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戡
“七时起床,九时赴鄂省府候谒委座。十时卅分召见,垂询近况及点验情形。待予请求军事工作时,即责予过去有军阀思想,问予已知改过否?由此可见其对余印象仍不佳,一时难有出头之日,谈话亦不过三分钟。十一时返旅舍,闷坐数小时,叹予命运太坏。自问人不如我者,皆得幸进,予存一片愚忠,始终不为人谅解,夫复何言。”1938年6月18日,陈明仁日记里写下被蒋介石召见前后的情形。
陈明仁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历经北伐、抗战、国共战争,在国民党军中素有猛将的名声。1949年8月,他在湖南率部起义,1955年9月被授予解放军上将军衔,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关于陈明仁的传记、回忆所在多有,陈本人也留下了一部自传,但事后追述往往被時间冲淡了细节,难以见到如上所述的生动光影。
2017年底,陈明仁后人联手学者,将其1936年到1947年的日记(中间欠1940、1943、1946年)整理出版,让许多传说有了第一时间、第一视角的记录。同时,许多牵涉陈明仁命运的重要事件,虽然发生在日记覆盖时段之外,却在日记中多有因应,与其它档案、回忆互相参看,颇堪玩味。
【“倒台将军”是郁闷学员】
陈明仁日记开始于1936年1月1日,第一句话便是“从今日起戒酒戒怒”,此后日记中也屡屡自我约束,“凡事要和平”“若此等性质不改,前途有莫大黑暗也”。此时,陈明仁在陆军大学正则班第13期学习。对于二十郎当岁的上尉、少校来说,考入陆军大学无异于鱼跃龙门,但已经身为陆军少将的陈明仁却烦躁不已,日记中有各种活灵活现的记录。
1936年5月29日,陈明仁去拜访黄埔军校同期同学孙元良,“孙元良竟瞧不起不在台的同学,好意去拜会,他竟拒而不见”。9月29日,他去拜访老长官何应钦、卫立煌,也未能得见,又写下“今日之社会,不是在台之要人不必去会要人,十有九会碰钉子”的议论。
陈明仁对“在台”与否的斤斤计较,终于在1937年2月3日集中爆发,“本日午后行至一家照相馆门口,看见里面挂着一个相片,带中将阶级,不禁心中大有感动。予如不被奸人弄鬼,绝不致倒台,今日当然也是陆军中将。窃思予任中将时此人还是少将,不料今日伊铨叙中将,予倒只得一个少将,愧死我也,气死我也”。
这也是链接陈明仁当时情绪与过往经历的引子。陈明仁自黄埔军校毕业后,因作战勇猛,发展一度颇为顺利。1925年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围攻惠州时,排长陈明仁身先士卒,于所在教导第4团中第一个登上惠州城墙,为后续部队打开突破口,从此一战成名,直接晋升为连长。1934年4月,年仅31岁的陈明仁出任第80师中将师长,在500多名黄埔军校同期同学中,地位能与他比肩的不过十余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陈明仁很快遭遇挫折。1934年9月,升任师长仅5个月后,陈明仁遭蒋介石下令撤职查办。其原因,据时任东路军总部上尉参谋黎一民回忆,是第80师在围剿红军时受了不小损失,“陈明仁将军干脆把丢失了的人和枪,统统隐瞒下来不往上报,全师粮饷经费按月具领。但不知哪位好事者,把这件事向蒋介石告发了”。
陈明仁旧部罗召南则回忆,第80师与红军作战失利后,“陈明仁认为是(东路军总指挥)蒋鼎文对敌情判断不明,不应将全师主力分割使用,以致坐失战果,对蒋总部所谓联络人员破口大骂。蒋鼎文到陈防地视察时,陈又避不见面”,加上点验官兵人数查出了问题,于是“蒋鼎文即联系陈一贯骄傲,添上‘作战不力及‘贪污等罪名报告蒋介石”。
