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姗姗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引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产业与经济的发展和升级越来越重要,不良资产证券化能够帮助银行科学处置不良资产,加大对这些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面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制约条件,要求人们高度重视,通过创新管理方式,科学构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行体系。
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不良贷款作为基础资产,设立信托,在市场内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融资行为就是不良资产证券化。分析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特征,具体如下:(1)损失性特点。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基础资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无论是结构设计,还是资产估值都会面临着阻碍,这让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进程也会受到制约。特别是不良贷款具有损失性,这一行为会让银行无法确定资产回收时间,且现金流无法保证稳定性,不良资产证券化中参与的主体很多,这让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时间也会比较长。(2)复杂性特点。具体指交易结构设计的复杂,这对不良资产证券化提出了技术要求,怎样能延长产品的付息周期,并对产品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要求人们对所有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化设计。深入分析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特点,寻找有效的方法使其逐渐步入正轨[1]。
根据上文所述了解到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特殊性特点,综合看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矛盾与问题,且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基础资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虽然国家给予了一定重视,也制定了有关政策,有利于引导不良资产证券化步入正轨。实际上,许多商业银行并没有正确了解不良资产证券化给自身带来的积极影响,对不良资产证券化也不够重视。例如有商业银行未对不良资产证券化进行合理化安排,没有做好不良贷款的综合统计与深入分析,未构建完善的不良资产证券化运行机制,阻碍了其发展进程[2]。
通过科学有效的组织,才能让不良资产证券化更加规范化。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时间较长,组织难度较大,部分商业银行在实施中没有意识到组织结构的重要性。证券在发行中会有较多中介机构参与,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很高,多方参与主体沟通难度大,评级机构为了对AAA级评级提供安全性保障,会十分慎重的进行现金流的认定与评估,有的银行内资产定价存在较大差异,评级机构将其剔除。个别商业银行缺乏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组织领导,也没有和相关机构展开积极的战略合作。
虽然现阶段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意境取得了成效,各银行与参与主体积累了相关经验,对未来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有序开展可以起到支撑性作用。但是,当前不良资产证券化依然标准不明确,银行没有对数据进行统计与深入分析,不良资产证券化缺乏标准的制定,无法实现规范化与制度化发展。小型银行在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时无论是运营体制,还是流程标准,都无法达到规范化要求,严重影响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实施秩序。
虽然近年来各机构对不良资产证券开始重视,也为了这项工作作出了努力,但在管理方面比较薄弱,不良资产证券化无法系统性展开。有的商业银行没有建立相关管理制度,或者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缺乏足够的监管与考核,甚至有信息不对称现象出现,这些问题都直接说明了商业银行和有关机构之间缺乏沟通,无法协调工作。为了提升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效率,银行应充分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将其实践在管理工作中,推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有序发展。
解决各商业银行中的不良资产,将是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靠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也要做好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针对性比较强,商业银行制定未来发展战略时,应将这项工作上升到新的层面,科学按照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的要求,创新不良资产证券化理念,将其与银行经营理念相融合,实现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持续发展。
要求商业银行明确了解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业务流程:(1)构建资产池。发起人综合自身需求与现有的资产状况,将不良贷款汇集为资产池,为不良资产证券化奠定基础。(2)设立SPT,即特殊目的信托。按照发起人提供的信息,信托公司设立相关计划,发起人对信托计划转让自己的不良贷款,随后信托公司成为发起人的代表,将自己作为发起人与投资人的沟通桥梁,负责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全过程信托运营。(3)设计交易结构。信托公司、商业银行、担保公司之间需要签订各类合同,例如托管合同、担保合同以及承销协议等,以此增加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信用等级。(4)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信托公司经过承销机构,向投资人销售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买到证券后,信托公司将这些资金作为转让款与银行交割。(5)挂牌交易。证券完成发行后会在全国范围内挂牌交易,各个债券市场都能看到,这一过程中信托公司利用基础资产带来的现金流,按照合同要求向投资人付本金与收益,一直到该资产产品过了续存期[3]。
创新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组织模式,可以为商业银行抵御一定金融风险,使银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更加专业化。对此,建议商业银行做好组织机构建设工作,组建专门的工作队伍对不良资产证券化展开深入调查与分析,落实各项内容的监督与考核。加强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组织领导,建立不良资产证券化专业管理委员会,要求银行内部其他部门负责人加入其中,一共探索不良资产证券化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资产带来的矛盾,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建立科学严谨的标准体系,从提升不良资产证券化效能入手,做好各项数据的深入分析,了解定价机构与标准流程,规范不良资产证券化。完善运营体制和流程标准,保障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体制机制能够起到长期性影响和规范化作用。国家应进一步出台与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关的法律政策与制度,明确规定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流程和业务体系,方便商业银行与有关机构执行操作。
极大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力度,实现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创新管理。这一过程中还应加大考核与监管力度,落实不良资产证券化中各参与主体的责任,要求参与主体严格按照目标责任制进行工作,同时明确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最终完成时间范围。为了保障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持续化发展,应以监督管理为基础加大考核力度与风险管理力度,防止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证券化中出现违约问题。
从市场环境入手,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长信用链条突出了参与主体之间的高效分工与合作。如果某个环节发生了运转问题,将会影响这些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益。因此,实现不良资产证券化管理创新应以满足市场环境需求为基础。对此,以下建议可供参考:(1)培育相关机构,使其善于处理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同时鼓励他们作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资产服务商。这些服务商可以从贷款银行中剥离,成为专业化市场服务机构,为银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提供帮助,但这一过程中也需要银行机构配合。(2)评级机构对不良资产进行评估,推行整个金融行业认同的评级标准,实施统一化评级方法。这方面应与信息披露相融合,在行业协会与政府监管部门的推动下,建立不良资产估值选取标准,选择得到公众认可的定价模型。(3)培育机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应有着不同的风险偏好。不良资产证券化次级ABS就是兼具高风险与高收益的产品,可以引入对高风险有偏好倾向的机构投资者,为这种证券予以投资,从而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不良资产带来的金融风险,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中面临的矛盾。
总结:总而言之,虽然国家越来越重视不良资产证券化,且商业银行开始纷纷组织实施,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但是不良资产证券化本身有着特殊性,操作难度大,存在的矛盾较多。因此,在未来商业银行应寻找更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构建科学化组织模式与标准体系,创新管理手段,以此实现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