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人到一座城

2019-07-12 07:59加里宁瓦西里吴天仪
同舟共进 2019年6期
关键词:本地人粤语广州

加里宁?瓦西里 吴天仪

 

2009年夏天,当我背起背包,一个人一路向南来到广州的时候,我没有想過,此后的人生将会与它结下不解之缘。

初遇中国

我的家乡在新西伯利亚,地处俄罗斯、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四国交界,是仅次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俄罗斯第三大城市,相比起首都莫斯科,与中国新疆的距离更近,只有1000多公里。

在我3岁多时,国家发生剧变,苏联不复存在,一时间,大量外来文化涌入,每样事物都让人感到新鲜。随着年岁渐长,外来文化接触得越多,我就越渴望成为一名翻译,希望借助语言走出新西伯利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抱着这个初衷,我在大学里选择了外语专业,第一外语是英语,第二外语是中文。我身边能掌握英语的俄罗斯人已经比较多,但能掌握中文的是少数,中文里潜藏着更多机会。

机缘巧合之下,我在大二暑假参加了中文外教组织的夏令营。中文外教是个哈尔滨人,说着一口流利的俄语。2007年夏天,我们20多个同学跟着他游玩了北京和青岛。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当时感到一切都很新鲜,物价十分便宜,人们对外国人充满好奇,走在街上,我们总能轻易吸引路人的目光。在青岛,我第一次看到大海,结识了许多中国朋友,还注册了QQ号,希望能接触更多中国人。

2009年暑假,意犹未尽的我想要进一步认识中国南方,于是自己一个人再次踏上了中国之旅。不想受限于夏令营路线,于是我直接与目的地城市的大学联系,成功申请了暑期宿舍。当时,中国的大学普遍很欢迎外国留学生,对于像我这样主动申请暑期学习的学生,都很乐意提供政策优惠、签证帮助以及住宿安排。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沿着上海、厦门、深圳、广州的路线一路走。在南方尤其是广州,我发现粤语十分流行,电影、流行曲、电视剧的影响力都很大,而且粤语说起来抑扬顿挫,韵律感强,我很感兴趣。

新世界的大门

“桌子”叫“枱”,“凳子”叫“凳”,“窗户”叫“窗”……粤语说起来更接近古汉语,有完整的九声六调,普通话里的很多词汇在粤语里都有相应更简洁的表达,既好听,又生活化。这是我学习粤语多年之后,常常跟人说起的粤语特色之一。

时间回到2010年暑假,我即将从新西伯利亚大学本科毕业,刚刚下定决心要到中国南方学习粤语。我是家中独子,当我决定要独自一人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学习和生活的时候,家人和朋友多少有些不理解。新西伯利亚人相对单纯和保守,很多人一辈子就只想待在一个圈子里,做做公务员或老师,捧着“铁饭碗”,朝九晚五过日子就满意了,不寻求有什么突破,也对外面的世界不感兴趣。

知道我想去中国南方学习粤语,新西伯利亚的孔子学院积极帮我递交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读研申请,很快,我被录取了。那年8月,我刚走出新西伯利亚大学的校门,便南下数千里,走进了广外的课堂。

在广外,我学习的是对外汉语,这里并没有粤语专业。幸运的是,广外有一位对粤语充满感情的老师——赖婉琴。赖老师看到我对粤语的兴致,特意为我“开小灶”,一对一教学。学习了近两年之后,我开始可以和本地人对话了,我把握一切可以和广州人对话的机会。当时为了赚取生活费,我做起了代购,从中国购买便宜的货物寄回俄罗斯,因而一时需要跑批发市场进货,一时需要跑邮局寄快递,一时需要去银行收汇款,在这些场景中,我都尽量用粤语和别人打交道。对方听到我说粤语,常常露出惊讶的神情。我至今仍然记得,第一次能用粤语和本地人对话时的心情——既兴奋又忐忑,很高兴自己终于能说出粤语了,但同时又生怕自己表达得不准确。当然,我也真的闹过笑话,有一次,我发音不准确,把“绿色”说成了“女色”,对方先是一头雾水,然后开怀大笑。

在学习粤语的过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广外宿舍楼下的保安大哥。这个保安大哥是个地道的广州人,每次我回宿舍,总是和他打招呼,时间长了,就渐渐熟络了起来。保安大哥在聊天过程中教会了我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粤语俚语,还常常请我去他家作客,向我介绍广州的风土人情。直到现在,我们依然保持着联系。通过和他的相处,我窥见了广州寻常的百姓人家,好客,能接受多元文化。

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会选择学习粤语。在我读研的课程里,粤语并不是考核内容,而且即便不会粤语,也完全可以应付在广州的生活。的确,粤语并不容易学,最终能在赖老师的兴趣班上从头坚持到尾的人寥寥无几。但即便是学到瓶颈的时候,我也不曾想过放弃,因为我觉得,语言是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粤语是广府文化的精髓所在,是勾连广州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无形链条,学会粤语能让我拥有解读广州和广州人的钥匙,它让我感到与这座城市没有了隔阂,哪怕肤色不同,本地人也会敞开怀抱接纳我。

“广漂”9年

在中国,人们喜欢把前往大城市打拼叫做“漂”,从这个角度说,我是一个有着9年打拼经历的“广漂”。9年前,离开新西伯利亚的那个夏天,我并不知道自己将会在广州驻足如此长的时间,也没有料到自己会和这座城市发生这么多交集。

与北京的严肃、上海的张扬不同,广州是一座特别开放的城市,广州人很乐意接受新事物。犹记得当年走在北京街头,被当成新鲜事物般“观赏”,心里很容易就会产生一种优越感。来到广州后我才发现,在这里生活的外国人不在少数,本地人早已对他们见怪不怪。这里很早就有了广交会,各地的批发市场常常见到世界各国来客,即便不太懂英语,店家们还是能轻松自如地和外国人沟通,愉快地达成生意——这也反映出本地人的务实与精明——做事情没有那么多规矩和条条框框,只要能达成目标,不会计较和在意太多细节。

广州的多元化与新西伯利亚的单纯及保守形成鲜明对比,广州人更愿意包容与己不同的人事物。受邻近香港的影响,广州从近代开始西风东渐,时至今日,既能保存好像沙面这样的西式古迹群,也能维护好遍布老西关的骑楼建筑;既能接受咖啡,也能传承凉茶;既能吃得到全球各国特色菜式,也能把粤菜发扬光大;既能听到各地方言乃至各国语言,粤语的魅力又能在无形中展示……

来广州之前,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要学会粤语。在广州生活9年以来,我只回过两次家,早已把这里当作第二故乡,把自己当成了“新广州人”。

猜你喜欢
本地人粤语广州
粤语学堂
本地人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本地人,外地人
粤语对话庄文强 如何平衡双雄故事
皱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