结果便是陈明仁在3年后的日记中所述“被奸人弄鬼”而“倒台”。他在庐山训练团短暂受训后,降任到第2师担任少将参谋长。军政部部长何应钦绰号“何婆婆”,对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多有照顾。1935年1月,何应钦给蒋介石发电报,称陈明仁是因“为人耿直,致遭谴责”,希望念“该员历经战役,不无微劳,可否俯赐录用,俾图奋勉”。结果蒋介石对陈明仁印象颇差,直接批了一句“此人尚有劣迹,当待面谈”。
谈话情况如何并没有记录,但显然不妙——面谈当月,陈明仁便被安排到军事参议院,当了一名少将参议,无事无权,比师参谋长还要人微言轻。
1935年2月,陈明仁和几名黄埔同学一起请愿进陆军大学旁听,获得批准后又转为正式学生,结果被陆军大学教育长杨杰大加讽刺,“本日受杨杰之侮辱太甚,因其当众讲话时,谓要求领袖送入陆大者,都是败类”(1936年5月25日)。事业与学业双重不顺叠在一起,无怪乎他看到昔日后进跃升到自己之上,便要大动肝火。
【辛苦经营的预备师长】
“陈明仁是军校一期同学,以未在中央军中工作,很多战争亦未参加,故升迁较慢。在抗战将近胜利时,尚任仅三个团的预备第二师师长”,做过集团军总司令的同学李默庵曾如此回忆,虽然不尽准确,却点出了抗战期间陈明仁最重要的职务。
陈明仁得任预2师师长,与本文开头一幕有直接关系。1937年12月从陆军大学毕业后,他仍是以军政部少将部附空头衔,干些点验部队的临时差事。陈明仁对1938年6月18日的谒见非常失望,但是情况变化出乎他的意料。
谒见次日,陈明仁接到了第6补充兵训练处处长的任命。6天后,陈明仁正准备就任时,又收到新命令,“奉部长何(应钦)电话谕:改任予为第二预备师师长职”。时隔近4年,他终于回到了当初的职位。
预2师并非精锐主力,而是贵州省保安团组成的新部队。陈明仁回忆,该师开赴前线后,师长冯剑飞去见蒋介石,“蒋问这个部队能否作战,冯答‘没有把握。蒋一怒将冯撤职”。此时,恰逢蒋介石刚召见过陈明仁,或许是对陈“请求军事工作”的要求还有印象,加上何应钦的推荐,陈明仁如愿以偿。
对这次来之不易的带兵机会,陈明仁极为重视。到任之后,每天日记不离视察训话、督导训练,一扫过去的低落情绪,显得极为勤勉。连日记中的牢骚,也变成了吐槽“干部能力太差,无良好成绩”(7月10日)、“干部动作生疏,殊为忧虑”(7月15日)。
陈明仁对预2师注入了极深的感情。1938年7月下旬,预2师投入保卫九江的战斗,坚守阵地9个小时,完成任务后撤出。第9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对陈明仁的表现颇为满意,他建议将陈明仁调任第40师师长,解散预备第2师,将其官兵补充其他各师,获得了蒋介石批准。
第40师系财政部税警总团改编,武器装备、官兵素质远胜预2师。但陈明仁认为“以个人利害论,予调长40D,当比现在地位好,但部下则将陷于不可想象之境地矣”(8月4日)。第二天,陈明仁赶到武汉谒见何应钦,称“预二师本来是一个不能作战,而且不必参加作战的部队,可是结果在战斗中完成了任务,并未溃退,比任何老部队还好些,上级也曾奖励,现在反而又将它的番号撤销,这仿佛成了一种处罚”,并表示对所部贵州官兵難以融入其他部队,“我不忍坐视他们将来流离失所,我只好和他们共进退”,说服何应钦提出保留预2师的意见,也得到蒋介石批准。
陈明仁在8月5日日记中写下“已奉委座谕:恢复本师建制,预备各种补充,报告一概批准”时,想来是很开心的。但他没有料到后续发展会变得复杂。陈诚与何应钦是蒋介石麾下两大巨头,原本就有隔阂。陈诚对自己的主张遭何应钦驳回极为不满,再度上书坚持撤销预2师。蒋介石正在应对武汉会战,大约无暇细查前因后果,竟然又照准了。
于是,9月2日陈明仁日记中出现了如下记载,“(午后)二时奉到总长何、司令长官陈电令:本师开箬溪,归第八军李军长,分拨前方出力部队补充”,他还感叹“部队整训略有头绪,人事亦刚就完备,忽又拨补,不能发扬设想之作战力,殊为可惜……早知如此,又何不遵前令拨补,倒还来得痛快,免得许多麻烦”。事情并未到此结束,何应钦同样不甘于落后陈诚一马,事情再度转机。9月18日午后,前一夜因为办理部队拨补事宜“心绪不宁,殊难安眠”的陈明仁,接到何应钦电令“(预2师)师部及直属部队人员,不必遣散”,陈明仁摸不清楚情况,在日记中写到“此电令之意,莫卜是何作用也,只有听其自然而已”。
