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娟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第一中学 云南 昆明 652100
高中数学的学习内容与之前的学习阶段相比,更具抽象性,学习难度加大,经常导致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减弱,甚至出现偏科现象。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重视高中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那么学生就能够认识到其实数学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学科,而是一门应用广泛,对人类各个领域科学发展进步都有着强大推动作用的基础学科。其中,数学知识与经济类问题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在经济学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我们的生活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经过小学、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了数学知识的基础,到了高中阶段,数学知识开始具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特征,将基础知识升级为数学理论,才真正接近现代人生活中息息相关的经济生活。它包括通过数据进行成本和支出计算,根据一段时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经济问题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也包括预算、利润、利息等等与盈利相关的数据的计算方式。高中数学,将数学知识点进行有机串联,形成数学模型或者数学体系,让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发生质的改变。运用数学知识来指导经济类问题的解决,将一切经济分析建立在真实数据之上,能够有效避免经济决策中的盲目性,保证从个人到国家的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学习将数学知识运用于解决经济类问题当中,是学生与经济生活与世界和社会建立联系的必不可少的尝试,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1]。
数学学科在生活中最广泛的用处,就是解决经济类问题,我们的生活时时处处离不开经济也离不开数学。2011人教版数学教材中数学知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其中集合与函数、统计与概率,数列等都是解决经济类问题的必要工具,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论述经济类问题与高中数学知识的联系:
(一)集合知识与经济类问题的联系。数学学科中的集合知识,包含并集和交集,集合的知识在经济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它涉及到宏观和微观的数学思维体系,高中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集合的知识,掌握其使用方法。例如,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统计过程中,按照集合的数学知识,我们知道,集合是一个整体概念,其中包含着很多的组成部分,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是对经济中的各种组成部分进行归类,而不是单纯的统计数据,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核算中,首先要用到集合的知识,避免统计工作中的遗漏和重复,我们需要把多种经济元素集中体现,让统计过程和组成变得更加清晰明了[2]。
(二)概率与统计在经济类问题中的运用。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经济类问题需要进行概率分析和大数据统计,这些经济数据具有数据量巨大,周期规律复杂等特点,需要通过数学手段,对庞杂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到其发展规律,从而指导我们的经济生活。例如学生可以首先尝试对家庭经济支出数据进行分类统计,计算食品、教育、出行、日常开支等消费数据,并进行比例分析,利用恩格尔系数来分析家庭经济水平。再例如,运用概率知识,可以用于预测商品的销售比例,从而决定商品的进货量,根据1-2年周期中的销售数据,对不同商品的销售量、库存情况进行归类统计分析,从看似随机性的数据中找到数学规律,从而指导销售和经营行为。概率与统计知识,在经济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尤其在投资和股票领域,已经成为人们分析数据,计算周期,预测涨跌幅度等的重要工具,能够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决策起到指导和参考的作用。
(三)数列知识与经济类问题的联系。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房地产等产业的影响,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有按揭贷款,按揭贷款是在一段时间内,按照贷款利率和还款规定,支付本息的经济行为,这就涉及到对利息以及还款计划的计算。我们可以运用数列知识,分别计算按照等额本息或者等额本金的方式还款,所需要归还的利息数额,以及每月需要支付给银行的还款金额也就是本金和利息的和,从而比较两种还款方式的差别支出,选择符合家庭需要的还款方式,用数学知识来指导我们的经济生活[3]。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是解决经济类问题的重要工具,运用好这些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学科的综合素养。数学知识与经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看到数学知识的身影,小到家庭生活的衣食住行,大到国家国民经济的运筹帷幄,都需要综合的运用数学知识来进行计算和分析。从学校教育时期就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锻炼数学逻辑思维,能够推进国民总体的数学思维方式的成长,并进而推进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