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中学 四川 遂宁 629000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主动承担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责任不仅是实现提高精神文化素养这一成长和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为推动国家和社会向着更加文明方向发展贡献一己之力的必要之举。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十分深厚。传统人文精神涵义涵盖的方面很多。我们在学校教材中,尤其是语文教材中就经常接触到这些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常见的载体包括诗词、古代戏曲、文言文小说、传统技艺等,虽然这些方式属于不同的类型,但是却承载着深厚的意义,是中华民族历史演变过程中沉淀和留存下来的重要精神财富,蕴含着优秀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这些内涵具体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天人合一的精神。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种族,应顺应自然,即物我合一,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二是礼法精神。传统文化中,礼法精神的重要体现在于人与人之间能够遵守普遍的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常见的如父慈子孝、君仁臣忠等。三是自律精神。古代哲人早就总结出人类的欲望无止境,这就需要以自省来形成自律,通过反观内心来提高自我修养、节制私欲。四是入世精神。宗教在传统文化中占据了一定的席位,但是古代哲人通过对天命的敬畏来达到对人的重视,将对不可抗力量的敬畏融入到日常生活工作中,做好当下的事情,表现出努力拼搏,建设更和谐美好生活,实现生命价值的现实性精神价值。
新时代,我国已经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每一位青少年都应该积极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发挥出其内在的重要深远价值。挖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有利于涵养青少年的文化修养和内在气质。气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一步一个脚印磨练出来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也是内在相结合的过程。只有从思想精神方面进行优化,才能具备优秀的文化素养,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人力主力军,更是需要从小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学习观,以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来熏陶和滋养自身,成长为兼具当代精神和传统精神的合格人才,为国家长久稳定发展,为民族复兴昌盛贡献积极力量。
新时期,挖掘弘扬中华传统人文精神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方面,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支持。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让全球市场互联互通,市场经济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不良思想意识形态充斥在市场中,极容易对主流价值观造成干扰,影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以中华传统人文精神作为重要的精神,树立健康的价值观,能够为国家市场经济健康蓬勃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支持。另一方面,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更有利于推动法治和德治的有效融合,对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法治靠的是外力强制措施,而德治是通过思想精神的内化,通过内外结合才能更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才能够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1)注重学校中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学习,提高古文化知识理解和应用水平。高中生学校教育中有很多蕴藏这传统文化和优秀精神,语文学科中的文言文学习更是重要的形式和载体,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从内在思想上重视这些知识,而不仅仅是学习文言文表面的意思,而要加深对文章诗词等古文章中内在深厚思想情感的理解。新版的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古诗词,这些教材的改变也反映出国家教育部门对传统古文化教育重视力度的加大。因此应该认真对待每一篇精选出来的文言文或诗词,从这些优秀传统作品中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力和艺术感染力,不断熏陶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情感认知能力。除了跟随课堂上教师的教导,在课外时间,应自我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教师的推荐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制定古汉语学习计划,夯实古汉语语言文化基础,积累越来越多的文言文阅读方法,由简到难地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积累,从依赖现代白话文翻译逐步上升到阅读古代经典作品的原文,追溯到传统文化的源头之处,在古代传统文化书籍中从容畅游。
(2)积极参与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虽然是思想意识和精神文化等虚的东西,但是仍然有现实的表达载体和生动的表现形式。这也意味着,在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过程中,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推动身边更多的人能够重视传统优秀文化,能够愿意学习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能够以人文精神来指导和规范日常行为,实现文而化之。一方面,高中生对学校组织的传统文化精神活动积极参与,与学生和老师增进交流,交换看法,提高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到历史博物馆、传统文化馆、图书馆等场所参观,拓展眼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精神文化素养。
时代一直在变,那些古老的传统文化却历久弥新。新时代的青少年必须充分意识到中华民族传统人文精神的价值和意义,从自身做起,提升自己的精神修养和文化内涵,努力成长为国家和社会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