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投融资体制缺陷与开发性金融的作用

2019-07-13 07:50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游翀
中国商论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公共品开发性投融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游翀

自改革开放至今,市场化改革不断进行,与此同时针对投融资体制逐渐深化改革。现如今,就投资主体实际情况来看,大体上已经形成多元化格局,并且投资方式以及融资渠道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市场化投融资体制而言,具有多层次以及分散型特征的投资决策机制和间接调控机制极为有利,为其运行创设必要基础条件。不过,当前我国所应用的投融资体制遭受传统体制根深蒂固的影响,对于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方面所提出的要求,无法进行充分满足,部分较为深刻的问题还有待深入处理[1]。

1 现行投融资体制关键问题

1.1 尚需明确政府和市场的投资分工以及政府投资范围

当前,传统体制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需求,为此,不断提高其转变速度,朝着市场经济转变,政府和市场在此过程中,其投资分工十分模糊,并且政府投资范围也仍需提高清晰度,必须进一步细化。所以,在落实经济转型工作的过程中,与投融资方面政府过度干预竞争投资,同时在市场机制功能越来越强的条件下,还需就准公共品范围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明确,比如政府工作以及市场配置内容等。在我国的金融分布格局中存在政府非黑即白等思维,造成严重影响,在政府投资和由市场主体负责的投融资这两者之间留有一定间隙,通常对其较为轻视,由此阻碍全新投融资机制的构建和完善,而且不利于准公共品投资等,对其产生较大制约作用[2]。

1.2 经济社会瓶颈以及准公共品投资亟需建立新型市场融资模式

由实践可知,在两个领域中,无法继续运用传统融资方式——准财政融资方式,要适应市场化发展趋势,必须寻求与建立全新融资模式。不过,目前此种新型融资机制还没有在我国得到全面发展以及广泛应用。第一,根据西方发达国家实际状况来看,PPP机制被普遍应用于准公共品投资中,而对比我国实际经济生活,其发展速度远远落后。第二,因为具有特定性质,而且尚处发展过程,由此产生较大制约作用,所以在此领域中资本市场和商业金融的功能与作用尚且具有较大限制,严重缺乏企业投资以及外商投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提高,逐渐增大对各种准公共品的需求,基础设施便是其中一种,必须全力促进不同市场化特征鲜明的投融资机制发展,主要包括PPP模式和开发性金融等,在准公共品投资范围内,致力于建立具有多元化和市场化特征的投融资模式。

1.3 针对经济社会瓶颈以及准公共品投资范围内长时间存在的投资风险加大控制力度,建立新型制度和机制

现如今,我国金融领域问题众多,主要包括体制不健全、未妥善管理政府投资以及有待完善手段等。在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提高的过程中,给予两个领域充足投资,并且高效、合理管控投资风险,为我国发展战略等的落实创设必要条件。开发性金融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大体构建起风险控制机制与相关制度,在不断健全与发展过程中,可充分发挥对经济社会瓶颈以及准公共品范围内长时间存在投资风险的控制作用[3]。

1.4 政府部门通过新型管理政策与手段指引经济社会瓶颈以及准公共品投资范围内的市场投融资

从政府角度来讲,基于传统投融资体制,通常以预算内投资为手段实现对经济运行的调整与控制,当进行转变时应该充分认知到必须通过政府利息补贴等给予公共物品,并实现调整与控制投资的目的。不过,轨道转变这一过程介于循序渐进和一蹴而就之间,由此导致全新手段与方式没有得到完善与充分使用。在行政手段方面,当前政府尚且将其作为非常重要的依靠,产生巨大依赖性,不仅有必要针对土地供给以及投资项目控制借用行政手段进行调控,还需要利用行政手段影响银行信用贷款。目前,亟需在实践过程中加强探寻的问题是,通过何种方式加大经济法律手段和相关政策间接调控投资的强度[4]。

2 国家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思路

国家以市场参与主体为对象,就其投融资行为在制度方面作出相应安排,也就是投融资体制。针对此种体制而言,它是经济体制中的一部分,计划经济体制对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投融资体制有着一定需求,市场经济体制同样如此。如果所做的投融资体制安排具有较强合理性,能够为投资提供较大帮助,且使投资效率处于较大水平,进而促进经济高效、平稳增长。当下,我国处于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阶段,从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亟需针对金融投融资体制进一步开展市场化改革。现下,我国所运行的投融资体制主要有三种:一是政府投融资;二是政策投融资;三是市场投融资。但是第二种投资体制没有进入市场,基本依赖于所属国家的商业银行进行摊派,通过政策金融债券的发行处理资金来源问题,必须尽量实现该体制市场化,利用市场达到资金筹措的目的。政府投融资完全是政府行为,其融资来源不仅可以是财政预算,还可以是市场筹措。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当利用市场筹措方式时,必须充分满足市场需求,进而逐渐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3 开发性金融的作用