到9月24日日记中,真相得以揭露,“本日上峰已决定恢复预二师番号,即予补充、开长沙训练”。陈明仁对此颇有些兴奋,“在此三月中,取消二次恢复二次,亦谓不倒翁也”。
【纠缠积怨始终未解】
预备第2师师长一职陪伴陈明仁到1942年4月,此后他专任第71军副军长,参加指挥滇西抗战龙陵、松山等历次血战。1945年抗战胜利前,陈明仁升任第71军军长。战后,他率部赴东北接收,从此踏入国共战争的战场。
陈明仁日记结束于1947年,最后两条分别是9月1日的“交卸七十一军军长职,就任第二兵团司令官。私章由刘参谋长收回”,和9月5日的“私章发兵团参谋长”,背后是1947年6月的“第三次四平战役”,陈明仁因率第71军死守四平成功,成为国民党军中当时仅有的9个兵团司令官之一。可以说,他再度回到了同期同学中的第一梯队。
官越做越大,陈明仁日记的内容却越来越简单,多数只有住在哪里,和谁吃饭而已。四平战役期间,陈明仁特别抄录了三封来电,两封来自蒋介石,一封来自参谋总长陈诚。电报中,陈诚以弟自居,赞扬陈明仁“兄暨各师长及全体将士,浴血苦斗,发挥黄埔之精神”,显得极为亲切。
多年后,陈明仁回忆起1938年取消预2师之争时,说自己因此被陈诚视为何应钦一派,“始终把我看作是眼中钉,一直不放心我”。四平之战中得到陈诚专电勉励,对陈明仁来说可能颇有象征意义。1947年8月,陈诚调任东北行辕主任,陈明仁升任兵团司令也出于他一手安排。表面上看,两人似乎已无芥蒂,但一场新的风暴很快到来。
1947年9月11日,陈明仁前往南京谒见蒋介石,汇报时提出在军长任内亏累了东北流通券九千万元,请求予以核销。谁料此事勾起了蒋介石对陈明仁的恶劣印象,甚至认为陈是“贪婪之徒”,不但电令陈诚查究亏累,还要查清陈明仁在四平、沈阳各银行有无假名存汇情况、第71军薪饷是否发清等问题。9月20日,陈诚回电称,陈明仁的亏累系因作战需要,陈在四平战役扭转时局有功,建议免予追究责任,并准。
事情并未到此结束。4天之后,陈诚突向蒋介石报告,称东北部队“一般军风纪均极废弛,以七十一军为甚,凡该军所驻防地,多方勒索,已遭人民痛恨”,又声称联勤总部报告第71军在四平解围后将八百多吨救济物资劫掠一空,认为陈明仁“苦守四平,固属有功,但对所部不加约束,纵取扰民,丧失民心,于战后复不顾政府对外协定,抢掠救济物资,致损国际信誉,殊属情难可原”,建议予以撤职查办。
蒋介石给了陈明仁辩解的机会,听他对亏累、控告从何而来一一说明,再次下令核查。事情一拖就到了12月,国防部监察局局长彭位仁、第6补给区司令刘翼峰清查后报告,未发现四平、沈阳各银行有假名存汇情况,第71军军饷已发清,并确认陈明仁亏欠的九千多万元确属战事需要,建议核销。12月29日,陈诚也向蒋介石报告,称控告陈明仁者确有临阵脱逃情形,但坚称第71军在四平解围后抢去粮食200余火车车皮、食盐7900余担。
报告最后,陈诚话锋一转,“当时以久战疲敝之师,杂以地方保安团队,战况惨烈之际,掌握不免困难,尤以该部血战四十日,四平得以保卫,扭转战局,树立殊功,亦可功过相抵”,建议免除陈明仁责任,获得蒋介石批准。
表面上看,陈诚也是出于一片公心,但将档案联系起来观察,却发现并非如此。4天前,陈诚已向蒋介石报告“查第七兵团(陈明仁)司令部因主持乏人,已饬自十二月底暂行结束,其直属队所有装备,亦已饬交新7A接收”,第7兵团就是陈明仁第2兵团改番号而来,原来在建议对陈明仁免责之前,陈诚已经利用自己的权限,变相搞掉了陈明仁复出的基础。
1948年2月16日,陈明仁调任国民政府参军处中将参军,再度成为闲官。不知此时的陈明仁,有没有再度翻阅1938年6月18日那篇“予存一片愚忠,始终不为人谅解”的日记,但是自此之后,他已经厌倦这种命运反复,开始谋划另一条不同的光明之路。
(作者系文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