表2 软基处理方案
软基处理选用挤密砂桩和PTC桩两种方案,经过承载力和沉降验算,各工况选定方案如表2所示。对各工况下软基处理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砂桩在中心填土高度分别为6m、8m和10m情况下,安全系数分别为1.333、1.354和1.434;PTC桩在中心填土高度分别为6m、8m和10m情况下,安全系数分别为1.619、1.495和1.455,均满足规范规定1.30的要求。详见图7~图9。
针对软基处理和桥梁在方案合理的情况下,对造价进行比较,结论如表3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中心填土高度的增加,各方案每延米造价逐渐增大,其中软基处理方案造价明显增加,挤密砂桩和PTC桩在填高10m的造价比填高6m方案分别增加了105.1%和104.9%,桥梁方案增加不大,填高10m的造价比填高6m方案只增加了15.3%。
图7 中心填土高度6m
图8 中心填土高度8m
表3 各理方案造价对比
综上所述,从整体造价分析,桥梁>PTC桩>挤密砂桩,此规律随着填土高度增加各方案间差距逐渐减小;整体稳定性桥梁>PTC桩>挤密砂桩,此规律随着填土高度增加各方案间差距逐渐增大。整体上看,填土高度较矮时选取软基处理方案特别是挤密砂桩方案较为合适,填土高度较高时,可考虑桥梁方案。挤密砂桩虽然具有明显的造价优势,但由于堆载预压所需时间较长,因此在选定方案时需综合考虑。
图9 中心填土高度10m
本项目由于临近海边,购买砂较为容易,施工工期允许进行堆载预压,因此选择较为经济的挤密砂桩方案。
软基处理采用挤密砂桩,砂桩直径50cm,桩间距1.5m,等边三角形布置,砂桩穿透淤泥层,桩长4m~10m。软基处理后,路堤边坡稳定系数分别为1.591、1.485和1.386(图10~图12),满足规范所规定的1.35要求。认为设计方案可行。
图10 K1+500路基断面稳定性
图11 K1+660路基断面稳定性
图12 K1+740路基断面稳定性
本文通过采用二维岩土有限元软件Geo-studio的模拟,对连江粗芦岛路基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对软基处理方案进行比选,结论如下:
(1)K1+500、K1+660和K1+740三个典型路堤横断面,在软基处理前,路堤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分别为0.940、0.760和1.038,均不满足规范要求。
(2)从整体造价分析,桥梁>PTC桩>挤密砂桩,此规律随着填土高度增加各方案间差距逐渐减小;整体稳定性桥梁>PTC桩>挤密砂桩,此规律随着填土高度增加各方案间差距逐渐增大。综合考虑,本项目采用挤密砂桩方案。
(3)采用砂桩软基处理后,三个典型断面路堤边坡稳定系数分别为1.591、1.485和1.386,满足规范所规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