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叙事曲《马头琴的传说》的音乐民族化思考

2019-07-12 03:43哈斯保勒尔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4期

哈斯保勒尔

摘要:对乐器稍微有研究的人,对大提琴和蒙古族的马头琴的音色应该不陌生。可以说二者的音色是十分相似的,正是由于二者具有这样的独特的联系,使很多作曲家在创作的时候会将二者融入在一起,创作一些带有蒙古族豪迈、宽广的特点的大提琴作品。这正是西方乐器与民族特色的结合,文章对大提琴叙事曲《马头琴的传说》的音乐民族化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大提琴叙事曲;《马头琴的传说》;音乐民族化思考

中圖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2-0100-01

一、有关《马头琴的传说》的相关知识

(一)《马头琴的传》的故事背景

传说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名字叫苏和,是一个机智勇敢善良的人。有一天傍晚,在他回家的路上看见了一匹小白驹,苏和就把小白驹带回了家中抚养。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这匹小白驹长成了一匹白色的骏马。有一年的春天,王爷要举行赛马大会,最优秀的人就娶自己的女儿。苏和听到消息后,就带着白驹去参加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苏和与白驹配合默契,得到了冠军。但是王爷嫌弃苏和是一个穷小子,想毁约,还利用自己的权势将白驹留在了自己身边。当王爷在众人面前炫耀白驹时,当王爷骑上白驹的时候,白驹将王爷狠狠的摔在了地上,并飞奔而去。于是王爷就命人射杀白驹,白驹受着重伤也一直向前奔跑着,连夜赶到了苏和家。苏荷见到奄奄一息的白驹,痛哭流涕,今后的每一天都无精打采。知道有一天,苏和梦到了白驹。白驹让苏和用自己的尸骨做成一把琴,这样就能永远的陪在主人身边了。于是苏和就按照白驹的话语,做了一把琴,并在琴杆上端按照白驹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起名“马头琴”。

(二)对《马头琴的传说》作品的分析

《马头琴的传说》是一部带有减缩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全曲共有159个小节,分为四部分。全曲的主题有两个,一个是悠远、舒缓的主题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个则是由十六音符及二分音符组成,快速度的演奏与第一主题形成了对比。全曲在演奏时还利用了钢琴和弦,以大提琴模仿马头琴的音色,前部分演奏出了在草原上青草随着微风轻轻地摆动的画面;然后是以一种平和的节奏,表达了思乡、思念之情;下一部分与前面相呼应,钢琴声部演奏了主题旋律;最后是表达了人们无限的怀念,最后的几个小节以大提琴的泛音结束,表达了一种未完的情怀。

二、有关大提琴器乐作品民族化的思考

(一)大提琴与传统民族音乐相融

大提琴是大家都不陌生的乐器之一,众所周知,大提琴是西洋乐器,并不是我国的传统乐器。但是大提琴流传至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期间,大提琴不断与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并有了一定的发展。大提琴与蒙古族的马头琴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二者都是属于弦乐器,二者的音色、技法等方面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这也为二者音乐的融合提供了前提条件,致使大提琴不断的民族化,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二)《马头琴的传说》的创作历程

随着蒙古族草原文化的不断发展,会使某一阶段的音乐文化与过去相遇,并且能够形成带有过去形式的音乐文化,而《马头琴的传说》这一作品正是带有过去文化与现代结合的作品。

(三)大提琴叙事曲《马头琴的传说》

草原上的文化是开放的、开阔的、具有包容性的,这就为西方的音乐形式不断的渗入到草原的传统音乐文化中,与草原原有的音乐文化发生碰撞提供了条件。利用大提琴这样的西洋乐器表现传统的作品《马头琴的传说》正是对草原传统文化的体验和再创作的结果。在由“历史构成、社会维持、个人创造和体验”所形成的文化场域中,通过音乐的隐喻,大提琴叙事曲《马头琴的传说》民族化了音乐文化,赋予了民族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在新时代下,利用大提琴更准确的表达了现代草原人民的丰富的内心世界,给予传统的民族音乐新的意义,最终实现了阶段性的音乐民族化。

(四)其他传统民族音乐与大提琴的融合

大提琴叙事曲《马头琴的传说》并不是唯一的大提琴音乐民族化的例子。由于有着鲜明的蒙古草原文化特征的马头琴与西洋典型的乐器大提琴存在着很多相似的地方,这些年来,很多作曲家都在这方面做了研究尝试。基于在大提琴民族化下,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例如,董金池的《草原连着北京》、《二泉映月》;王强的《嘎达梅林》等等。这些作品在演奏时将大提琴与中国传统的马头琴、二胡等等乐器结合在一起,为今后大提琴作品民族化做出了很多尝试与探索。

三、结语

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大提琴作品民族化就是典型的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完美结合。蒙古族的传统乐器马头琴与大提琴的结合,蒙古传统音乐与大提琴的结合,是对蒙古族草原音乐文化的弘扬和发展。但是这些作品的数量并不是很多,对于西洋的音乐来说也是一个遗憾的事情。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融合发展,将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蒙古族风格的大提琴音乐作品问世,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