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芝莲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实验小学 山东 潍坊 261000
作为一名小学综合实践基层教育工作者,我在自身的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实践中积极引入了科学教育,致力于让学生们从小接触科学、感受科学,从而为其日后科学意识的形成以及科学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下,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经验针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如何有效地对学生渗透科学教育发表个人认识与浅显看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自己对所学的内容充满兴趣,他们才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这一规律早已被大量的教育实践所证明。因此,我们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要想切实做好科学教育工作有必要且必须确保自身的科学教育内容是充满趣味的,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这样学生们才能在我们的带领下更好地遨游在科学的奇妙世界里。
例如,我在某次的科学教育中为学生们设置了一个问题“用火烧纸,纸会怎么样”,“纸会被烧掉”,学生们不约而同的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见状,我向学生们说道“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做一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会看到即使有火,纸却不会被烧掉”。听到我这么说,学生们纷纷表示不相信,因为平日生活中他们所见到的纸张,只要被火点燃很快就能被烧掉,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开始催促我尽快进行今天的科学小实验:首先,用一张质地较硬的纸张折成一个纸盒,用两只回形针卡住纸盒的两边使其固定;随后,取一根较粗的绵线,栓住回形针的上端,将纸盒悬挂在准备好的支架上;接下来慢慢将水注入制作好的纸盒中,水占满纸盒的四分之三即可;最后,点燃酒精灯,其火焰不能过大,同时火焰应当位于纸盒底部的中央部位。在接下来的观察时间中,学生们会发现原本应该被酒精灯的火焰烧掉的纸盒不但没有被烧掉,反而其里面盛有的水被烧开了。这时,学生们一个个露出了疑惑的表情。趁势,在学生们的疑问处我揭晓了本次实验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纸的着火点是183℃;同时,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水可以从流动的液态变成水蒸气的气态,这一过程被称之为汽化,汽化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在上述纸锅烧水的实验中,水要想从液态变成气态就要不断吸收热量,如此一来,其本身的沸点就要比纸着火的沸点低出许多,再加上需要不断吸收热量,其就很难达到纸张着火的沸点,放在纸锅下面的酒精灯火焰自然也不会将纸锅点燃,只能将沸点较低的水烧开。由于之前的科学现象在前,学生们对这次的科学原理聆听的格外认真,理解起来也更为轻松、简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科学教育充满趣味性的意义所在。
纵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日常教学,我们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所组织与筹划的活动难以操作,即学生们凭借已有的经验或者自身的能力难以完成。科学教育自然也不例外。试想,如此,又何谈让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及其能力从中切实得到好的进步与发展呢?
也正是由此,我认为我们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应当意识到我们的教学活动应具备可操作性,是小学阶段学生们能真正完成的,科学教育相关活动亦然。我便将上述观点积极、贯彻到了自身的教育实践之中,效果颇丰。例如,某次我为学生们布置下了做酸碱实验的小任务,但是这一任务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存在着较大的不符,即其所用到的试剂材料大多为实验室中才有的,学生们难以完成;针对这一情况,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为引导学生们从家庭中常见的事物入手完成本次的酸碱实验,主要用到的紫甘蓝、水、白醋、玻璃杯都是学生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用品。这样一来,就极大地提高了本次科学实验的可操作性,学生们从日常资源入手按照既定的步骤很快就完成了酸碱中和的小实验,具体步骤为:切下几块紫甘蓝用力挤压,将其汁盛放到提前准备好的玻璃杯中;随后,往装有紫甘蓝汁的玻璃杯中加入少量的白水,摇晃玻璃杯使其均匀混合;最后,将家中厨房里有的白醋倒入几滴在玻璃杯中,这时学生们会发现玻璃杯中的混合溶液慢慢呈现出了红色的状态。如此,借助生活中的素材及其资源,学生们既从中学到了科学知识,懂得了酸碱的化学原理,更是深刻意识到了科学就在身边,与自身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这对于他们科学端正价值观的形成将产生无以比拟的重要影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科学教育应充满操作性的价值得到了有力论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了科学之于个人、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也正因为如此,科学教育也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身为一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我在日后的教育活动中将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灵活组织教学形式,力求让科学教育渗透于学生们的心田,让学生们从小就能体会到科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热爱科学、喜欢学习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