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昕 赵瑞琛
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引言:就业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中国的就业形势严峻。在中国不容乐观的就业环境中,中国女性的就业状况更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女性的就业问题需要政府提供相关的公共服务予以协调解决。然而,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碎片化的问题,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改进和整体性治理的发展也都在摸索中前进。在这样的背景下,女性就业更加困难,女性就业问题更加突出。
长期以来,我国公共服务的供给存在碎片化的问题。从公共服务供给的全过程来看,缺乏一种全面、高效的整合联动机制,各层级政府之间职责不明确、提供公共服务效率低下的现象层出不穷。因此,我们需要从整体性治理的视角出发,探索公共服务供给的新模式。
1.女性就业整体形势恶化
(1)女性就业的障碍增加。由于制度保障、社会环境、传统观念等因素,一直以来,与男性就业相比,女性就业都更加困难。女性孕育孩子是一个时间比较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女性需要承担较大的生育成本,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会相应减少,甚至生育期间,女性还需要请产假、缺岗,这直接导致女性的就业竞争力下降。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会尽可能地减少人力资源成本,因而用人单位不愿承担女性的部分生育成本,不愿录用女性员工,致使女性就业更加困难,所面临的障碍更多。
(2)女性生育后再就业困难。女性在生育期间,有一定时间的缺岗,用人单位会安排其他人来接替岗位,女性在休产假结束后,原岗位被其他人替代,面临被调岗的情况;更有一些用人单位在女性孕育孩子期间千方百计迫使女性辞职离岗,这些不同的情况都会阻碍女性人力资本的积累,造成女性的职业中断。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职场竞争日益激烈,职业技能要求不断提高。女性因生育而离职离岗,其原来的各种职场资源都将受到影响,随离职离岗而不断减少。女性在生育期间一旦离职,就很难有再就业的机会。
2.女性就业歧视问题严重
(1)就业过程中歧视问题严重。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对女性的歧视问题十分突出。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明确提出只招聘男性或者男性优先录用,同等条件下录用男性而不录用女性,甚至在女性自身条件更好的情况下,考虑到女性的生育问题而录用条件相对差一些的男性;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女性时做出明确的年龄限制,甚至在面试过程中询问女性是否打算生育孩子等一些隐私问题,或直接规定女性在入职几年内不可生育。除此之外,相同情况下女性的工资低于男性;部分行业中几乎没有女性就业者等女性就业歧视现象数见不鲜。
(2)工作过程中歧视问题严重。大部分用人单位中,男性的职业培训和发展晋升机会远远多于女性,部分用人单位甚至在考虑到女性生育的特殊责任后,直接剥夺了女性的职业培训和晋升机会。用人单位在选择性地培养员工时,将性别与婚姻、生育状况纳入选拔培养条件的考虑范围内,从而将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资源给了男性员工,造成女性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不平等的对待和遭遇歧视。
1.完善女性就业反歧视的法律法规
国家应完善关于女性就业反歧视的法律法规。女性作为生育的主体,承担着生育的责任,但不能因为女性的生育责任而剥夺她们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平等权利。国家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女性生育与就业的矛盾问题,保障女性平等就业的权利,解决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受歧视的问题,消除性别对就业的消极影响,促进我国实现平等就业。
2.完善相关政策。政府应完善部分公共政策,特别是生育政策和用人单位的用人政策。首先,政府应积极发现公共政策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在政策层面彻底改变女性就业不平等的问题;其次,政府要完善生育政策,完善女性生育产假制度及配偶陪产制度,在政策上明确男性的育儿责任,减少生育给女性就业带来的特殊性影响,政府也要完善生育保险制度,明确不同主体对生育保险费用的承担比例,调整生育保险的领取方式,切实保障女性在就业中的平等权利;最后,政府要完善用人单位的用人政策,在用人单位中推行就业平等的措施,为女性提供平等的培训和晋升机会,为女性生育孩子后再就业提供机会。
3.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
国家要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一方面,监管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管,监管用人单位为女性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监管用人单位落实与女性生育相关的政策,监管用人单位对女性就业的歧视行为,监管用人单位积极承担促进女性就业的社会责任,切实保障女性的平等就业权利;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其他促进就业平等的部门进行监管,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各部门协调配合,落实与女性生育、平等就业相关的政策。
结语:我国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探索之路依旧漫长,女性就业问题依旧严峻。在解决女性就业问题的过程中,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整体性治理的视角下审视女性就业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促进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