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真女性到新女性:吉布森女孩形象分析
——两性关系的视角

2019-07-12 09:08吕妍坤上海外国语大学
消费导刊 2019年43期
关键词:吉布森插画气质

吕妍坤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美国进步主义运动在多个领域同时展开,美国妇女运动也有了重大进展。这样的社会背景催生了新的女性群体,即“新女性”。亨利·詹姆斯最早提出这一名词,用来形容”生于1850-1900年间社会出身、教育经历相似的一群女性”。[1]她们都受过高等教育,追求独立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反叛维多利亚时期女性价值观。但当时社会对 “新女性”的态度褒贬不一,白人流行杂志碰击声远大于赞誉。在众多的“新女性”中,吉布森女孩是唯一一个不被批判的形象,该形象由美国插画家查尔斯·德纳·吉布森创作而成。世纪之交,吉布森为《生活》《科利尔的生活》等杂志绘制了大量的插画和海报,他笔下的少女身姿优美、体态丰腴、神态自信、充满活力,成为进步时代美国中上层社会女性的典型代表。富兰克林传家洋娃娃1992年打出的广告称“吉布森女孩是可爱的化身,理想的美国美人,具备任何女孩渴望拥有的特质”。

两性关系是吉布森插画的核心主题。他笔下的女孩从一定程度上挑战了维多利亚时期盛行的“真女性崇拜”。“真女性”的“虔诚,纯洁,顾家和服从”[2]的特点,是当时女性气质的基本范式,被女性奉为圭臬。在进步时代,许多“新女性”拒绝成为“家庭天使”,表现出较强的男性特色,对传统价值观提出挑战,引发文化焦虑,因而遭到社会的激烈批判。吉布森女孩在两性关系中表现出“温和”变革的特质,一方面,打破了部分传统社会框架,关注两性关系;另一方面,她们又未真正走出家庭,只在时代趋势下,对两性关系进行了小修小补。

一、吉布森女孩对传统两性社会分工的温和变革

美国传统的维多利亚价值观强调“男女有别,各司其职”,男性有绝对的主权,而家庭是女性的天地。新女性的出现则触发了“性别倒置”(sexual inversion)焦虑。19世纪中后期,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开始接受高等教育,参加工作,主动投身平权政治运动,逐渐侵入传统意义上的男性区域,影响了男性的绝对掌控权,从而引起男性焦虑。此外,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及女子学院的建立,许多女性的思想发生转变,新女性反对成为生育工具、拒绝承担照顾家庭的责任。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离婚率上升而出生率却呈下降趋势;同时,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白人中上阶级对“种族纯洁性”和种族发展忧心忡忡,时任总统西尔多·罗斯福称此为“种族自杀”(race suicide)。

与激进的“新女性”不同,吉布森女孩仍坚持传统的两性社会分工。虽插画多将女孩活动场所设定在家庭之外,甚至少量以女子学院为背景,但女孩多是进行社交或参加户外运动,对事业和教育追求不够执着,主要精力仍是挑选合适的伴侣,这与“真女性”无本质区别。在插画家笔下,吉布森女孩被设定为没有结婚生育的年轻白人女性,因而她们和孩子同时出现的画作并不多见。但在少数作品中仍能看出吉布森女孩的生产能力。1904年《每日人民》杂志就刊登了一幅吉布森插画《种族自杀》,画中吉布森女孩和她的丈夫与六个孩子手挽手走在街上,这形象地反映出吉布森本人希望能够缓解白人社会的“种族退化”的愿望。而在插画家的《皮普先生的教育》系列漫画里,吉布森女孩从未推迟过挑选伴侣,也坚持生育孩子以及照顾家庭等传统女性的义务。可见吉布森女孩并未摆脱“真女性”顾家的特点,她们仍是贤妻良母。这类插画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能抚慰新女性带来的社会焦虑,受到广泛的支持和欢迎。

