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琦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22
在目前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在同步增长,这也对电力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生产压力,同时也增加了电力企业正常运营生产中的各类物资需求。而由于电力企业中开展物资集中采购和配送管理是保证电力企业物资需求、减少电力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物资浪费、提高其生产效益以及市场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针对目前比较复杂的此类工作内容以及涉及较多专业要素等特点,重点要在开展物资采购过程中做好严格控制工作,而且通过规范化以及法制化的运行和管理方式来保证电力企业的物资供应以及正常电力供应。
电力产品属于目前社会中的特殊产品类型,表现出无法进行储存的特点。而且在目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对电能的需求量在持续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电力企业的生产压力,使得电力企业生产中各类物资的需求也在不同增长。但是由于电力企业中的自动化生产水平较高,在上述发展趋势下也增加了电力企业自动化生产中的故障概率,影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更是会由于频繁的停电现状而导致供电服务质量的降低,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表现出电力企业的信誉度会逐渐降低,并且会影响电力企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等问题。尤其是在目前人们的电能需求量在持续增长的同时,电力企业也加大了电力生产和基础工程建设规模,在实现对电网完善的同时,实现对用户供电的稳定性。而针对此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各种设备和材料等物资来说,为了对此过程中的生产成本以及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和降低,就需要提高对物资采购管理的重视。在目前推动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以及精细化管理的运营模式下,电力企业为了实现对物资采购中额外成本的减少,保证上述过程中的资金充足,就需要通过集中采购和配送管理的开展来确保与供应商之间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保证电力资源质量的优质以及市场竞争力水平的提升。
在目前开展电力企业物资集中采购和配送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履约管理的协调难度较大以及没有及时开展物资采购等问题。对于前者来说,主要就是在开展物资的配送、交付以及付款和结算的过程中,没有做好物资单位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协调作业,但是对厂家的生产和投运时间造成影响,或者是由于智能电站或其他厂家而影响履约管理工作的问题。对于后者来说,则主要表现在没有对电力企业运营中所需要的物资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统计,无法准确把握其使用时间以及数量,表现出无法满足应急类物资供应需求的问题。还会由于没有合理设计物资需求量而出现实际物资与计划差距较大的情况,这会导致出现大量物资长期积压而造成资金浪费的问题,或者是表现出在需要时相应的物资库存短缺而影响电力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问题。
4.1 提高对供应商管理的重视 为了通过物资集中采购和配送管理来保证物资供应的安全与可靠,需要结合自身所需求的物资类型和特点来做好对供应商的考察工作,在保证所选择的供应商具有相应资质以及较高信誉的同时,保证工资供应而且实现对其成本的控制,实现上述目标。同时还要针对所采购的物资进行完善的反馈机制的建立,定期考核和评估供应商,实现采购风险的降低。通过定期对采购物资质量的检查来确保物资的安全与可靠。
4.2 进行集中采购与配送管理约束机制的建立 为确保物资采购工作的有序开展,不仅要对采购人员的权利和业务进行明确,还要做好重大采购活动的集体、民主决策以及监督工作,通过对权力的分散以及统一的验收决策来实现上述目标。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物资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规范上述物资管理的整个过程,还要通过合理的奖惩措施的实施,实现采购工作质量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对物资采购的成本控制进行积极引导,实现物资价格的透明化以及资金浪费的减少,做好对物资采购和配送过程的公开监督工作。
4.3 进行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此信息系统需要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电力企业的发展背景来进行建立,主要的目的就是实现定额、计划、合同、账目、库存以及设备生产和统计表等相关资料的全面管理以及各部门职责的明确,通过对上述内容的优化管理来实现物资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通过此系统的应用还可以明确电力企业物资管理过程,明确起重的业务处理等相关问题,在及时掌握各种项目变更、库存、到货以及质量缺陷信息内容的同时,实现物资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此外在通过集中采购和配送来代替传统物资管理模式的同时,还要重点做好其生产运营中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的物资保障工作,通过供应商的优选以及长期合作关系的确立,保证紧急物资的直接调用,保证抢修物资和备品备件的及时供应,实现对各种故障的紧急处理。
鉴于目前开展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中所涉及的较多内容,为了保证电力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就需要采用物资集中采购以及配送管理模式来实现对电力企业中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控制其造价和经营成本。同时还要在加强不同部门与供应商之间有效良好沟通的同时,实现电力企业中的物资管理水平以及市场竞争力水平的提升。同时还可以实现其运营成本的降低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确保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