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的纪录片创作

2019-07-14 08:56陈烨伟昆明理工大学650051
大众文艺 2019年16期
关键词:纪录片受众创作

陈烨伟 (昆明理工大学 650051)

新媒体是数字技术为基础的,采用的传播方式是多载体、多渠道与多形态的,能够即时交互所需的信息。其自出现以后,就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进入到了很多领域,掀起了巨变。与传统媒体有着很大的不同,新媒体有着多元化的特征,体现在传播方式、传播媒介、以及传播内容等方面。在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创作步入了新时代。

一、新媒体释义

本文中所重点研究的新媒体,主要是指基于多媒体、数字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媒体。国外有大量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如在美国《连线》杂志看来,新媒体具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的传播特点。是对包括报刊、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的升华。事实上,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手机信息、智能移动终端、电子书等,都是较为典型的新媒体。

二、新媒体对纪录片发展的影响

新媒体为纪录片的发展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不仅扩大了纪录片的受众群体,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促进了纪录片形式与内容的丰富。

1.扩大了纪录片的受众群体

纪录片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未曾放弃过以平民化的视角展现普通人的生活,希望借此来展现人文精神,但是始终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可,收视率始终无法大规模提升。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契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于人们欣赏纪录片的限制,人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和个人喜好,随时随地的观看纪录片。这对于观众个性化欣赏需求的满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总量在2015年年底已经超过6.88亿人,其中通过手机使用互联网功能的用户数来那个更是高达6.2亿人。而在一份关于网络用户视频观赏方面的调查中则显示,纪录片是网络用户最期待看到的内容,占比高达35%。从这一角度来说,纪录片早已不再是小众群体的选择,所具有的广袤市场空间值得我们给予应有的肯定。

2.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

现如今,新媒体的传播大大促进了媒介与受众的互动,受众的需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看法、诉求,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出来,而制作者则可以通过这些媒体平台清晰地了解受众的需求,根据受众的诉求,有针对性地制作出更符合受众口味的纪录片。

3.促进了纪录片形式与内容的丰富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当下人们的普遍选择,即利用零散、琐碎的时间来接受和阅读各种信息。这种情况之下,“微纪录片”应运而生。这种新形式的纪录片具有短小精悍、传播迅捷的特点。例如,我们所熟悉的《舌尖上的中国》在播出之后很快引起极大的反响,不仅催生了大量“微纪录”形式的美食节目,同时也使得大量普通网民开始尝试制作原创美食类纪录片。这些探索不仅在客观上为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有效地迎合了当下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创新了纪录片的形式和内容。当前移动智能终端快速普及,将我们带入了新媒体时代,将数字新技术引入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中来,不仅有效的拓展了纪录片的选题范围,而且也在整体播出质量的提升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纪录片节目形态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新媒体背景下的纪录片创作思路

在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创作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作为纪录片制作方,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根据新媒体优势提升纪录片拍摄技术,积极打造纪录片品牌以更好地适应新媒体为纪录片带来的挑战,通过新媒体大数据分析受众收视习惯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关注纪录片的精细打磨。

1.不断根据新媒体优势提升纪录片拍摄技术

客观上来说,影片拍摄技术的创新不仅能够为影片整体质量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是影片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获得更多宣传优势的重要方面。例如《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就以其使用的4k高清3D拍摄技术为宣传的卖点。某种意义上来说,拍摄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对于观众观影体验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探索新的拍摄技术也同样是推动纪录片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除了延时摄影、水下摄影、高速摄影等我们已经相对熟悉的摄影技术之外,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还应积极主动的引入包括影视动画技术在内的多种新技术,为影片表现张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2.积极打造纪录片品牌以更好地适应新媒体为纪录片带来的挑战

当前阶段,视频网站始终是播放纪录片最为主要也最为重要的渠道。尤其是当前人们版权意识的不断觉醒,更是使得视频网站往往乐于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包括纪录片在内的各种影视作品的单独播放权,甚至将其作为会员播放的首选。基于上述情况,纪录片应充分把握住版权出售以及广告植入等环节带来的利润,以此为基础构建完整的产业链。虽然我国纪录片在过去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我们仍然应该认识到,精品纪录片品牌的打造,是更好满足用户观影需求、解决内容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的可行路径。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其作为纪录片代表之一,就很好地契合了我国群众心理需求,所以最终获得了较大的成功。为此,在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要想得到更为良好的传播与发展,一定要积极打造出纪录片品牌,通过多方面的创新来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从而才能有效地提高纪录片传播效果。

3.通过新媒体大数据分析受众收视习惯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新媒体具有很强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它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迅速掌握受众群体的收视习惯与规律。而纪录片的推广与宣传,经常需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所以把握受众的收视习惯与规律非常关键。众所周知,新媒体环境之下,纪录片创作人员还需要加强对受众群体收视习惯以及规律的把握,特别是在近年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盛行的环境下,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也变得越发的广泛,这种环境下纪录片相关信息也就很容易迅速的被其它信息所冲散。为此,纪录片创作者一定要很好地把握住用户时间。比如,大数据显示,微博用户的活跃时间多为上午9点-10点,下午16点-18点,晚上20点-23点,针对这一点,纪录片创作人员就可以在上述三个时间段进行传播与宣传,这样就能起到更为良好的传播效果,让用户能够在闲暇之间观看纪录片。总之,只有针对受众群体需求的纪录片传播策略才是有效的策略,所以说,在进行纪录片传播与制作的时候,一定要很好地掌握好受众收视习惯,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传播效果。

4.关注纪录片的精细打磨

如今,我们倡导“工匠精神”,其实,工匠精神应该渗透在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作为纪录片的创作方,应该沉下心来,关注纪录片的精细打磨,用一种工匠精神,为受众奉献出精美、优质的作品。比如,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创作团队“七年磨一剑”,用10万字的田野调查报告、4个月集中拍摄、7个月重新剪辑精雕细琢出了一部极高质量的纪录片,才能够在央视亮相后又在新媒体上二次传播,并成为“现象级”作品。

四、结语

新媒体的出现,为很多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巨大的机遇。纪录片是反映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应该抓住新媒体的机遇,为观众奉献出更高质量、高水准的纪录片作品。

猜你喜欢
纪录片受众创作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