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
从众趋同的消费心理成为大学生们非理性消费心理的重要表现之一。所谓从众趋同,一是人类于社会行为的模仿本能,二是为了获得所谓的安全感[1]。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而在生存发展中不断想方设法超越自然,在这样的进化过程中,一方面确实让我们的自由更宽泛了,但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的孤独感更强烈了,人们因对孤独的害怕而认同某种权威性与整体性。所以,大学生们正是因为这种随波逐流的因素,产生了从众心理,并以此保持自身思想、行为和大多数人一致的表现。
在当今这个消费泛滥的时代,现有的消费文化已经严严实实地盖住了产品本身的价值与使用效果。“身份认同、符号消费”都是消费文化的主要内容[1]。当代大学生消费崇尚时尚范、品牌追求等,除了看重品牌品质,却更看重符号的附加价值与意义,就是所谓的财力与品味。我们常说的符号消费,就是些许大学生对没必要、不相称的形式追求、虚荣追求,这是他们价值观片面且浅薄的表现,企图以一些符号形式来标榜与放大自己的价值。因此,虚荣心理是大学生们非理性消费心理的表现之一。
当今社会,那些高收入者的高消费水平已经成为了人们社会地位的象征、人们成功的标志,这种高收入者的消费方式也成为了人们的目标,一些低消费水平的人群会不断向这个目标奋勇前进[2]。目前,我国处于特殊发展时期,出现了社会上以金钱论英雄、对金钱盲目崇拜的攀比心理。而大学生正处于发展阶段,不免因此受到影响。再加上年龄段的特性,好胜心与自尊心都很强,更没有理财经验,心理调节能力差等,都使他们的消费理念易受到环境的刺激与带动。
在从众趋同与追求时尚的过程中,许多大学生又乐于标新立异,喜欢以不同的风格与消费层次来彰显自己的品味和个性。这对于大学生们来说,既害怕落入潮流的俗气,担心无法突显自己的特色,又无法摆脱自己对时尚的痴迷。这是大学生们在这个阶段自我意识增强的结果。但是,这种只借希望于言行或外表的独特,就可以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引人注目,并获得认可的思想,也充分暴露了大学生们内心不成熟与人格的不完善。所以,就出现了求异心理。
不成熟的性格,往往是造成大学生产生非理性消费心理的重要原因。大学生正值成长关键期,他们的逻辑能力与感知能力,还有对环境的认知与适应能力都处于发展阶段,性格尚未完全成熟。在这个时期,因为热衷与好奇新鲜事物,导致在消费方面过于追求潮流;因为情感丰富,导致在消费方面容易被情绪支配;因为性格特点较强,导致在消费方面过度关注个性化,从而会忽视商品自身的价值。我们以外向型与内向型性格的大学生举例,外向型的大学生善于表现自己,在进行消费时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为了追求个性,很容易产生不理智的消费行为;而内向型的大学生就相对沉稳,在进行消费时会反复思考再做决定,相较于外向型性格的大学生,他们理性消费居多,但也正因为不善于表达自己,在不良情绪产生时自己难以解决,也会引发冲动盲目的消费心理,以此来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
目前,学生大都从七岁开始就踏入了自己的求学之路,古人云“十年寒窗”,而大学生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度过了十二年的校园生活,从他们所处的时代与他们自身的年龄来看,这是非常辛苦的,这在社会中也是被公众认可的,这致使大学生们在考上大学后,需要一种心理补偿来消遣[3]。他们的普遍想法是,考上了大学就意味着成功,成功就意味着将来什么也不用愁了,因此,他们希望把以前困苦的生活补回来,就此希望获得实质性的弥补,从内心来说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以当代社会现状与大学生的认识来看,所谓实质性的补偿就只有金钱,而对这种想法的大学生们来说,就算有了这些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金钱来达到心理补偿,他们也极易被物质支配引发非理性的消费行为。让我们换个角度想,作为当代大学生们的家长,他们也打心底里认为孩子学习的辛苦和不易,也愿意给孩子一些补偿,而这所谓的补偿最终也只有以金钱来实现。“富什么也不要富孩子”,从客观上来看,这也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成为非理性消费人群的潜在可能。所以,心理补偿也成为了大学生们非理性消费心理的重要原因。
考入大学,对于万千学子来说是最好的证明。大学生们,既然能从严格的选拔中脱颖而出,对于他们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认可。这是他们从求学以来就形成的观念,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它既是一种在客观上被认同的反映,也是在这种客观环境中有意无意地形成自己主观上的感受,一种需要被认同甚而渴望被认同的主观心理。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在学习上也是如此,所谓“山外山,楼外楼”,一部分大学生在现在的校园中就不是那么亮眼了,这导致他们在心理上很难接受这个事实。这种心理甚至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减,而是转嫁于另一种形式,不再以学习作为比较点,通常就会以消费来满足自己内心渴望被认同的需求。因为他们基本认为,学习成果最终就是体现在消费水平上,因此,这对于大学生就是一种一步到位、终极的比较方式,能拥有让别人羡慕嫉妒恨的消费能力,就是一种心理认同。所以,渴望认同已成为大学生们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也是可以引发大学生进行非理性消费的原因之一,这提醒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自身素质的提升,是铸就我们强大内心的重要途径,只有内心强大了,才能自己做主,不被外因控制。这就要求我们要增加自我实现性消费,以此提高自身素质。我们常说的消费主要为自我实现性、享乐性、生存性等三种消费。而自我实现性的消费就是指“不断提升和构建自我存在的价值,实现使命和理想”。因而,当代大学生就应立足于当下,放眼于未来,在环境与自身允许的条件下,竭力提升自我实现性消费的成分与比例。要端正态度与自我认知,充分展现生命的魅力。我们人类如此想控制物,是为了通过物来展示自己,但又如此担心失去物,担心不能或是不够完全地占有它,故而,反被物奴役了。古人有言,人类的尊严和力量是通过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意志品格来实现。大学生应以自身人格魅力来诠释自身的价值与意义,去追求自由,更好地彰显强大的内心,以及自身的顽强的生命力。
所谓“实践出真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建立理性的消费观念固然重要,但是更为关键的是需要大学生们提升自己的理性消费能力。理性消费不止是一种态度,一种意识,它更是一种能力。对于当代大学生们,在面对这种非理性行为时,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全力使自己拥有这种理性的消费能力,并专注于不断提升这种能力。可见,除了在非常特殊的环境下之外,拥有这种理性消费能力的人,他们是不会、也不屑陷入这种非理性的状况中。基于此,大学生们应该着力使自己拥有这种理性的消费能力,并不断提升这种能力。
校园氛围的营造对于大学生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对大学生们有很强的影响力。这是因为他们身处校园中,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心都在学校,平时耳濡目染,不想受影响都很难。良好的校园消费氛围,能够使当代大学生们的身心得到合理、必要的释放,能使大学生们保持良好的消费心态,与此同时,良好的校园消费氛围还能对大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形成,和大学生们自身的修养方面均有强烈的促进与示范作用。社会氛围的营造亦是如此。
结语:目前,当代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心理已经不是简单的经济消费问题,它已经上升为影响大学生们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的道德问题。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们建立起理性消费心理与观念,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仅需要大学生个人和学校的努力,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我们重视和解决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心理,帮助大学生们建立正确的消费观,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