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钰婷
摘 要:2016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说到“提升消费品品质”时,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这一概念第一次出现在治国安邦的文件之中,显示“培育工匠精神”的诉求,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作为成立近40年的老国有企业,ZR集团积极贯彻党中央号召,主动作为,大胆探索,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企业文化体系中同步建设,以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成为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先锋榜样。在近年来经历了5次的战略重组后,ZR集团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也在不断的通过内部裂变,寻找平衡中作出努力。为妥善解决顶层设计没有完成和明确各子公司无法及时开展学习并适应新的文化问题,不同产业、不同版块之间的文化传递、横向交流无法实施等文化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突破企业文化瓶颈,探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有效方法,ZR集团克服文化沟壑,以满足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抓手,坚定文化自信,克服困难,根据战略布局与现实情况,提出建设完善企业文化新体系的要求,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力度,为工匠精神在国有企业落地做出了努力。
关键词:职工;职业技能;工匠精神
一、培育工匠精神之设计初衷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而我们要做好新时代交予的新课题,向人民群众交上满意的答题,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2019年9月,我国技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天眼建成、中国高铁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技术的无限可能,显示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弘扬工匠精神,是新时代的使命呼唤,不仅在国家层面,体现了制造强国的迫切要求,更体现了我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的伟大跨越。工匠精神可以使员工将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企业发展的生产经营中,聚精会神的投入到日常工作,提升企业产值效果,实现精益求精效应,并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互动,产生良性可循环作用,最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工匠精神是源源不断的内部动力,更是企业长期有效的核心競争力,对构架企业成熟的无形资产在企业战略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培育工匠精神的难点及措施
根据许多企业文化合并案例显示,要调整一个成熟型国有企业各自为政的文化体系,归笼到大一统的代表集团战略高度的价值体系中,不仅仅依靠制度设计和强而有力的执行实现的,还必须不断正视困难,面对不足,时时刻刻不忘初心使命,不断蜕变方能实现。在推进工匠精神的培植过程中,ZR集团同样也面临着成长与发展的阵痛,面对困难与危机的挑战。
(1)文化理念上两个矛盾产生的机制突破阻碍
从前言中企业原有的文化体系可知,企业内部长期存在的两个矛盾,直接制约了技术工人的职业规划:
传统理念的思维禁锢与技术工人职业规划不全面的矛盾。在传统的思维理念中,新入职人员一旦选择了技术方面,就意味着安稳与一成不变,自企业成立以来“工”字不出头的传统思想被老一辈的技术工人流传到今天,阿里年会中作为嘲讽、调侃的歌词:“埋头苦干的永远比不过做PPT的”永远是一线技术工人的职业发展之痛,技术工人永远只能通过对技术的提升与掌握的全面性和综合度来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这使得原本产业单一、业务单一的技术工种比其他管理型职业更易面临发展天花板。技术工人身份一旦确认后,企业就人为将其定位为技术类人才,其往后的培训就往专业化、单一化引导,而对于管理类、文秘类等其他相应的辅助培训,相当欠缺。体系设计的不全面性,让技术工人职业规划被动的进入独木桥,更容易触及天花板,也制约了技术工人从业积极性,使原本可塑性极强的一线力量,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技术工人培育设计规划、定位不准确与现代企业智能化发展三个方面的矛盾。马斯洛理论告诉我们,人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后,才能产生对发展的要求,而技术工人在引进时,人才本身就离企业要求有一定距离。在招聘、选苗时,对技术人才全方位的评估机制不全,完全由企业方一厢情愿和单相思,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培养后,培养出来真正符合条件的技术能手,要么看到自己的职业规划天花板,选择主动离开,要么就象被投喂的鸭子,习惯靠企业投入去培养,主动反哺企业,服务企业积极性的目标指引不明确,技术工人的危机感与外部发展环境的信息不对称,使企业投入到技术型工人的培训经费,最终又变成忙忙碌碌的日常工作,归于平静,不能满足企业现代化创新性技术要求。
(2)市场经济与文化舆论之间的重构
受国有企业传统体制制约,尽管其顶层设计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但企业内部的文化却没有发生很大变化,这也是顶层设计时从维护稳定、妥善过渡原则考虑的,但“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不利于职工的职业发展,现代型企业迫切需要思维模式的突破。而不与市场效益直接挂钩联系的产业,技术工人危机感缺失,职工个体不能与企业发展结成命运共同体,对新形势下企业主人翁精神的重构,做推进改革的参与者与助力者没有形成主流,职工思想复杂、多元,拿着“金饭碗”讨饭,贫瘠的思想土壤难以培育卓越的工匠精神。
(3)突破困难采取的措施
1.紧紧抓住职工群众内心诉求,全力开展职业技能比武
ZR集团坚持优良作风,每年定期开展针对职工群众思想动态的专题调研。经过长期、深入的调研、总结,ZR集团班子高度重视并经专题会议讨论,克服出题难、组织难、提炼难等不同困难,平衡实际工作需要和行业标准要求、职工个人技能和企业现有工种要求等不同矛盾,本着“加强引导、提升意识、重点培植”原则,于2017年启动并组织开展了首届职工职业技能比武,将职工职业技能比武建设成为考验一线职工基础能力、自学能力和主动挑战能力的“练兵场”,从比武练兵中选拔出一批批优秀的符合企业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技术型工人,将职工职业技能列入企业文化中长期目标任务进行统一设计,列入年度日常工作计划定期开展。
2.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注重劳模标兵的选树与培育
