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思源实验学校 江西 赣州 342500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面范围内的推广以及不断深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特别是在片断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像以往那样一味地把文章“大卸八块”进行单独的理解和分析,最后再进行归纳。这样学生往往很难对作者的心绪和情感进行充分的体验,更无法对文章中作者整体上想要表达的感情进行把握,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正确的开展片断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
在语文教学中,段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蕴含在整篇文章中的感情并不能按照段落进行拆分。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整体意识将传统的段落层次观彻底打破,从而能够对文章中的情感进行宏观的把控和体悟。而要想做到知人论世就要和文章作者当时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对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充分的了解。以《小石潭记》为例,语文教师在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对作者柳宗元写作这篇文章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他本人的身世遭遇进行充分的了解,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寻相关的资料,也可以到学校阅览室中翻阅与此相关的图书。作者柳宗元从小就有才名,并且有远大的抱负,再加上他出身官宦家庭,因此后来他积极的入朝为官想要一展抱负。后来,他与王叔文等积极进行政治革新,但是遭到朝廷中保守派的强烈反对,最终政治革新失败被排挤出朝廷,贬为邵州刺史,之后不久再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任永州司马期间,往日的亲朋好友唯恐避之不及,更不要说来看望他,不仅如此地方官员还时时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在永州的十年中,柳宗元的生活非常的孤寂、凄凉。但是,官场上的不如意也给他带来了一份难得的宁静,使他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与自然相唔,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他写作了包括《小石潭记》在内的《永州八记》,在我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学生们在对柳宗元的这些经历进行充分的了解之后,就能够对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进行充分的体会和把握,进而作者进行深度的情感交流。在这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思路进行梳理就会容易很多[1]。
一篇完整的文章和其中的一个段落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但这并不是说一篇文章是由多个片断简单罗列或者堆砌在一起。一篇好的文章,不是简单的铺排或者堆叠材料,而是将各个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使各个部分有机的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而这种有机的构成主要依靠各个段落之间存在的关联,而这种关联其实就是每个段落之间形成的照应和过渡,是需要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进行设计的,从某个方面来说一篇文章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一样,各个“零部件”之间必须进行非常密切的配合才能够使机器正常的运转,不过一篇好的文章除了精妙的形式之外,还得具有真挚的情感,这是最为重要的,所谓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正是这个道理,从这一点说任何优美的文章都不是“机器”,而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片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段落之间的情感关联紧紧抓住,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段落的内容以及段落之间的其他关联。以《岳阳楼记》为例,这篇文章不仅有叙事,并且还用了很大的篇幅对岳阳楼周围的景色进行描写,不过最为著名的话还是作者表达自己政治抱负的那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表达自己旷达胸襟的名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两句是作者在进行了激烈的心灵搏击后内情情感的勃发。教师在教授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充分的了解,之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对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行有效的把握,从而将作者写景、叙事的目的弄清楚。只要将各个段落之间的情感关联紧紧抓住,就能够比较容易的对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把握[2]。
以《水调歌头》为例,一般情况下学生初读文章之后往往云里雾里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或者认为文章的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在表达思念,是说爱情的,再与前面的句子相联系,仿佛只是在描写月下的浪漫感情。针对学生的这种想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对苏轼当时的遭遇以及时代背景进行充分的了解,之后再对文章进行反复诵读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中的类比手法以及更加深刻的感悟文中富含哲理的名言,进而对词中蕴含的由迷茫到豁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进行充分的理解[3]。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片断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作者的情感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同时还要将这种情感紧紧抓住并使自己融入到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从而与作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这样就可以很轻松的解决语言运用、结构方式等其他的外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