3.1 利用市场建设方式建立全新融资模式

我国经济正处于关键转型期,由于市场体系有待完善,引发信用缺失等各种现象。对此。开发性金融可以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有效解决该问题。由于此种金融方式将国家信用作为重要基础,制度建设等级的最高处为信用建设。在信用建设各项内容中,组织增信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要是为了有机结合政府组织独特作用和开行融资独特作用,促使此种优势朝着信用优势转变。比如说,可构建信用担保体系,将第三方评级公司引入其中,从而进入运作阶段,确保信息的透明度以及公开性。该方式往往经由建立信用结构以及风险控制,实现对信用风险的控制,针对多元投融资体制基础上信用缺失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能够大大降低。

3.2 构建稳定性较强的长期融资途径

开发性金融自1998年发行债券至今,每个星期均发行债券,且确保其规范性。基于此必定可以在长时间中相对稳定地由相关资金来源提供重要支持。同时,基于开发性金融,持续研发新型债券,由此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实现成本节约的目的。另外,浮动利率债券也得以运用和推广,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因为利率发生变化而引发的风险。

3.3 有机结合融资优势和政府组织协调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与市场建设

针对开发性金融而言,其自身融资优势十分突出,不过要将此种优势发挥到最大,只能同政府结合。政府掌握干预权,正因如此,组织协调即为其优势之一。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且面临完全市场化局面时,通常政府不必直接参与其中。而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因此政府有必要给予一定干预。政府和市场在此条件下密切联系,确保市场经济过渡的稳定性,并给予发展强度支持,创设良好环境。

3.4 提高内部治理完善程度,统一国家信用和市场业绩

从开发性金融的角度来讲,基于国家信用利用凭借市场业绩达到政府目标为其核心内容。这一金融方式的重点为市场业绩,并非自身利益,其终极目标为经济发展。当处于具体运行中时,必须确保财务经济分配以及费用支出的公开性与透明度。与此同时,也可要求员工参与经济方面的重要决策,管理和经营均需符合民主要求。将利益让给企业,这不仅是开发性金融的根本,还是财政补贴的拓展。

3.5 形成控制长期风险的新制度安排

开发性金融现在已形成可控制时间较长且额度较大风险的制度安排。第一,通过组织增信,在政府承诺、信用与协调的基础上,对信用缺失以及市场建设加强完善,有效预防存在时间长的风险。第二,结合开发性金融和政府协调、宏观调控以及资本市场,构建起与此种金融方式特征一致的风险管理体制,并建立信贷管理体制,其具有三线并行特征,一是业务推动;二是风险控制;三是稽核监督,在制度方面实现对操作风险的有效应对。同时,通过委贷会制度等的应用,严格把控风险的入口处,并且加大贷后管理强度,对下游潜在风险进行严格监督和控制。第三,开发性金融针对国家信用的证券化,利用市场化手段达到金融债券发行的目的,与商业银行零售储蓄覆盖风险相比,在效率与品种等各方面都具备了高于它的能力。除此之外,这一金融方式先于其他金融方式开展信贷资产证券业务,促使信用风险向市场风险转变,不仅能够提高自身流动性,还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信用风险。不过,国家资产证券业务目前仍旧在试点环节,与之相关的规章制度有待完善,对于开发性金融而言,需要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自身对市场和信用这两者建设的作用,针对将要实现证券化的部分长期信贷资产中由于市场经济与信用体系尚需完善而引发的较短时间中没有明显体现的长期风险,实施必须管控。此种举措不仅有利于开发性金融开展市场和信用建设工作,还可以健全开发性金融体制。

4 结语

综上所述,近些年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改革深化,在此背景下国民经济转入快速转型阶段。对于企业而言,有必要投入巨大资金,由此拓展规模,并且政府同样有宏观调控需求,给予投融资政策一定干预。不过,随着经济的多元发展,传统投融资体制已无法满足该方面的需求,而现行投融资体制出现许多问题,对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制约作用。目前研发出开发性金融,这一新型体制将国家信用作为重要基础,充分发挥市场业绩的支持作用,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信用机制与制度,充分解决现行投融资体制存在的问题。

猜你喜欢
公共品开发性投融资
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性金融融资战略的相关研究
Development Financial System
投融资关注榜(2019.6.16-2019.7.15)
6月投融资关注榜(5.16-6.15)
4月投融资关注榜(3.16-4.15)
浅谈资本化视域下地方公共品供给的财政激励机制
浅谈资本化视域下地方公共品供给的财政激励机制
3月投融资关注榜(2.16-3.15)
开发性核电厂厂址保护工作探索与初步实践
我国政府采购服务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