人民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劳动始终是实现现代化的主旋律,唯有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才能实现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ZR集团于2017年建立了劳模标兵数据库,每年严选数据库里的先进人物,从“广泛培养、重点挖掘、深耕优育”原则出发,选树一批思想意识好、品德行为端正、群众反应佳的“根正苗红”的劳模标兵,进行宣传与再培育,用接地气、近人气的真实形象,引导先锋模范在生产工作、日常生活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的身体力行,循序渐进建立脚踏实地、拼搏奉献的良好氛围,唱响舆论主题。整合、运用好劳模创新工作工作室、工人先锋号等阵地,有效将技术工人个人发展与推动企业改革相融合、将职工技术创新与企业科学发展相结合,树立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职业素养,培育适合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的主人翁精神。
3.牢牢把握发展助推改革原则,深入挖掘意识形态核心动力
2019年,全党上下开展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旨在通过全体党员对初心使命的溯源,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自我革命、自我净化,不断升华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守“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关键是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人的思想意识是难以估量,难以预计的,但却又是最强大的。ZR集团作为老国有企业,要克服人、财、物三架旧马车带来的多重矛盾,必须力克历史遗留问题以及传统观念给人产生的思想矛盾,升级转化为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生产体系新三架马车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不仅要有敢于自我挑战的勇气,更要有敢啃硬骨头的勇气和敢打硬战的底气。经班子酝酿讨论,ZR集团很好的找准意识形态党建引领靶心,瞄准意识形态难点、痛点,有的放矢,精准施措,将意识形态虚功实做。建立定期数据收集措施,加强制度完善,层层落实责任,压实责任清单,随时跟踪意识形态风险点,调研意识形态现实问题,通过常态化、日常化、定期化等各项措施,收集、掌握基层动态,建链条、建网络、建平台,及时调整应对措施,为提炼形成新时代企业文化体系,弘扬工匠精神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开展工匠精神培育效果比对
(1)劳模标兵以及争先创优的影响
本着“不让先进成为转流坐庄,不让先进成为今天来明天走的风气,不让先进成为墙上的摆设”原则,ZR集团建立了先进个人、先进集体数据库,自2015年以来,ZR集团共有550人获得本单位及以上先进荣誉,其中个人连续获得5项以上荣誉的58人。同时,ZR集团积极完善管理制度,选树劳模标兵,筛选一批优质的苗子进行重点培育,加强宣传与后期的个人塑造,引导选树典型不断完善自我,苦练内功,提升综合能力,转变技术型人员重学历轻能力、重知识轻技能的普遍观念。
(2)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载体的劳模标兵典范在实际工作中的影响作用
2017年,ZR集团成立以全国级劳模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该劳模创新工作室每年输出技术创新措施8项,为节能创效营造效益约4200 万元,每年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80余人,节约培训经费约32000万元。有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技术工人的事业心被激活,荣誉感和使命感随之产生趋动,技术工人的职业发展天花板被突破,技术骨干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核心带动的1+X模式正推动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文明示范岗等有效载体进入新一轮的健康有序的创新。
(3)用职工职业技能比武磨练积极成长的新生代力量
2017年,在ZR集团的酝酿下,第一屆职工职业技能比武拉开帷幕,本着“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一溜”的理念,将不同产业版块通用的、适合行业内广泛使用的基础工种的理论及业务进行了规范,邀请大专职业院校专业老师出题,聘请专业技术裁判进行裁决,开展了电焊、电工等项目的竞赛。至2019年,ZR集团共投入资金32万元用于每年定期开展的职工职业技能比武,至今参赛人数达213人,竞赛项目涉及电焊、电工、起重、叉车等企业生产日常工作中通用型且有一定代表性的专业技术。通过技能比武,带动了基层对生产技术的重视,自2017年以来,各基层单位、子公司自主开展电焊等业务培训71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能手带青工、专责带骨干等多种培训方式,掀起了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头脑风暴,在职工中掀起了学习专业技术的热情。2017—2019年,职工主动提升个人学历117人,每年新增特殊工种人员33人,为基层技术工人队伍培养了充足的骨干人才。
四、企业文化战略发展的作用
一个民族没有精神的感召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工匠精神不仅是对专业技术的执着,更代表着企业对高质量发展的追求。从战略长远来说,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赢得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的价值文化体系更是直接影响企业打赢持久战、攻坚战的核心动力。人的质量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的稳定,企业内部机制运作僵化、人才资本活力激发不出来,没有新的发展理念和新的发展方式推动形成先进生产力。经过几年的文化战略调整,ZR集团已逐步归笼且形成企业发展与技术创新相适应、职工个人诉求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技术工人职业发展与工匠精神深度融合的培育体系,将人才培育和企业和谐发展互相融合,获得自治区级劳动关系和谐认证。同时,ZR集团还主动将“三种人才”建设纳入技术人才助推发展计划,使技术人才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定神针,并将之与上级的选人用人体系进行大胆融合,全力推动集团进入世界500强步伐。
五、综述
作为传统国有企业,弘扬工匠精神,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企业实现以“质”的提升带动“量”的提高的迫切要求。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ZR集团开展工匠精神培育计划以来,通过各种扎实有力的措施,逐步实现技术工人在生产经营工作中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让平常默默坚守在一线的技术工人看到先进技术的力量,看到自己现有技能与国际国内以及行业内要求的差距,同时在劳模标兵等先进人物的感召下,工人先锋号等先进集体的影响下,看到具象化的工匠精神,使职业技术生涯不再枯燥、乏味和困难重重,感受到“工”字出头的希望,激发了广大职工群众对技术职业学习的热情,振奋技术人员信心,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有效融合上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报告[N].央广网,2017-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