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羽佳
河南省实验中学 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网络金融的迅速发展,其带来的全新的理财观念和消费观念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消费形式,成为了高中生主要的消费渠道。由于网络金融消费发展迅速,不论是法律条文还是在消费上还存在许多空白,加上高中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新形势下的金融是一把双刃剑,影响着其理财和消费的内容和形式。
(一)使高中生消费更加便捷。网络时代下的消费更加便捷。随着移动网络设备和信号的全面覆盖,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端就能随心所欲的购买。消费便捷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上网条件的优势。手机、平板的便利性,使客户端的下载更加简便。其次,消费手续简便。我们通过实践发现,大多数客户端的下载和消费,只需要电话号码注册,消费则只需要基本信息的填写,就能轻松购物。最后,配送网点的普及。大多数高中生对于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电子产品和食品消费都更倾向于隐瞒父母。及买及送及取的便利性成为高中生消费的主要诱导因素。
(二)使高中生消费渠道更加多元化。高中生的资金来源基本依靠父母给予的生活费,部分学生通过一些寒暑假兼职来达到储蓄、消费的目的。我通过对市面上十多款app的下载和调查,发现大多数消费类的app,消费都具有综合性,例如支付宝和微信,具有绑定银行卡、零钱支付、附带交友、理财等功能;而美团、苏宁等也无需依赖支付宝,可以单独绑定和支付。支付渠道的多元和便利性促使消费渠道多元化。
(三)刺激高中生冲动消费。高中生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也乐于去尝试,更注重体验感。网络金融更注重消费者消费期间的体验感,加上高中生理财能力和消费观念还不成熟,很容易被一些商家宣传和同学刺激所引诱消费。通过对我校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高中生进行调查,发现女性消费更易冲动,而电子产品对其吸引力较大,例如kindle、摄录机、电脑、游戏设备等产品,更能激发高中生消费。
(四)诱使高中生提前消费。一方面,众多例如花呗、白条等免息功能的出现,让高中生逐渐陷入消费的误区,盈余成为了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另一方面,社交网络提供了炫耀的平台,加上明星效应的引导,提前消费成为了一种沟通和聊天的需要。超前消费是否有利于学生培养理财能力,这是比较有争议的,在我看来,超前消费并不能成为长期理财和合理消费的动力,而自我的克制需要超前消费来诱导,这属于深层次的理财观念的缺乏。
(一)提升了高中生的理财意识。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高中生对自己资金和负债的管理和规划都有自己的思考。不论是超前消费还是新闻宣传,毫无疑问,正确的理财和消费观都逐渐深入我们内心,促使我们不断朝这个方向靠拢。通过老师上课所讲,我思考发现,互联网时代下的金融加快了高中生理财观念的形成,部分学生开始关注记账、存钱和投资,关注长期的个人发展,而逐渐摒弃了冲动消费,喜欢就买的消费观念。通过调查问卷的发放,一些消费金额较大的产品,部分学生还是抱有长远发展的考虑,例如摄影机记录生活和学习状态、数位板的购买锻炼绘画技巧、健身卡在保持身材的同时,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等。
(二)提供了更多理财工具。网络时代下的金融学促使更多理财产品的出现。一方面,理财从传统的储蓄逐渐到股票、基金、不动产、p2p;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理财产品对我们学生的辨别能力、认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需要学生对理财知识的学习和检索,才能更好地把控自己的资金和负债情况。
(一)培养合理消费观。从自身出发,我们在资金来源形式单一的情况下,应当关注和了解别人的理财和消费形式,从基础的记账和储蓄为主,并每月作出收支总结。通过总结可以看到自己的消费那部分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哪些属于冲动消费。理财观念的培养更多的是树立对“钱”的概念,了解到钱并不是省出来的,而是合理的规划才能是资金流动起来,获取更大收益。我们作为高中时,应当端正态度,合理消费、理性消费,在收支中锻炼自己的理财能力。
(二)家长应树立好榜样。家长作为一个家庭的主心骨,其自身的理财观念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消费观,更关乎着整个家庭的成长轨迹。家长对于家庭收支应当合理把控,营造良好的理财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真正做到不盲目、不跟风。
(三)学校开设理财课程。学校开设理财课程是必要的。近年来,网络信息存在诱导性,在网络上了解到的信息往往不全面,甚至避重就轻,诱导学生进行购买相关理财产品。因此,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开设相关课程能帮助学生构建和完善理财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随着网络金融的发展,高中生的消费更显活跃,而消费理财方面的知识就成为了高中生的短板。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不断提升自身的判断能力,为以后的长期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