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芝(辽宁沈阳)
因为说真话、发真文,《杂文月刊》是我和周围的文友近年来很喜欢的一本刊物,尤其是这一年多来,样式有变化,打出一些新栏目,丰富,生动,活泼!特别是原创版近期新推的“名家新作”栏目,让人眼睛一亮!齐世明、陈鲁民、沈栖,这些杂文名家的名字早就如雷贯耳,但以前都是只闻其名不知其貌,“名家新作”栏目不仅有名家简介、名家照片,更有杂文名家各自的杂文情缘,期待更多杂文名家在《杂文月刊》精彩亮相,吐露心声。
●伊平(辽宁锦州)
读《胆量和产量》(《杂文月刊》2019年8月原创版),我认同文中的“世界一流大学”标准:“这样的大学,不光是要有大楼,最重要的是要有大师———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教授队伍;这些大学,能够批量培养出世界一流的原创基础理论人才,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用创新力主导学习。”其实,建成这样的大学并非易事,不是想建成就能建成的。而某省教育厅长却表态:“本省要在10年内建成两到三所世界一流大学。”
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说过:“言不可过其实,实不可过其名。”告诫人们千万不要吹牛说大话,遇事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应该说,如今除个别人外,若说谁在工作中有意弄虚作假、吹牛浮夸,也可能冤枉人。问题在于,想当然、不务实、好大喜功、形式主义的思想作风在头脑中作怪。这方面我们的教训还少吗?万不可头脑发热!研究工作也好,制定计划也好,如果没有科学严谨的态度,不了解实际情况,不从实际出发,即便胆子再大、口号再响、目标再靓丽,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甚至引起群众的牢骚,降低政府的公信力,不利于我们事业的发展。俗语说:“天躁有雨,人躁有祸。”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摒弃功利浮躁心理,坚持按着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稳步前进。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取得事业的成功。作者严阳先生的“冷水”泼得好!
●张小华(甘肃靖远)
在《杂文月刊》第8期原创版中,作为教育圈子里的人,我最关注《对高考制度少一些抱怨为好》一文。
和其他任何制度一样,高考制度一路走来一路改,不论命题思路、考试方式还是监考阅卷、录取步骤,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革除弊端,渐臻成熟完善。我曾参加过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的征文,以《最后的“预选”》为题记录了上世纪80年代自己的高考经历,被录入《我与祖国共命运》一书。那时候的许多情节都会让当今的考生们难以理解。过去文科考六场理科考七场,现在“3+文/理科综合”;过去正式高考前还有一个“预选”,现在没有“预选”且放宽了年龄限制;过去题卷合一,现在实行试题答题卡分离;过去两位监考教师一监到底,现在每场考试都抽签决定……古语说,法久弊生。高考也是这样,高考制度改革永远在路上。作为全社会关注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我们相信,高考改革越来越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越来越公平、公正,在此也为作者挺一下,对高考制度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祝愿和希望。
●张良汉(安徽马鞍山)
读唐剑锋先生《自己不端水杯有多可怕?》(《杂文月刊》2019年8月原创版)一文后,深有感触,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该文好就好在针对时弊上。
本人也时常看到,基层一些规模比较大的会议,领导未到,工作人员就将主要领导水杯和公文包放在主席台上了。因为看得多了,觉得是一种“常态”,也就“麻木”了。但看了唐先生这篇杂文,才感觉到领导不端水杯、不系鞋带,这绝对不是小事。确实,贪官不是生来就是贪官,他们蜕化变质,往往从小事开始的,小事慢慢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
在看到《领导不端水杯有多可怕?》同时,我不禁要问:为何还有人积极、主动为领导端水杯、系鞋带呢?有的人还乐此不疲呢?我以为,原因至少有三:其一,领导“摆谱”,为“溜须拍马”提供“可乘之机”;其二,积极表现“往上爬”,一些领导“身边的人”通过“细心周到”的服务,为以后“晋升”打好“感情”基础;其三,少数地方有这样的“土壤”,让人见怪不怪。实质上,不端水杯、不系鞋带是另一种形式的官僚主义。如何才能根除?窃以为,整治滋生的“土壤”是关键中关键,这样的“土壤”根除了,端水杯、系鞋带等这类现象就无法“立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