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发展、推动转型,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是江苏经济发展的战略取向。“十三五”以来,江苏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紧扣产业结构调整主题,精准发力,层层推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江苏速度向江苏质量转变、江苏产品向江苏品牌转变。
政策引领,明确产业结构优化方向
以制造强省建设支撑产业结构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制造业必须当主力、打头阵、挑重担,战略定位准确、发展路径清晰。在全国率先出台《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确立建设制造强省总目标,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一中心”“一基地”建设的目标任务。制定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聚焦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总抓手和主要目标,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以高质量发展引领产业结构优化。抓住创新驱动这个根本。坚定走自主创新道路,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从整体上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大力培育新兴产业。聚焦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十大重点新兴产业,制定印发《江苏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编制《工业和信息化产业结构调整白皮书》,分行业制定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落实《江苏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综合奖补资金实施细则》,推进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速推动冶金、建材、医药、石化等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以绿色发展倒逼产业结构优化。优化重点行业空间布局。落实《关于加快全省化工钢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开展“263”减化和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破解“重化围江”难题,推动全省钢铁化工行业从沿江、环太湖、沿大运河向沿海战略转移,合理调整产业布局。严格把关产业准入。坚持用市场化、法制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以打造环境友好型生态产业为重点,坚持进退并举,实施节能减排技术装备改造升级。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创建国家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指导和推动各地以单位用地税收、产出以及单位能耗、用水、排放等相对性指标作为企业评价标准,以“亩产论英雄”倒逼企业集约利用资源。
集群培育,聚焦产业结构优化重点
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重点围绕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等优势产业,谋划制定13个领域先进制造集群培育方案,梳理27条产业链主要产品、关键环节和重点企业,编制强链补链指导目录,对标国际先进,通过聚焦重点、突破短板、完善生态,推动重点产业从单纯规模扩张转向结构调整、布局优化、集群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集群。
促进制造服务深度融合。以产业链为载体,促进集群制造+服务、制造+设计、制造+资本深度融合创新,鼓励集群制造型企业加大服务要素投入,加快经营模式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大力发展集成总承包、个性化定制、在线运维、融资租赁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实现由产品制造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型发展,以服务增效益,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示范企业、示范平台。
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关键在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聚焦新型电力装备、物联网等10个产业,以及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等6个产业的相关主攻环节,梳理确定重點产业领域“卡脖子”技术清单,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在江苏有基础的领域率先实现突破。组织实施高端装备赶超工程和工业强基工程,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实现部分关键技术和装备的进口替代,填补一批国内空白,降低技术对外依存度。研究制定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管理办法,以产业链技术评估为基础选择技术短板项目,每年确定和滚动实施不少于50个重大项目。
做强企业,培育产业结构优化主体
“百企引航”打造行业领军企业。以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为重点,综合考虑产品、技术、管理、资本和企业家等因素,在重要的细分行业特别是新兴产业确定100家左右重点企业,“一企一策”,精准扶持,力争用3—5年时间,推动这批企业在规模实力、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和产业生态整合力等方面达到国内行业领军水平。
“千企升级”做精做强中小企业。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导向,促进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改造升级,推动企业在规模体量、创新水平、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与国际先进对标。鼓励中小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做精做强,创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隐形冠军”。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推广产品专利标志,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优化服务增强企业活力。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力量、创新的主体力量,企业稳则经济稳,企业强则制造强。持续发挥“企业之家”作用,发扬“店小二”精神,主动靠前服务,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发展信心,营造良好氛围。在重大项目推进、培育国内市场、运行监测分析等方面加大力度,支持企业高端并购重组,鼓励自主新技术新产品在省内率先应用,做强龙头骨干企业。
标准领航引导企业质量提升。鼓励企业制定实施高于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创建一批质量标杆。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引导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和产品档次,分类打造自主知名品牌,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擦亮“江苏制造”新名片。
两化融合,增强产业结构优化支撑
推动智能制造赋能企业升级。智能制造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转变的关键一环。积极推进智能制造三年实施方案,开展试点示范,引导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智能化升级,推动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落实好《关于进一步加快智能制造发展的意见》,率先探索建设智能工厂,引导企业将智能化引入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创建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区,引导地方政府全面系统推广智能制造模式。
发展工业互联网连接跨界资源。平台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工业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和高效配置的重要枢纽。工业互联网平台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赋能制造企业,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实施工业互联网“528”行动,从战略、规划、政策、技术、产业等方面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按照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标杆工厂、“工业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标准,实施“一市一重点平台、一行业一重点平台”培育计划,依托龙头骨干企业建设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的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一批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推动企业上云促进产业链深度融合。建平台和用平台是驱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双轮,用平台的关键在于应用的落地。积极实施《加快推进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和“133”工程、“365”工程,以星级上云企业建设为抓手,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上线省“企业上云”综合服务平台,发布新版《“企业上云”工作指南》,组织“企业上云”全省行活动,积极推动中小微企业将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与平台全面对接,引导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提升企业竞争力。
责任编辑:陈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