二、吉布森女孩形象对传统女性气质的微调

“新女性”走出家庭,随之改变的是其女性气质。维多利亚女性原有的谦卑温顺不断削弱,性别特征变得模糊。新女性尤其是“参政妇女”(suffragette),不甘于屈为男性背后的“第二性”,她们性格坚毅,拥有较强的占有欲,具备了一些传统意义上的男子气质,因而有批评家称其为“男性化的女性”(masculine women)。吉布森本人也描绘过一些“俱乐部改革女性”或“参政妇女”的形象,这类形象与大多数优雅迷人的吉布森女孩大相径庭。在插画《一个参政妇女的丈夫》[3]中,女主角身材臃肿、面部肥胖、神色严峻,和美丽优雅并不沾边。吉布森的这些插画形象,刻意代表了一大部分批评家对于这类女性的刻板印象。1895年纽约世界杂志就评价“女性平权运动者”面部“强硬”“智慧”“严厉”缺乏女性魅力。

插画家吉布森笔下的女主角则可视作是“男性化的女性”的反义词。她们没有野心勃勃、过于刚硬,而是保留了“秀美的女性气质”,格朗特称这种女性气质是吉布森女孩的“主要魅力”所在。但有别于“真女性”的敏感脆弱,吉布森女孩更加自信独立,她们酷爱登山、游泳、骑自行车、打高尔夫球等户外运动,同时热爱弹琴、读书,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女性与经济》一书中,作者用八个形容词比较级来描绘像吉布森女孩这样的“新女性”形象,称赞她们“更真诚、更勇敢、更强壮、更健康、更有技术、更有能力、更自由,总之在任何方面更成为一个独立的‘人’”。[4]吉布森女孩的女性气质,是在保存女性特质的基础上加以阳光积极的调整,罗伯特·格朗特盛赞吉布森女孩最接近“理想的美国年轻女性气质”。[5]

三、吉布森女孩对传统两性交往主导权的挑战

吉布森的多幅插画都展现了两性交往的主题。可以发现,吉布森笔下的女主人公,在挑选伴侣时处于支配和决定地位。她们在择偶时扮演双重身份:一方面,她们是美丽的尤物,吸引着男士的目光;另一方面,她们又十分谨慎,仔细考察追求者。在整个交往中,男性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在1903年《弱势性别》(The Weaker Sex)中有一幅吉布森插画,画中几位吉布森女孩围在一起,用放大镜研究着画面中央一个十分微小的男性,几位女性“昆虫学家”和被物化的男性观察者之间的地位明显是不对等的。可见,女性在寻找伴侣时,不是“被选择”,而是掌握了选择的主动权。吉尔曼对于女性主导两性交往的观念十分认可,他认为女性在寻找伴侣方面优于男性,男性更注重选择表面美丽的伴侣,无法真正为种族进化做出贡献。[6]此外,在吉布森的多数插画中,女性往往处于核心地位,男性形象多为陪衬,无论是在画画还是打高尔夫,男子的实力都不及吉布森女孩,他们都是用倾慕甚至崇拜的眼神看着画中的女主角。这与传统推崇的“男强女弱”观念完全不同。性别研究专家R.W.康奈尔曾提出:“支配性男性气质”,认为“其是西方男性需要具备的核心气质。”[7]

基于康奈尔的论点,约翰·托什认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性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健壮的体格,个人权威,独立性以及(男性)同行社会交往四个要素。”[8]美国深受英国思想的影响,这些特质也同样适用。吉布森女孩无疑影响了男性“个人权威”的树立,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男性气质,引发了男性对于自身主导地位的担忧。

然而,吉布森女孩对于男权社会的挑战是有限的,因为她们无法真正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吉布森女孩鲜少选择工作,虽热爱艺术,但这只是闲暇时的娱乐,因而她们无法依靠自己收入来养活自己。另外,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进行了工业革命,之后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此背景下创作形成的吉布森女孩形象,是消费文化的重要参与者,有狂热的购物欲望。较高的消费需求决定了家庭是吉布森女孩的最终也是唯一的归宿,她们需要依赖父亲或丈夫才能得以生存。在系列插画《皮普先生的教育》中,男主角皮普先生被塑造为平庸悲哀的中年男人形象,但他却支持了妻子及两个女儿的全部开销,直至女儿们出嫁。她们庞大消费几乎使父亲陷入破产的窘境。表面来看,皮普先生似乎处于家庭地位的底端,但实际上,离开皮普先生,两个典型的吉布森女儿完全无法度日。吉布森笔下的男性或许身子佝偻、其貌不扬,但却是根本的中心人物;女孩虽然光鲜美丽,本质上还只能是依附者。

