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 六安市中医院
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和发展起始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全面预算管理在西方发达国家眼里被公认为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整合战略、经营、财务、人事的管理机制。2000年9月,我国的国务院就对于怎样建设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做出了明确的要求。2009年,医改的文件指出全面预算能够提高医院管理水平。2012年,《医院制度》明确指出全面预算的概念、作用等。正是基于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全面预算在医院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未来一定时期的计划,它是公司的高层提出的战略方向[2]。全面预算草案主要以公司的战略方向、各种成本、经营收入、留存收益为基础。预测公司的发展状况,反映其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也为下一个年度做准备。而以未来为方向的全面预算方案,是制定公司战略全面预算方案的关键环节[3]。通过全面预算来反映和监控全面预算目标的执行程度,有利于调控公司的各种问题,并预测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战略进行程度。
对于医院企业而言,全面预算通过科学化的方法,精密的计算,可以反映、考察医院各个部门的工作状况和出现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借助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这一工具,可以协调医院的各项资金流向和部门的工作效率,为考核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为管理工作也制定了标准[4]。
现阶段,大部分的医院开展全面预算工作时,都由财务部门来组织、推进,并没有专门的全面预算组织机构[5],除此之外,全面预算工作日常活动,如预算控制、预算分析、预算考核也基本由财务部门负责,这直接导致医院的医务处、药剂科等部门误认为全面预算是财务的事情,其他部门配合度不高,没有积极性。这样会导致全面预算在医院推行过程中沟通不顺畅,有些环节难以展开。使得全面预算的实行效果大打折扣。
一般情况下,医院进行全面预算编制工作仍采用传统的固定预算编制方法,而固定预算以年度为标准,且编制时间跨度太长,会导致理想和现实有较大差异,尤其是医院的各种药品、患者数量以及医疗费用等产生较大波动[6]。因此,医院若采用固定预算法已失去了编制的意义,不利于日后对全面预算过程进行控制。与此同时,医院某些部门如药剂科、住院部、管理科室等药品预算存在重复报送的情况,也这会导致医院全面预算编制环节出现漏洞。
通常情况下,医院是按时间节点对全面预算执行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在医院的全面预算分析过程中,相关部门只分析到医院最高层面,没有进一步分析到医院各个科室,科室负责人等实际情况,对执行情况的了解缺少及时性,这也不利于后期全面预算控制工作的开展[7]。与此同时,全面预算费用的实际执行者不是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对费用的分析肯定没有实际的执行者深入、透彻,因此,对于问题难以找到根本的解决方法。
医院在进行全面预算工作时,必须要建立健全专门的组织架构,通常而言,可以建立三部门的新体系,三部门分别是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全面预算的专职部门、全面预算的责任部门。其中全面预算的管理委员会在新体系中位于核心位置,由医院的最高管理者、各部门的负责人共同担任,主要是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与处理;全面预算专职部门是直接受预算管理委员会控制,全面预算的专职部门主要负责日常预算工作的编制、控制、分析与考核等[8];全面预算的责任部门则是预算体系中的基础部门,由采购部、计划建设部、行政部等公司的基础部门共同组成,主要负责预算的执行工作。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热潮,全面预算管理水平也在不断上升,方法也越来越先进。医院全面预算体系也应该跟随潮流,建立滚动预算、月度预算等编制方法。譬如对于医院收入预算而言,可以按照床位收入、药品收入、手术收入、化验收入等项目进行分类,并根据上年度情况与下年度预计情况,利用滚动预算或是增量预算方法来对其进行编制;对于医院支出预算,划分为科室预算与院部预算,科室预算重点把控如材料费、药品费等可控成本部分,院部预算则采用自上而下的将预算情况传递至医院各科室之中;对于医院现金流量预算,可按照现金流量表的结构来进行预算活动,譬如投资部分划分为医院的基建项目与项目采购两部分,基建项目依据医院总体战略布局制定,项目采购归医院各科室按需填列等。
医院在进行全面预算分析时,应进行深入的分析,细分到医院各个科室,深入了解医院全面预算差异的实际情况,这有利于在后期的工作中对全面预算进行调整做出决策。与此同时,分析医院最终利润时,可以将本期利润与历年同期进行对比,用往年的数据作为参考,有利于医院管理者对本年的经营情况进行直观了解,缩短分析的时间,提高数据的有效性,这对于迅速找到产生差异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