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发锁
1946年1月13日国共停战令生效后,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发现,中共军队不再抵挡自己北进,销声匿迹,不知去向,他的部队可以大摇大摆沿着铁路线推进。
正合胃口
打入东北以来,一路顺利的杜聿明陶醉于胜利的喜悦中,他借接收城市之名,兵分三路,向沈阳扫荡前进。
2月11日,13军89师266团和265团1个营及师属山炮连、运输连等美械装备约5个营,侵占彰武县与法库县之间的秀水河子。此为杜聿明北路扫荡队伍的先头部队。
“等了半天,终于送肉上菜板来了。”林彪非常高兴,“忍了许多地方的亏失,现在该我狠一下子了。”
看众人没完全理解,林彪解释说:“你看,敌人的拳头伸开了、分散了,这股敌人离主力有一天以上的行程……不大不小,约5个营,正合我们胃口。”
林彪决定调梁兴初部1师与彭明治部7旅围歼秀水河子之敌。
一向寡言少语的林彪对作战却是千叮万嘱的婆婆嘴。部署完任务,他又向彭明治发电,专门强调他的“一点两面”战术: “所谓一点,就是要选择敌人一个最薄弱点,将主要兵力集中使用于这一点上,对其他的方面,只用少数兵力助攻。总之,不可平均使用兵力。”
“所谓两面,就是不应将突击队与钳制队统用在正面。如只从正面攻击,则敌无后顾之忧,必顽强抵抗。且击溃后他能跑脱,不易消灭。以上两条,排以上干部,无论对大目标还是对小目标的攻击,皆当采取。”
防止燒伤
林彪指挥梁兴初部1师和彭明治部7旅11日夜出发,于12日上午突然包围秀水河子之敌。
13日下午,林彪来到前线指挥所,先检查7旅的工事,而后冒着“噗噗”响的流弹,在雪地里匍匐前进,要亲眼查看部队突破方向的地形。这关系到战士的伤亡。
他先在一段废墟断墙边用望远镜久久观察,也不说话;又爬到一块地势较高的位置,再仔细观察,许久才说:“这个方向好,那边太开阔,伤亡要大。”
13日晚6时,外围战打响。
林彪在秀水河子南面高地上指挥。炮弹不时呼啸而过。突然,敌人打出一排排带着火线的炮弹,爆炸后燃起一片火海,冲锋的战士碰上以后成了火人,在雪地上痛苦地翻滚。
林彪急问:“这是什么炮?”
一个参谋顺口说了一句:“可能是火箭炮。”
林彪看了参谋一眼,对作战处长说:“找个俘虏问问。”
作战处长问清楚了:“是120重迫击炮打出的燃烧弹。”
林彪对什么问题都要寻找一个准确答案,从不满意“可能”“大概”等似是而非的结论。他立即通知部队散开队形,尽量不要利用房屋做掩体,防止烧伤。
展开巷战
晚10时,总攻的信号弹升起。
梁兴初的l师发起攻击,敌军用猛烈炮火迎击,进攻受阻。整整20分钟过去了,对面彭明治的7旅还没有动静。
突然,7旅发起猛攻。敌炮刚才全部转向1师,现在掉头已经来不及了。7旅成功压制敌炮火力,为白天林彪所定的突破方向打开了缺口。部队很快突进敌阵,展开巷战。
凌晨时分,秀水河子西南方向传来激烈枪声,敌52军赶来增援,距秀水河子不足10里。
林彪命令原担负佯攻任务的部队前去阻援,自己的指挥所夹在秀水河子与援敌之间,两边枪炮声甚是激烈,炮弹不时从头上飞过。
前边攻击部队指挥员打电话问:“后边枪炮声这么近,增援的敌人离我们还有多远?”
林彪让人告诉前边:“后边不用他们顾虑,我还没动,要他们加速进攻。”
周围的人担心林彪的安全,建议换个指挥位置,林彪在雪地里慢慢踱着步说:“这个时候,我们一动,就会影响部队进攻的决心。”
缴获甚丰
14日早晨,战斗结束,缴获甚丰。一些战士拿到缴获的美式枪械,想试几枪,林彪要求部队立刻停止射击,要让增援的敌人听不到枪炮声,知道这里已经被解决,好知趣而退。为了双保险,让敌人退兵,他让参谋写个字条,大意是:请你们不要来增援,你们先锋部队的全部人马我们如数收到。战场上只剩下贵军的尸体,你们可以来取。
随后,林彪签上名字,吩咐放一些俘虏带着字条回去。
林彪说:“他们是最好的见证。”毕竟以现有实力和刚刚的消耗,不足以同敌52军主力接着再打上一仗。
秀水河子战斗一共歼敌5个营,击毙、击伤和俘虏敌人1500多人,梁、彭两部共伤亡700余人。此战缴获各种火炮38门、轻重机枪98挺、步枪790支、弹药7万多发,汽车32辆。缴获的两台美制新式电台尤其弥足珍贵,对当时的通讯畅通起了大作用。
秀水河子战斗后,杜聿明调集两个师主力前来报复,林彪稳坐钓鱼台。2月17日晚,他有意安排到戏院看戏,演的是京戏《苏三起解》。戏终人散,林彪赶紧跳上刚缴获的一辆美式大卡车,连夜离开法库。
夜色茫茫,四野幽暗,林彪相信,戏院里的特务一定认为部队还在法库。实际上,在大前方,总部指挥机关和大部队正向康平县以北地区转移。
规模不大的秀水河子战斗在解放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是中共军队进入东北,在不断退却中主动作战,也是首次成建制歼灭国民党军。它的可取之处在于,林彪成功实践了“一点两面”“三三制”等一系列灵活机动的战术。
(摘自《围困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