四、吉布森女孩对传统女性性爱观念的突破

新女性对于“性”的态度十分大胆,在进步时代的新女性小说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作品中刻画的“新女性”形象反对无爱婚姻的束缚,追求性爱自由。以凯特·肖邦的著名小说《觉醒》为例,女主人公埃德娜婚后爱上罗伯特,后又与阿罗宾发生关系,最后彻底脱离家庭,埃德娜的行为违背了道德和婚姻准则,难以为大众接受,这本小说在当时被列为禁书。许多批评家对这一类激进的新女性形象进行猛烈批判,例如汤普森在其文章《新女性真的“新”吗?》中就批评这种行为“荒唐,不负责任”。[9]

吉布森在性观念方面并不保守。吉布森女孩在水中游泳或者在海边戏耍的插画不少。在插画《大海中的许多鱼》中,十几个女孩如鱼一般,在波浪中自由自在的翻腾嬉戏,惬意享受;插画《非海妖,更危险》则描绘了一位女孩从无垠大海中调皮地探出头来,面上尽是喜悦和满足。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海洋和“性”存在着隐藏的联系,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海洋是人类的起源,具有母亲、本初的象征意义,因而具备生殖力的含义;其二,大海宽广包容,女性进入水中游泳,褪去外衣,似乎不再受社会道德的羁绊,因此大海又是自由的体现。吉布森女孩在水中自得享受,容易使读者产生性联想。吉布森并未让她的女主角表现出“真女性”的“纯洁”,过分禁欲,对于“性”懵懂无知,而是选用比较隐晦的方式展现吉布森女孩对传统女性道德的突破。可见,吉布森女孩也是“危险”的,布拉姆·迪杰斯特拉称其有“对‘轻佻女性’(weightless woman)的反母性,自体性欲的暗示”。[10]

五、结语

吉布森女孩热爱户外运动,追求自然美和健康美,在两性交往中不再被动顺从,甚至表现出对“性”的渴求,这些行为都模糊了原来男女之间绝对的内外界限,向家庭之外的世界迈出了重要一步。然而“真女性”的本质,即对男性的依赖,没有被彻底打碎,她们身上仍能看到“真女性”的影子,所以说吉布森女孩没有能实现彻底地由“旧”转“新”。吉布森之所以选择这种温和处理的模式,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追求作品销量。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艺术追求需要与现实认可妥协,吉布森女孩符合大众期待,能取得更好的销售成绩。二是吉布森自身的性别限制。作为一个男性,他无法对女性的痛苦和不公平待遇感同身受,何况分析吉布森的插画可知,他本人也深受传统的“男强女弱”观念的熏陶,不可能真正向男权社会发起猛烈挑战,因而他所创作的插画形象只能对进步时代变革进行适度反映。但是吉布森女孩形象的存在价值也不能小觑,她们有限的进步赢得了最高的社会认可,甚至取代“真女性”,成为美国进步时代女性争相模仿的新典范。在“参政妇女”直接冲击传统审美的同时,也需要这样温和变革的形象,搭起传统与前卫的桥梁,带领大众稳步向前。

猜你喜欢
吉布森插画气质
就要紧紧粘住你
吉布森 美网首位黑人冠军
AUDI Q7 无畏,是我一贯的气质!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西海岸新气质
无脸小插画
WHAT’S INSIDE DOESN’T COUNT
“食疗抗癌”:一场沸沸扬扬的骗局
“食疗抗癌”:一场沸沸扬扬的骗局
超暖萌治愈系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