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明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提出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辖区内发生的111例手足口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11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根据分析结果显示,导致儿童发生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EV71感染、咬手指、饭前不洗手、家长预防知识欠缺、手足口病病例接触史,其中咬手指、饭前不洗手、家长预防知识欠缺以及手足口病病例接触史这4个因素有增加手足口病发病的风险。结论:为了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首先应当提高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认识,进而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对儿童密集场所的管理和监督。
【关键词】 手足口病;危险因素;预防对策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等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这类疾病多发于低于5岁的儿童人群中,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四肢远端水泡样皮疹、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发热、神经精神症状等[1]。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急性瘫痪、爆发性心肌病、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等,进一步导致患者死亡。手足口病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d,平均3~5d。由于病毒的传染性比较强,而且传染的速度快、途径复杂,因此易导致手足口病的暴发和流行。本研究主要探讨儿童手足口病危险因素以及预防对策,选取本辖区内发生的111例手足口病患者和111例健康体检儿童为研究对象,旨在调查分析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提出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辖区内发生的111例手足口病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65例,女46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2.1±0.7)岁;另选取同期的111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其中男63例,女48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2.3±0.6)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患儿均经过临床明确诊断和治疗;2)收集到患兒相关病史或者检查资料;3)研究符合伦理道德,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患儿患有其他传染性疾病,或者严重的感染性疾病;2)家属依从性差,不配合或者拒绝参加研究者。
1.2方法
问卷调查: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标准化调查问卷,由本院统一参与培训的调查员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因为参与调查的对象年龄相对比较小,因此问卷由调查对象的监护人代为填写。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居住环境、人口类型、居住卫生情况、个人卫生情况、手足口病病例接触史、监护人对手足口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发手足口病发病过程以及就医经过等。
样本采集:采集研究对象的肛拭子或者咽拭子或者粪便的标本,检测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以及总肠道病毒的特异性核酸。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20.0处理。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情况
将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导致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EV71感染、咬手指、饭前不洗手、家长预防知识欠缺、手足口病病例接触史,而大小便不能自理、儿童的类型等因素对手足口病的发病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以手足口病作为因变量,而将各个单因素危险因素中有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咬手指、饭前不洗手、家长预防知识欠缺以及手足口病病例接触史有增加手足口病发病的风险。见表2。
3 讨论
每年6~8月是儿童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这类疾病具有起病急、发展快、传播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在人群密集的地区进行传播和扩散,造成流行病。虽然我国各地区疾控部门均对手足口病加强了检测和防控,但是这类疾病仍然呈现出发病强度高、疫情分布广、重症死亡率高等特征[2]。当前我国手足口疫苗刚刚上市,接种范围小,预防手足口病毒型别单一,未达到全面彻底预防目的,因此深入分析研究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生发展,对影响其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EV71感染、咬手指、饭前不洗手、家长预防知识欠缺、手足口病病例接触史都是导致儿童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咬手指、饭前不洗手、家长预防知识欠缺、手足口病病例接触史这4个因素有增加儿童发病的风险。因此应当对此制定有效的手足口病预防对策:1)首先抚养人应当提高儿童卫生保健的意识,了解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对手足口病的病因、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儿童接触病原病例,降低儿童被感染的可能性。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应当重视儿童的饭前洗,时刻叮嘱儿童在接触食物前先洗手,同时教导儿童不要咬手指,可以适当采取奖励或者惩罚措施以使儿童养成不咬手指、饭前洗手的习惯。2)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大手足口病疫苗研发投入,提高儿童家长的手足口病防治意识,进而更好的实现手足口病发病率的降低。
综上所述,咬手指、饭前不洗手、家长预防知识欠缺以及手足口病病例接触史这4个因素有增加手足口病发病的风险,为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应当提高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认识,进而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对儿童密集场所的管理和监督。
参考文献
[1] 高海明,黄世旺,戴舟艳.某幼儿园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调查[J].预防医学,2014,26(04):397-399.
[2] 段蓉,刘景壹,沈红,等.2013~2015年上海市徐汇区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与病原学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7,33(01):63-65.
[3] 黎健,潘浩,肖文佳,等.上海市2010~2014年确认和疑似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11):1249-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