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研究

2019-07-13 09:04余晓民安徽省太湖县文化馆安徽安庆246401
名作欣赏 2019年30期
关键词:文化馆文化遗产物质

⊙余晓民[安徽省太湖县文化馆,安徽 安庆 246401]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涵厚重,它们以非物质的形式在历史长河中流传至今,记录了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凝聚下来的智慧和经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记载人类发展史的“活化石”,它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类的心理诉求和精神向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不拘一格,外延十分广泛,常见的民间手工技艺、民俗礼仪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历经沧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么受自然的损毁严重,要么因人类的不重视而渐渐消亡,它们中的很大一部分正面临着绝迹的危机。文化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与宣传的重要载体,认清其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对于充分发挥文化馆的职能,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它在人类的代代相传和口传心授中流传至今,宏观上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微观上则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信仰。就笔者所生活的太湖地区而言,最为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罗汉除柳”、曲子戏、花梆舞。其中,“罗汉除柳”俗称“赶柳”,它体现了人们对安定和谐、美好祥和的生活的向往,曾受周恩来、朱德等国家第一代领导人的高度赞誉,2000年,“罗汉除柳”被纳入中华舞蹈志之《安徽卷》中,成为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曲子戏是太湖县的一个古老剧种,主要以家族传承的方式流传至今,然而随着社会风尚的转变,太湖曲子戏的传承环境恶化严重,目前已经处于濒危状态;花梆舞俗称打梆子,在2008年时被列为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同样身处危机之中。其实我国自2006年起其就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以此彰显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无形的财富,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的文化自觉。正如国内著名学者费孝通所言:一个民族要产生文化自觉,必须首先对自身的文化基因有深刻的了解,其次再对这些基因进行现代化的解读,从而使精髓的部分继续发扬光大,成为由现在迈向未来的新起点。除此之外,还应当将中华传统文化放在全球化的视域下进行解析,探究我国文化与他国文化的关系,以此来促进全球多元文化体系的构建。费孝通学者对非物质文化的理解从某种角度上折射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的意义,总的来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必须基于清醒的文化自觉,并以政府行为为主导,以全民族的共同保护为主体,以“抢救”为手段,刻不容缓。

二、文化馆的职能

地方文化馆是地方政府为了对当地文化进行更好的保护和弘扬专门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这里云集了一个地区的传统和现代文化。地方文化馆既是国家的基层文化机构,同时也是当地群众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场所,它对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功不可没。其一,地方文化馆具有教育教化的职能,通过开展各类讲座、培训、展览,向大众传播和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知,使人民群众在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同时也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这既有利于一个地区精神文明的建设,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其二,由于地方文化馆是集中收藏、研究及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它既可以通过现代科技,向人们生动地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又可以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人们生产生活的细枝末节中产生的,它既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个性,又展现了一个民族的审美意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和形式不拘一格,除了最常见的以声音和形象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无形的技艺。地方文化馆在向人们展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扮演着提醒人们主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色。

三、文化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

(一)政策方面的优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向来都很受我国政府的重视,尤其是随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实施,各省份、地区的文化部门更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在“十七大”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各级单位要加强对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提出“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号召;在我国的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以《保护发展文化遗产,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名,发表了关于保护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见解,为各地执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除了中央领导人对该事项的高度重视,全国人大及国务院的相关部门也在步调一致地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201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至今仍在执行,此外,我国的多个省区比如福建、云南、贵州、江苏等都结合本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需求制定了地方性的法规。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重视奠定了文化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的政策基础,加上地方文化馆本就隶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这就进一步为文化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建了优势和便利。

(二)地域方面的优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突出特性就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它是在特定区域的人文、历史、经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产生的,与生俱来地带有地域属性,地区的生态环境、文化习俗、人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都镌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决定了一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另一个地区的各有特色。地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存在的土壤,可以说离开了地域,保护和传承就如同无源之水。而地方文化馆就是浓缩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和风情后的载体,文化馆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与地方文化建设密切相关,这就是地方文化馆最得天独厚的优势。地方文化馆囊括了一个地区特色最鲜明、历史最悠久的歌舞、戏曲、技艺,是一个空间上有限、包容力上无限的场所,在地域上占有绝对性的“地利”。

(三)队伍方面的优势

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地方文化馆还具有队伍上的优势,这体现为:其一,在认知和理解的层面,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一个特定的地方产生和发展的,地方文化馆同样如此,“同根同源”使文化馆能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当地文化传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产生共鸣,并准确而深刻地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意义。在本土文化的长期熏陶下,地方文化馆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难以被外人所理解的部分感同身受,并且以当地民众为主体的传承队伍在传承了外在的技艺、程式、习俗的同时,也将内隐的文化内涵一并传承下来,这就避免了只传其表,不传其里的问题。其二,在情感认同的层面,中国人向来就重乡情,包括家乡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这种与生俱来的乡情使传承者能够以自发的文化自觉来吸收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有了积极主动的态度,传承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综上可见,地方文化馆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地方政府应当重视并加强地方文化馆的建设,在外部积极增加地方文化馆的馆藏,在内部不断丰富地方文化馆的内涵,使地方文化馆充分发挥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

猜你喜欢
文化馆文化遗产物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6)
作品赏析(2)
Tough Nut to Crack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